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四大趋势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设想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四大趋势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设想_世界经济论文

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四大趋势与我国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我论文,增长方式论文,跨世纪论文,经贸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分析了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四大趋势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一体化对我国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的重大影响和客观要求,认为在全球市场化这个大趋势的驱动下,我国应加快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接轨,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文章还认为,从我国外经贸实际出发,适应并紧紧抓住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四大趋势,当前应选择的突破口就是企业组织的大调整,推进企业间的合并与联合,建立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使其向跨国企业发展。

作者:韩世隆,现为四川联合大学对外经贸系教授。

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即从外延式、粗放型到内涵式、集约型的转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这种转型,从中央到地方外经贸行政部门与从沿海到内陆所有企业必须适应和紧紧抓住跨世纪世界经济四大趋势,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制订出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战略决策。

从国际生产力的角度看,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概括为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与一体化,它们是贯穿跨世纪各个国家、地区、区域集团经济发展各领域的四条主线,标志着跨世纪世界经济全局的主流与方向。这四大趋势就其起源、发展、原因与其在经济领域各方面的表现、影响与后果看,各有其不同特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为条件,有的甚至如影随形、不可分离、共同发生作用,汇合为跨世纪世界经济不可阻挡的大洪流。

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报刊论坛与政府首脑讲话愈来愈多地使用全球经济、全球政治、全球文化与全球村等概念。被称为全球化核心的经济全球化,它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规律的作用下、当经济国际化向全球纵深发展、进入到最全面和最成熟的高级阶段,国家、地区、企业与个人在经济生活各方面的相互依存与联系发展到前所未的新水平,即当世界经济发展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一切国家、地区、区域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与经济环节,均成为这个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这时候的经济国际化可说是已发展为全球化。全球化以经济国际化为基础,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起源的时间、形成的时期、相应的国际分工类型、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运动形态、主要的发动力、相应的通讯手段和设备条件、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对外经济政策和世界市场发展的阶段等一系列因素,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存在质的区别,因此这是两个不能互相通用的特定的经济范畴。

单就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是基于不同的发动力来看,如果说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要发动力是通过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它们是国家与地区间经济上相互依存与联系的主要渠道与纽带,除大企业外,一般中小企业也可承担。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企业及其对外直接投资。据联合国有关报告,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已发展到4万家,其海外子公司约25万家,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资本主义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的50%,技术转让的75%,技术开发费用的90%。1992年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额高达5.5万亿美元,大大超过当年世界商品与劳务贸易总额的4万多亿美元。跨国企业所以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这是由于跨世纪世界市场的竞争是以跨国企业为大兵团作战的主力军,它以全球战略为目标,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金融实力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商品输出,技术转让与劳务工程承包等外经贸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生产一体化网络,推动国家、地区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达到空前未有的新水平,它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

1.跨国企业系集生产、资易、科技、劳务、信息于一身的经济实体,有强大的金融作后盾,其他任何类型企业甚难与其对抗。当代西方巨型跨国企业的年销售额或产值一般都在10亿美元以上,有的高达100亿,甚至1000亿美元以上,超过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2.跨世纪世界市场的竞争是以高新技术为争夺战的制高点,跨国企业为了在产品与技术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十分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新产品,依靠优秀的科技人才与先进的企业管理,努力维持其在新技术与专有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跨国企业相互间还通过缔结战略联盟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开发、技术上的合作与专利的转让等,如美国的IBM、日本的东芝与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共同耗资联合研制新一代计算机芯片,其他企业很难望其项背。

3.跨国企业经营范围非常广泛,它早已超出传统的商品贸易范围,将营销重点转向国际投资、金融保险、商品运输、技术与劳务贸易等综合性跨国业务,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成为跨国企业推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与渠道。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出版的《1995年世界投资报告》鲜明地标示出跨国企业的国际投资已经取代了贸易,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机制。1995年国际直接投资预计将达23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虽是设在发达国家,但世界直接投资的15%却来自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这说明近年国际投资来源与结构出现了变化。

