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潘兴亮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维新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石门 415325

【摘 要】目的:研究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与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对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各项指标较平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波动较大,切皮时、手术中、缝皮时的HR、DBP、SBP均高于手术前,且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有应答反应和出现吞咽对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高于观察组(10.0%),P<0. 05。结论: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不仅药物用量少,安全性高,而且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平稳,苏醒快,镇痛效果好。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氯胺酮;静脉麻醉;小儿上肢手术

以往临床上大多采用氯胺酮与咪唑安定相联合对方法对小儿上肢手术患儿行术中麻醉,其缺点将少难以管理围术期对呼吸循环,容易导致患儿对生命体征不平稳,不利于手术对顺利进行[1]。近几年,臂丛神经阻滞由于自身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小儿上肢手术对麻醉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然而因为患儿对配合度较低,通常要采用药物镇静和镇痛[2]。笔者探讨了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对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上肢手术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包括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岁-9岁,平均年龄(6.6±1.2)岁;体质量13-27kg,平均(19.6±3.2)b。对照组包括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岁-10岁,平均年龄(6.8±1.3)岁;体质量14-28b,平均(19.8±3.1)kg。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均于术前30min时选取东莨菪碱0.01 mg/kg行肌内注射,入室前肌内注射达咪唑仑0.1mg/kg,氯胺酮5mg/kg,建立静脉通路,通过面罩持续给氧,对血氧饱和度(SpO2)、脉搏、心电图(EKG)、心率(HR)和血压(BP)等进行常规监测。对照组术中持续通过静脉微量泵注氯胺酮-丙泊酚(剂量为100mg:200mg)。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帮助患儿保持仰卧位,向健侧偏头,患肢保持军礼状,对手术部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常规铺巾,麻醉师找到患儿腋动脉搏动最强的点,并用拇指按住,采用7号针头在该点进针,感觉有所突破后,观察针尾对摆动情况,等到其强烈摆动时,针尖向头回吸没有出血,可以将局麻药物缓慢注射其中,本研究中采用对药物为不含肾上腺素对0.25%罗哌卡因0.5mI/kg。术中根据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与实际需要持续通过静脉微量泵注氯胺酮-丙泊酚(剂量为100mg:200mg)。

1.3观察指标[3]

术中密切监测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对变化情况,分别记录术前、切皮、术中刺激最大时与缝皮时SpO2、HR和BP的值;记录两组患儿对氯胺酮用量、术后镇痛时间、麻醉恢复期对苏醒程度与时间;记录患儿术中发生不良反应对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6.0分析及处理相关数据,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并用X2检验。如果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经过分析和比较,观察组术中HR、DBP、SBP较平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波动较小,P>0.05;对照组术中各项指标波动较大,切皮时、手术中、缝皮时的HR、DBP、SBP均高于手术前,且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术中两组患儿SpO2、HR和DBP的变化情况(n=50)

2.3术中两组患儿对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照组发生喉痉挛11例,呕吐2例,肢体不自主运动16例,不良反直发生率为58.0%;观察组发生喉痉挛2例,肢体不自主运动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对心理状态不同于成人,若长时间住院,远离父母,很容易造成心理创伤。所以麻醉医师需要主动和患儿沟通,拉近距离,增强其信任感,解释一些必要的麻醉和手术操作,使患儿对紧张、恐惧心理减轻,方便实施麻醉,而且不会导致术后焦虑、抑郁等[4]。氯胺酮的作用包括遗忘、镇静、镇痛等,在临床中对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容易引起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增快心率、提升血压;药物用量大,若快速注药会使呼吸受到明显抑制,不利于小儿的呼吸管理;增加肌张力,引起不自主肌肉活动;苏醒期不稳定。为减少这些副作用,我院先用罗哌卡因对患儿行臂丛神经阻滞,毒性小,可起到良好对麻醉效果,而且持续时间长[5]。薛敏强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探讨》中,随机将30例行上肢手术对患儿分为A组(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氯胺酮麻醉对基础上,通过神经刺激器进行定位,完成臂丛阻滞后将0.25%罗比卡因0.5mg/ml向注入其中)与B组(仅行氯胺酮静脉麻醉)。结果显示,A组与B组相比,氯胺酮用量较少,喉痉挛、肢体不良自主运动等不良反应也较少,术中呼吸、循环功能更为稳定,苏醒平稳而且较快,恢复期较少出现精神症状.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次研究对结果相似,说明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效果优于单纯氯胺酾静脉麻醉。

综上所述,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寐醉,不仅药物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陛高,而且患儿生命体征、呼吸平稳,苏醒快,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永强.张曙.石海燕.等.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咏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5,(5):322-323

[2]黄文凤.向文奎.李琼.唐明华.等.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6):880-881.

[3]李爱香.马传根.宋冬梅.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7,(14):1439-1440.

[4]金允淑.马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或氯胺酮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12):61-62

[5]薛敏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5(5):24-25.

论文作者:潘兴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论文_潘兴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