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活力课堂的“Q-S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基于活力课堂的“Q-S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陈国营,范松枝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 青岛)

摘 要: 活力课堂的建设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课堂效果。“Q-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六环节教学设计为载体,注重师生活动、突出教学效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条件、构建新的考评体系等措施构建的“Q-S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活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活力课堂;问题导向;步骤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深入开展“课堂革命”,提高课堂活力,增强课堂实效性是当前我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堂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压抑、教学安排重难点不突出、教学方式传统等,以上这些现象使得课堂明显活力不足,妨碍了课堂教学价值的实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陈宝生部长提出大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重要论断不仅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一 “活力课堂”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有效途径

活力课堂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以学生的成长作为焦点,是有生机的课堂,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教学设计关照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并积极师生互动,教学反思注重自我评价[1]。这些特点尊重学生基础,以学生为本,紧扣培养目标,目的性强,强调师生互动,参与度高,过程开放、富有启发性,因此,构建一个具有活力的课堂是高职院校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首先,活力课堂的特征有利于提升高职课堂教学的效果。活力课堂关照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强调学生的学,围绕培养大纲,突出师生互动,强调学生“学到”而不是“学过”,教师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可有效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效果。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建设性企业,只有保障其企业建设中的管理因素协调安全,才能够保障石油企业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当前市场化经济运行体系下的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其对应的考核管理因素发生了改变,并且在绩效考核管理因素的控制过程中,对于企业自身性发展也出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在研究中以价值管理HU绩效考核为准则,对整个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内生性要素进行了研究,对于提升石油企业整体性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活力课堂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学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薄弱,自律性不是很强,上课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对较差。活力课堂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建设中,互动性好,非常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Q-S教学模式”就是“基于问题导向的6S螺旋教学模式”,其中,“Q”代表“question”,指的是问题,即教师和学生都应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这堂课讲什么,怎么讲?学了这堂课学生有什么用?学生能学会吗,学不会怎么办?如何让学生课下思考,教师如何知道学生课下思考的结果?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讲,每一堂课要问自己以下问题:这堂课要学什么?这些内容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我需要课前查阅资料吗?如果需要,那需要查阅哪些资料?这节内容我需要请教老师哪些问题等等。教师和学生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师生双方都做到“有备无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因为教师要解决问题,所以会“迫使”教师提高教学备课的“活力”,学生要解决问题,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活力”,一堂师生带着疑问参与的课堂是课堂活力的有效保障。对于高职生来说,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外,更应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为了解决师生的“问题”,教师可以把一堂课分成六个“S”(步骤):即Selflearning(自学)、Show(展示)、Summary(总结)、Spot-test(现场测验)、Share(分享)和submitassignment(提交指派),六个步骤前后衔接,首尾相接,成螺旋式进展。教师把每堂课设计成六个步骤,目的是使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其中自学环节是要求学生课前认知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导读单”的形式提醒学生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和内容,需要查的资料以及学生的疑问;展示环节是学生将自学的成果展示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展示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予以汇报,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疑问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总结环节是教师的工作,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把整个一节的教学内容的框架进行总结性陈述,同时可以回答同学的疑问;现场测验环节则是学生课上课下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并且检验的成果作为学生日常成绩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牵引力,可有效调动学生上课的态度;分享环节则是老师把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充,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指派环节则是教师布置下一节讲授内容的自学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为“问题导向型6S螺旋教学模式”,简称“Q-S教学模式”。

第三,活力课堂符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是以应用型为主,研究为辅,强调学以致用,而活力课堂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启发为主,符合以应用型为主的高职培养目标。

②第二部分是“教材主体”,传统的教材一般编写的都比较“详细”,有些甚至带有学术色彩,可读性比较差。而“Q-S教学模式”下这部分内容更多的是起到引导思考和提示的作用,所以内容要精概、逻辑要合理,可以设计成“内容+疑问”的模式,也可以设计成“案例+思考问题+答案”的模式。其中,核心概念、约定俗成、成型的知识,也就是一些“硬”知识要准确无误。而无严格标准答案的知识点,也就是一些“软”知识可以设计成发散性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同时,这种编写模式,也可以避免老师照本宣科,促使老师课前要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利于教师分享自己对本节知识点的所思所想[5]

二 高职院校基于活力课堂的“Q-S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Q-S教学模式”的内涵

通过将松动风室(即流化风)与返料风室隔离开,分别设置风量计和调节阀,与主风室风门调节阀相互配合,维持返料与主风室风量平衡(见图1)。

(二) “Q-S教学模式”的特点

2.转化教师角色,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角色转成新模式下的“引导”角色,从“演讲人”转变为“主持人”,从“知者”变成“智者”。高职院校的教学基本都是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而这往往造成老师每堂课都很累,但学生却没吸收多少的局面。“Q-S”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课下研究、上课汇报,”教师就像一个主持人,掌控全场,但又不喧宾夺主,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生,同时教师也不再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无所不知的“知者”,面对学生的一个个疑问,教师更像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者”,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睿智的头脑去征服学生,当然,而这对于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1.活力课堂要求课堂“有用、有效、有趣”[3],而只有学生认为有用,他才会去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该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充满对知识的“饥饿感”,让他觉得有用。对知识的“饥饿感”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重要前提,当前高职学生比较共性的问题就是学习动力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材编写的过于学术化、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小等。而“Q-S教学模式”通过环节的设计以及问题导向,使得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敢”走上讲台,增强了教师对知识的“饥饿感”,学生只有做好课下的自学和课上的听讲及互动,才能解决自己的疑问并达到一门课的考核要求,这样也迫使学生对知识有了“饥饿感”,当学生从等老师“喂”知识到自己去“抢”知识的时候,课堂也就真正的活起来了。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有以下两点:

