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阑尾主要病变之一,在基层医院中比较常见,在外科住院患者中大约占10-15%。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比较典型,疾病的出现通常比较突然,饮食不当会引发腹部突然疼痛不适且伴有前驱症状,即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头痛的情况,特点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通过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的情况,以此可作出准确诊断。但是,该病病情变化多端,受解剖位置的影响外科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由此不利于临床医生的诊治。大部分患者病情一经确诊,多在早期开展阑尾切除术治疗,但是术后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最为常见的切口感染。患者在术后依然有可能出现体温持续升高的情况,再加上切口检查可见附近红肿触痛感比较明显。
1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
1.1年龄较大、体型偏胖、合并慢性消耗疾病、糖尿病患者不能有效的控制自身血糖水平。
1.2术者不重视手术,操作时动作比较暴力;术中污染创缘,因不能有效止血而致使腹腔中形成血肿;手术时间较长,导致切口长时间暴露在外面,腹腔脓液在50ml以上;术中缺乏对切口的保护,较长时间的拉钩极易对切口产生强烈的压迫作用;关腹时会残留死腔;阑尾粘连严重而必须逆行切除;化脓性阑尾炎不能将腹腔内的残留脓液彻底吸除干净,腔内未使用抗菌药液进行冲洗;术前术中抗生素使用不当。
2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2.1早期进行正确诊断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反应性较低,因此体温不会过高,但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体温多高于38摄氏度,且体温多在腹痛以后升高。
2.2准确掌握手术时机
一旦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就必须尽早手术,发病48h后经B超可发现右下腹存在包块,且包块通过按压可触及到,由此会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若阑尾已经化脓或穿孔,则感染几率会更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术前准备
术前,为避免诱发外源性细菌感染、损伤皮肤,备皮操作安排在术区进行。
2.4选择与保护切口
任何一种外科手术的切口标准化经临床研究证实都是有害的。在体内阑尾可在右下腹、盆腔、高位升结肠后方移动,偶尔出现在左侧,因此关于阑尾位置的确定在体检时刻根据最显著压痛点,然后暴露此区切口。入腹时可采用4把小弯钳提起并外翻腹膜,并固定在皮肤保护巾上。如果腹腔中存在脓液的较多,则可切一腹膜小口在进入腹腔前吸净脓液,避免脓液污染切口,避免重复性的使用已经污染的纱布与器械。若遇到较为复杂的情况,如阑尾周围存在明显粘连或解剖位置异常,则必须用手进入腹腔,避免因手而污染切口,必要情况下需要对已经污染的手套进行及时更换。关于腹腔的冲洗需要严格按照手术情况来决定,若渗出较少且存在一定局限性,为避免进一步扩散感染,则不建议冲洗腹腔。阑尾标本切除后,需打结系膜线和阑尾残端,或者对系膜残端进行修补,以此可避免因粘连而形成不必要的梗阻。
2.5无菌操作
手术医师需致力于自身无菌意识的增强,在开展消毒与灭菌工作时严格根据相关标准,如消毒空气、清洁刷手、消毒手术器械等,以此可更好的改善手术室内的环境质量,在手术过程中减少各个环节切口污染的机会,从而能够极大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
2.6放置引流
针对单纯性阑尾炎一般在术中不需要引流,合并腹膜炎的复杂性阑尾炎若不能有效的处理阑尾残端,则需要开腹腔进行引流;同时,另外戳孔放置,根据情况进行负压吸引操作,三天之后便可拔除。
2.7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急性阑尾炎多合并肠道厌氧菌、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等多种感染,关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须严格根据早期、足量与联合的原则,通常可联合使用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手术时术区血药浓度的有效性,抗生素至少在术前1小时使用。
论文作者:张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切口论文; 阑尾论文; 阑尾炎论文; 腹腔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情况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