4.跨国企业拥有遍布全世界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建立有密如蛛网的国际信息经贸和商品销售网络,母公司通过各种网络来指挥与进行国际营销活动。据悉,通过信息情报网,日本综合商社的经贸人员在1—3分钟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进出口商品品种、规格与价格等数据资料,5分钟内就可利用经济模型分析出国际经济的新动态。

总之,跨国企业是跨世纪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担当者,现代科技与先进管理的传播者,国际信息情报服务的提供者,国际营销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沟通者,它们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是理所当然的。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建立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资金筹措,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生产与经营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有利于资源开发,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和增加产出。一句话,即它有利于实现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由低级集约向高级集约方向不断提高和发展。

跨世纪世界经济的另一个大趋势,即世界经济的信息化。所谓信息化,即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设施、信息网络等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到农村,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普及和提高,信息资源大量被开发。信息产业不断建设成为国家与全世界的主导产业,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全过程。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将1956年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从事技术、管理与事务的白领工人的人数超过兰领工人,即大多数人从事信息处理而非生产产品的这一年作为美国进入信息社会的开始。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辟全球卫星通讯时代,系全球开始信息化或信息革命到来的标志。近年从美国开始并蔓延到其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全球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这是跨世纪世界迈向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信息高速公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为骨干,通过网络将所有通讯系统、电脑资料库与电信设施都连接起来。它集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机、立体音响设备与摄像机多种功能于一体,提供多媒体产品的全方位服务。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信息化的基本建设,它的到来是信息化过程质的飞跃,是跨世纪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里程碑。

世界经济信息化这股浪潮,将是推动各国、各地区经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一股巨大力量,因为:(1)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为集约型、内涵式与从低级集约转变为高级集约的物质基础,它是两种不同类型增长方式的重要分水岭,而信息化将加快科技的发展、普及、提高与传播,它使科技运用于生产与进入市场的周期大大缩短,促进各国、各地的生产企业与外经贸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与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与提高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2)信息化大大推动交通运输、电讯设备与条件的改善与发展,为各国、各地区生产企业和外经贸企业降低商品运输成本,加快商品流通与资金在世界市场上的运转,这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重要手段。(3)信息化与全球化是密切联系,甚至是同步发展的,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标志着全球化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发展。只有凭借高速度和大容量的国际信息通讯网络,作为全球化主要发动机的跨国企业才有可能将触角伸入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执行高度集中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全球战略,在全球各地建立营运中心与跨国企业相互间的策略联盟等。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流动的迅猛发展都是与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发展相适应的。可以说,信息化的每一项创新都为全球化开辟一个新渠道,全球化每一项需求的提出又为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刺激与契机。而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型正是这两大洪流必然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信息化大趋势的荡击和影响下,我国党和政府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努力筹建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电子工业部已提出中国国家信息化基础结构包括六要素:即通信网络、计算机系统、信息主体(指人员素质等)、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据悉,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规划,即CNII已经起步。当然要建立起全面完整国际标准的“信息高速公路”并非易事,不仅要耗用大量经费,还存在一系列技术上的问题。据专家估计,即使是美国这样国民经济信息化已经基本完成的国家,要全面建成“信息高速公路”也需要10~20年时间,预计要投资4000亿美元。近期内我国可尽快完成一些准备工作,如发展计算机通讯网络,开发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产业建设,培训高质量的信息人员与向全民普及信息基本知识等等。需要的资金可以采取多元化筹资的方式,除了国家投资与大量吸取外资外,还应面向国内广泛集资。因为“信息高速公路”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企业参加世界市场竞争的中枢神经,因此全国的生产企业与外经贸企业都应量力而行,以多种形式进行投入。除了国家级“信息高速公路”,由于对外经贸部门对国民经济起着提供全球信息的启动与咨询作用,因而应先走一步建立同不断完善的国际信息情报网络与包括前述六种要素在内的“信息高速公路”。成都市是全国光缆生产的基地,四川第一个面向社会服务的民办信息通道——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骨干网,即INTERNET网络已于1995年9月25日在四川科技情报所正式开通,国家科委召开了INTERNET网络四川节点现场演示会。四川是全国较早抓国际互联网络建设的省,该网络现已正式运行,从此四川进入一个可享用全世界信息资源的时代。

