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 637400
摘 要:初中数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而高中数学则是基础上的“建筑”,两者之间只有进行了有效衔接,才能保证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体系。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难的原因,从学生心理的调适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阐述了衔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成因分析 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其知识点本身的难度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均有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的难点仅仅在于其过程的复杂,思维难度却不高。刚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难度的突然增大往往难以适应,从而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但是步入高一后,成绩就直线下滑,甚至及格都成问题。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下,数学成为了高考的“拦路虎”。实际上,高中数学是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只要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习便会轻松很多。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难的成因分析
1.教材的变化。
初中的教材中的大多数知识都贴近社会实际,趋向“生活”化,而且许多知识浅显易懂、容易掌握,有时学生用自己的主观感觉就能得到正确的数学结论;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起初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内容,难度大好多,学生往往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如二面角、排列组合、导数知识等。另外,学生升入高中后,开始学习就会接触到大量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符号以及专业术语等,这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是抽象思维能力上的巨大考验。第三,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教师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需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
2.难度梯度加大。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难度有比较大的增加。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初高中数学教材都降低了难度,特别是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下降比较明显。而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个别反而增加了难度,直接造成了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困难。
3.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模式化”比较明显,教师教给了学生很多“万能钥匙”,为学生针对各种题建立了固定的答题模式,如解三元一次方程可以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分别确定了模式化的解答思路。在此影响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式的解答,形成了思维定势。进入高中阶段后,引入了集合、数列、逻辑等新概念,数学语言的抽象化、概念化、理论化更为明显,习题的灵活性、发散性得到大大增强,这就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在高中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如此截然相反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得学生不知所措、无法适应,成绩下降明显。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1.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讲解衔接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用三个字来概括初中数学的特点,那就是“浅、易、少”,即知识内涵浅、知识方法易掌握、知识容量小,而高中数学的特点却是“深、难、多”,知识难度的突然拔高让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且数学语言抽象,概念难懂,并且教材要求的知识点繁杂,所有这些差异都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时无法接受,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格外棘手,以致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底细,然后对症下药,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工作。在开学之初,教师就要进行一次必要的摸底测试,了解他们现有的数学积累。在测试中,教师要着眼于那些初中数学中只是简单提及、没有深入讲解的“边缘”知识点和初中要求掌握且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广泛、贯穿始末的重点知识,如系数不为1的因式分解的方法、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几何中的重心、垂心等概念以及二次函数中的分子分母的有理化等,看看学生对这些知识到底掌握多少,若掌握得不够好,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补充讲解,或者在教授新知识时将这些知识点融入到习题中进行讲解,给学生不断补充缺失的知识点,为今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进行简单测验后,我发现了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部分知识都不熟悉,于是我就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将这部分知识重新进行了讲解和总结,将图象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等知识点列成一张表,学生听得明白,看得清晰,记得牢固。
2.引导学生拓展初中解题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学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解题思路也仅有几类,只要掌握几类方法,很轻松便能做到游刃有余。高中数学却不同,其问题一般都较复杂,并且不那么具体,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对解题思路及方法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有时,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使用多种思路进行思考,还要具备不畏繁、不怕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理性思维、逻辑能力、判断能力、探索能力都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初中数学往往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忆与分析便能得出结果,而高中数学则要求学生会猜测,能证明,进行全面思考。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虽然较高,但经过全面分析则会发现虽然其难度较大,却也并不是无法可循,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深入理解,便可做到举一反三,多种途径解决同一问题,从相关题型中寻得解决其他问题的灵感。因此,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把初高中数学内容的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衔接。
初中数学的特点是浅、易、少,而高中数学的特点是繁、杂、难。初中数学知识难度小,容易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则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数学教材的学习任务一时间学生难以适应和接受。往往会有落差感,尤其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更是无法接受,导致一些学生数学成绩每况愈下。针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努力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进行数学摸底考试,主要就是了解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学习所欠缺的数学知识加以强化和训练,将那些贯穿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温习,比如说像初中学过的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和函数解析式的相关知识都要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逐渐把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起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化的统一,在学生心里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4.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数学精髓。
一般说来,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从贴近生活的实例出发,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知识的引入和导出都十分直观、具体,学生的理解往往很顺利。然而高中数学却完全不同,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增加,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复杂繁琐的各种综合题层出不穷,知识点的跨度很大,综合性很强,根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学生在解题时必须独立建立知识框架,并且要有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对推理能力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这便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再像初中时那般仅仅依赖教师的总结和自己的记忆就能学好数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对于高中数学而言,万变的是题型,不变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中数学的精髓,它统领着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并且活跃于每一种题型、每一个具体的题目中,只有精通了思想方法才能够随机应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学会运用思想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须清醒地认识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客观必要性。教师应深入地分析初中和高中数学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成功对接,为高中数学学习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建良 高中数学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1,(5)。
[2]袁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9)。
[3]杨静 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4]陈文亮 谈新课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J].科技信息,2010,(23)。
论文作者:向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高中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难度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1月总第2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