1)施肥要求。亩施雨露水稻专用肥(15-15-15)40公斤作基肥,栽后一周亩施尿素5~6公斤,结合化学除草作分蘖肥,亩施尿素7~8公斤、氯化钾7公斤作穗肥。

三 “Q-S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与保障措施

(一) 反思传统教学方式,从思想上认识到“活力课堂”的重要性

如图所示:教材的编写体系可以分成四个基本部分:

(二) 改革现有的教学条件

1.教材。传统的教材多数的是理论叙述型,虽然有的教材也有教学目标、课后思考题等,但都是按内容章节设计的而不是按教学章节设计的。“Q-S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活力,突出师生互动,所以教材最好以老师上课的“节”来设计,每一节都明确思考的问题、查阅的资料以及课堂要求,从而有效保障从Self-learning到Show的过程,让师生每节课都做到有的放矢。教材的编写示意图如图1所示:

“Q-S教学模式”要求师生都带着问题上课堂,从教学条件来看,有两个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是教材,一个是课堂组织。

在进行新课前,学生已掌握了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知识,本课的教法为任务驱动法,学法为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目标为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以及种类,明确会计分录的三要素;能力目标是能够熟练地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德育目标为感受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图1 “Q-S教学模式”下教材的编写示意图

陶行知说过“好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这些大家的观点仍然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去思考。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主导”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学生很难消化当堂学的知识,有些甚至处于囫囵吞枣的状态。所以既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都不是很欢迎,就需要做出改变。从理念上来说,我们应该是树立“课堂上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这种理念,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课堂效果,而保持课堂的活力是这种效果的有力保障。

①第一部分是“导读单”,导读单首先是教师的导教单,即教师需要学生这节课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学生提前准备哪些资料?这些都会在导读单里体现出来;其次是学生的导学单,学生通过导读单,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需要准备什么?哪些内容不明白,需要上课向老师请教什么?所以,导读单可以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图”、“重点”、“学习难点”等模块。学习目标是老师给出的,学生需要根据课前对教材主体内容的预习画出“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图”,“重点”内容是老师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给出题目,学生填上内容,至于“学习难点”模块,则是“学生认为这部分内容是哪些难以理解的”,学生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记下来,上课的时候和老师进行交流。

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在展开试验之前,伸杆支撑组件的电磁铁通电8吸合转板9,使支撑滚筒下降;滑车1能够在伸杆支撑组件的上方自由通过而不受其影响。当滑车通过伸杆支撑组件后,光电传感器组件3被触发从而使电磁铁断电,伸杆支撑组件转板在配重块11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从而使支撑滚筒接触支撑伸杆。伸杆支撑组件中的限位销10可以限制并调节支撑滚筒6的支撑高度,对伸杆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支撑滚筒下部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显表实时显示压力值。由于伸杆的负载端通过调心滚子轴承(内外圈可相对偏转)安装在滑车导轨的滑块(可横向移动)上,因此在展开过程中伸杆的负载端可同时实现绕自身轴线转动、横向偏转与横向移动。

③第三部分是测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提前思考以及课堂讲授内容的一个检验,重点检验的是学生对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上课的学习效果。

④第四部分就是教师要指派作业暨强调下一节课的内容,强调下一个导读单的使用和要求,以及布置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思考题等。

以上四部分内容前后衔接,对课堂的“活力”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2.课堂组织。除了教材外,“Q-S教学模式”要真正发挥作用,教学班的班额不宜过大,控制在50人左右比较适宜,这对于课堂测验的效率、学生思想的掌握都会有好处。另外可以尝试按照一定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建设团队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课堂的自我管理的状态。

(三) 构建“Q-S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体系

活力课堂绝不等于放任课堂,而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引导、学生跟进,师生互动、以生为主,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学起来,课下用起来,这就要求构建一套综合“教、学、考、评、用”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有效提升高职课堂教学的活力。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一体系,来反映和督促学生课下研学、课上参与,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该体系可以通过课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展示、现场测验成绩、对知识的模拟应用、课堂发言的质量以及对教师布置的课下思考题的阅读、完成情况来建立。

四 结语

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新动能转换都要求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实效性。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和教育理念实践的重要场所,而建构活力课堂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和践行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Q-S教学模式”有利于深化高职教学的理论研究,充实活力课堂相关理论,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效果,更有利于高职教师的成长。当然,最主要的是能有效提升高职课堂的有效性。通过“Q-S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高职课堂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参与率更高,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从而大大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MGD患者白内障术后BUT与术前相比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042,P<0.001)。而TMH、TMD、TMA、SⅠT、CFS方面术前与术后3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4(7):11-13.

[2] 林朝朋,许晓春.高职课程的“5S教学法”开发与实践[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4(4):61-63.

[3] 盛术俊.高校应用型本科视角下活力课堂构建之我见[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4):111-112.

[4] 李树宇,朱琳,宋航.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20):249-250.

[5] 方向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34):325-326.

本文引用格式: 陈国营,范松枝.高职院校基于活力课堂的“Q-S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88-9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044

基金项目: 本文系青岛滨海学院2019年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9JY31)

作者简介: 陈国营(1976-),男,汉族,山东青岛,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

标签:;  ;  ;  ;  

高职院校基于活力课堂的“Q-S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