跨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大趋势是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即随着社会生产力、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全球化,越来越多分散在全球各国的国内市场、区域市场都先后与世界市场接轨,世界市场的范围与容量不断扩大,结构层次不断增加与优化、分支体系越来越复杂,最后形成为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全球市场体系,即世界大市场的全过程。世界大市场在本世纪80、90年代开始形成,走向21世纪,这个体系在内涵与外延上还将不断纵深发展,充实、巩固与提高[①a]。跨世纪的世界大市场,可说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包含着不同性质与多种不同类型,各种分支的市场体系,其中既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性质不同的市场体制的分野,又包括一系列从中央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向市场经济转变和恢复私有制的前苏联东欧国家过渡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有美国的、德国的与日本的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走向21世纪,它们相互将进行各种错综复杂的竞争与较量,但各种性质与成份的市场经济又有共同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1)无论那种性质与模式的市场经济,其商品生产与交换都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调节,国际价值规律自始至终是世界市场的基本规律;(2)无论那种性质与模式的市场经济,它们的生产因素配置、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都是面向市场,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是世界市场;(3)无论那种性质与模式的市场经济,其各种对外经贸活动的交流与联系,都是依靠当代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并遵循共同制订的国际规范与国际结合;(4)无论那种性质与模式的市场经济,其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都与世界市场价格挂钩,企业家都必须将市场放在心目中,经常与不断比较其成本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仅与国内市场价格比较,而且与世界市场价格比较;(5)两种不同性质与多种模式的市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市场体系中占很大比重并起着主导作用,因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一切波动与风暴,特别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将给世界大市场各个组成部份带来程度不同的冲击与危害。上述各点可说是跨世纪全球市场统一性在各方面的表现。总之,当今世界大市场是充满着极其复杂与矛盾的统一体,它既是统一的,同时还是无所不包的;它不仅包括上述两种不同性质、多种不同模式、不同要素、多元化、多层次的分支体系,而且在世界经济基本规律、世界市场规律的支配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与一体化等大趋势影响下,它自发地要求:(1)一切国家、一切地区、一切经济部门、一切企业与一切商品、货币、资本、劳务、科技与信息都纳入到全球市场体系;(2)各个国家、地区与区域集团或早或迟都将实行对外开放,一切闭关、封锁与地区的割据最终都将抵挡不住商品与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3)各个国家、地区、经济部门与企业单位都将纳入到当代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组织,国际政治上的干扰与阻挠最终阻挡不了世界经济与世界市场规律支配下和民办经济大趋势影响下的经济洪流;(4)在全球市经体系、世界大市场的基础上,在东方与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荡击下,走向21世纪时将会逐渐形成与这个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全球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在逐渐扫荡一切腐朽的、没落的、虚伪的各种文化污泥浊水,吸取与融合东西方有利于人民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全球新文化。

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与外经贸体制的转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全球市场化这个大趋势的驱动下,我国应加快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接轨,使我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这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近期应抓好两项战略任务:第一,要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就必须积极树立外经贸企业在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只有主体地位树立起来,外经贸企业才能真正作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第二,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无论是哪种市场经济类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运转,都离不开市场自发这一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宏观干预和调控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在我国企业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与健全的时候,政府宏观调控尤其重要。当然调控的方式要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节,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经济的与法律的手段为主,在经济上应充分和有效发挥税率、利率与汇率等经济杠杆的引导作用。税率方面应充分发挥关税在限制进口中的主导作用;利率方面要扩大进出口银行的功能,完善信贷在优化进出口结构中的作用;汇率方面应完善汇率并轨后的售汇结汇制并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这是加强我国国际金融实力的重要一环。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要靠企业家。跨世纪的企业家决不能是墨守成规的经营管理者,而是必须具有企业家精神或素质,即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改革者。企业家必须适应和紧紧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世界大市场,有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精明能干,善于核算。对外经贸的营销管理,企业家应善于挖潜革新,从动态观点灵活运用比较成本优势,尊重和善于使用人才,依靠科技、立足创新、节约成本、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谋取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市场化的大熔炉中,我国如能培植出具有上述素质和能力的一大批企业家,外经贸与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两个转变将会早日实现。

