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霍如宝,王飞

配网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霍如宝,王飞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摘要:近来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对供电质量提供更高要求。大规模电网改造项目完成后,开始进行配网布局的优化。由于国内配网建设已经步入自动化实施与应用环节,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与电力设备有机结合,实现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的异常情况计量控制、其他设备保护和检查,同时和供电单位、电力用户高度融合。通过使用科学适用的配网设计技术,实现供电质量与价格制定的双向数据达标,满足电力客户个性化的多样需求。

关键词:配网设计;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近年来,在社会用电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配电网日益扩大化和复杂化,传统的配电网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配网自动化逐渐成为目前配电的主要趋势。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全面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键一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配电自动化的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持,一些复杂的通信系统设计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但从总体看来,我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覆盖率还不高,系统运行还不够可靠,管理模式也相对较落后,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电力事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只有进一步推广配电自动化系统来管理配电网,紧跟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才能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方向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希望能为电网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电力企业没有实现市场,电力行业的建设和发展的竞争与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中国的电力建设资金的分配是不平衡的。在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领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配电网自动化设备技术发展不先进,供电和配电能力不高,而且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社会发展,因此对供电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改变目前的形势,适应用户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配电自动化和应用,对使用的电力故障有效排除,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概率,使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使电力中断的数量和时间可以减少,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只有配电网实现自动化,使运行更加经济有效,促进电力市场的改革。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提出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满足时代要求,配电网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电力市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1)远程监视:是指通过采集配电网络上的模拟数据(如有功、无功功率值、电压、电流等)、状态数据(如断路器开关位置、变压器分接头信号、保护动作情况等)和电能量,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报警、遥控,包括统计计算、趋势曲线、历史数据存储、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及制表打印等。(2)远程控制:一是人工控制,在需要的时候,通过人工远距离遥控电容器的投切开关、变压器的分接开关按设计值就地自动投切,以达到均衡负荷、补偿无功、提高电压质量的目的。二是自动控制,对达到设定参数值时自动预警、调控。如变电站出故障时,保护变压器的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及馈线分段断路器根据设定值自动跳闸或重合闸。(3)保护:根据继电保护及断路器动作情况和故障检测器动作情况对电网的故障进行诊断与定位分析,进行故障检测且判断故障所在区段,然后隔离故障所在区段,对正常区段恢复供电。

3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3.1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前置服务设备:针对服务设备发生故障时,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的运行能够不受影响,需要将前置服务设备中选择一台作为主前置服务设备。这项工作主要由通信交换点完成,运用插件对交换机传输来的信息数据整理收集,然后保存至当地内存中。

软件系统:为了实现对自动化配网系统进行全面保护,需要联合调试配网故障和恢复的诊断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联合调试过程中,检查系统各部分性能是否正常。在无故障区域供电恢复操作过程中,应该遥控变电站出口的断路器。

配网管理系统:结合现阶段日渐成熟的自动化输配电系统展开分析,国内已经初步完成了管理系统综合性的配电体系。而目前需要处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技术人员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经验,改进和升级系统性能,确保自动化系统的适用性更高。

3.2 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

配网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柱上开关和数量较多的开闭所、环网柜。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对中间一级的配电子站进行合理增设,并且由这级配电子站对相关联配电站的开闭所、监控设备以及柱上开关展开管理,完成数据采集和馈线重合闸操作。此外,配电子站向主站的通信处理设备实时传输信息,实现整体系统的自动化的同时,也能够高效节约主干通道。

3.3 配网自动化终端

对配网变压器与城区所管辖柱上开关等关键设备实时监控,并且实现了自动识别性能,可以对各类故障有效控制。优化城区配网结构,运用自动化主站和配网子站双向运行这一方式,优化配合网络的重构。针对配网故障问题,能够将故障设备进行隔离,并且快速恢复无故障片区的正常供电。

4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实现技术

4.1 面向对向的设计技术

配电网是按照变电站、馈线、开关或变压器及负荷分配。该区域的一个区域包括每个馈线,其中每一个都是一个变电站,其中每一个都包含单个节点。每个节点属于管理节点,并由联系人节点管理。通常情况下,每个变电站的节点不能通信,因为只有节点属于相同的馈线需要进行通信。然而,当网络重构时,当节点需要与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通信时,就需要通知节点。在允许的接触节点进行通信时,不同变电站的节点可以与节点进行通信。网络管理节点是馈线的第一个子站。节点记录馈线子网的信息。本设计是面向设计技术的,有利于网络的不断扩展。

4.2 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从理论上说,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可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在自动分配系统中,每个节点对应于馈线的管理节点,以及与管理节点的通信。如果某一节点A不能够与其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网络会自动自校验节点,然后节点被发现丢失状态。该系统将改变继电器,这是由管理节点搜索。当管理节点无法搜索节点时,它会向网络中的联系人节点报告,即完成漫游请求。该漫游请求将被报告给变电站侧的通信管理节点,从而管理节点重新注册一个新的节点漫游。成功注册后会发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通知相关的变电站,从而实现全网节点的漫游。

4.3 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软件设计当中对NDLC中继节点设置了转发、接收信息的功能模块,使其即能够成为一般结点,又能够实现信息的转发与接收功能。设计中对于NDLC中继节点采用了数字信号,信号可以在网络上传输得无失真,因为信息的传输小,频率低,所以网上通信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如果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实现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互相通信。利用自动中继技术解决通信距离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配网的设计环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自动化配网建设和应用全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主动学习与借鉴国际经验。全面掌握配网建设区域的实际情况,做到统筹兼顾的综合性分析,最终实现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健优.关于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12):115-116.

[2]张启后,李光辉.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7(14):192.

论文作者:霍如宝,王飞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  ;  ;  ;  ;  ;  ;  ;  

配网设计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霍如宝,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