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宏利佳学校 李海英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并且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学能力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而数学自学能力是指通过自学教材等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持续发展。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
(一)、编拟提纲,让学生逐步掌握读书自学的方法
在上课前,针对教学的内容的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组连续性的、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上课时,让学生在这组思考题的指导下去读书、读例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动脑思考、分析,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方法或答案。例如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的分数应用题时,可以用以下思考题指导学生读书自学:1、这个圆可以用几表示?2、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3、从"1"里去掉3/8,看剩下多少?4、5/8是怎么得来的?5、3/8是几个1/8?6、8个1/8减去3个1/8,得几分之几?7、1减去3/8,要把1变成几分之几?8、结果怎样写?
让学生在这组思考题的指导下去读书,读例题的分析与解答的过程,通过认真仔细地思考,从而明确"分数的特点及解题规律"。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去读书,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地掌握读书自学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练代讲,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自学的良好习惯
对于某些知识的教学法,可以采取以练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读书自学,如在讲"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前,考虑到这节课是以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作为基础的,学习"一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时,学生已经懂得如何试商的道理,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就可以以此类推,在学生阅读教材后,利用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去督促学生认真读书自学,这样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以议代讲,让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
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而且还必须使学生养成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思考方法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新的知识,可采用"以议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思维,由于教师没有讲解而让学生议论。因而每一个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自觉地去读书、找答案,而且都想说出自己的答案,也想听一听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当别人的答案与自己的答案不符合时,必须要认真地思考一下,是自己的对。还是别人的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为什么,反复议论。不对的答案被淘汰了,不完整的答案大家补充完整了,这个不断议论、不断使答案完整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思维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爱动脑和善于思考的习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
二、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一)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二)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三)提高合作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三、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而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想方设法使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因此,激发自学兴趣十分重要。
总之,培养自学能力有多种途径和形式,新课程更加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论文作者:李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学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答案论文; 知识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10月总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