世界经济一体化,从广义上讲,有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三大层次,在微观上泛指大、中、小型企业间的兼并与联合;中观的一体化是指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经济上的联合或结合;宏观一体化广义指不同国家与地区相同经济部门或不同经济部门间横向的、纵向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一体化,无论是微观的、中观的或宏观的层次,都有优化地区结构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强竞争、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提高;推动技术进步,扩大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等积极作用。我国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型必须适应和紧紧抓住这个大趋势,从微观、中观与宏观三大层次进行努力。微观方面主要是通过企业合并与联合,实现集团化、实业化与国际化,扩大规模经济,建立我国企业的“航空母舰”或“联合舰队”,从而增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前所罕见的企业兼并浪潮,可以说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微观上蓬勃兴起的表现。据报道,1994年美国公司宣布的兼并案比1993年增加14%,交易额达2267亿美元。从1995年初以来,美国已宣布2700多亿美元的兼并与收购。这次美国公司兼并浪潮遍及很多行业,如汽车、电讯、医药、运输、金融、食品、高科技等。欧亚很多公司都卷入这次兼并浪潮之中。在行业中,特别是银行业兼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真是前所未有。1995年仅前8个月美国已有199起银行兼并案,其中引起全球轰动的是大通曼哈顿银行与美华银行于8月宣告合并,合并后银行资产达到2970亿美元,它成为美国最大银行并使美国重新进入到全球最大的20家银行行列。促进这次兼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80、90年代蓬勃兴起的区域集团化浪潮,集团内外的国家、地区与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企业通过兼并籍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控制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由此看出宏观一体化在当代最大量与最普遍的表现即区域集团化,它又促进了微观的一体化。这次兼并浪潮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大企业兼并大企业、是大鱼吃大鱼,因而竞争十分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经贸企业由于经营权下放,经营格局出现小型化、分散化趋势。到1995年年底,国有外贸企业有9844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有4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开业的是12万家。我国外贸企业中进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只有22家、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仅7家,进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的有133家、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是120家。在世界市场上,进出口额达1000美元的不少,超过100亿美元的更多,而在我国超过100亿美元的却是个别的。这种分散经营是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现在,既然大国都在搞兼并与联合,我国也应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出发推动企业的兼并与联合,这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走集团化道路,建立“联合舰队”的必要渠道与手段。

为了加快实现外经贸两个转变,尤其是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有必要搞全方位、多层次的一体化增长类型的模式。除了上面谈的微观一体化这个层次外,第二个层次就是中观的一体化,即推动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合与协作、同一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加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进行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地区省市的经济上的互相依存、联系与联合。要充分发挥地区上的比较优势效益,应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即使经济落后的地区、省市都可以找出经济上某个或某些比较优势,即使不具有现实的比较优势也或多或少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通过开放与开发,潜在的比较优势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几年前笔者曾提出建立大西南外经贸协作区,这是大西南外经贸实现联合,即中观一体化层次的一种模式[①b]。另外一个更大范围的、对亚太经济具有深远影响的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包括海峡两岸四方,即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与澳门在内的中国大经济圈,它的形成与建立将对跨世纪中国经济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的转变起着难以预料和估计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宏观上,我国沿海、沿边地区与相邻的其他国家筹建次区域集团或经济增长三角,如南中国增长三角、图门江增长三角、东北亚经济圈等,这些都属于宏观一体化层次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至于在整个亚太地区,近期内虽然还是比较松散的经济合作,尚难于形成一体化模式,但它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有利的。总之,微观的、中观的与宏观的经济一体化都不同情况与不同程度地有利于企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有利于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有利于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增加效益;有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科技兴贸。这对推动外经贸的两个转变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就我国当前外经贸来看,努力搞好微观的经济一体化也就为中观与宏观的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括前述,可以看出实现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涉及从微观、中观到宏观,从国内到国外经济各个方面的极其综错复杂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近期内如何找到一个突破口,以此来推动外经贸各方面的改革开放并推动外经贸的其他决策,主要是大经贸战略的贯彻实施。从我国外经贸实际出发,适应并紧紧抓住跨世纪世界经济四大趋势,当前应选择的突破口就是企业组织的大调整,推进企业间的合并与联合,扎扎实实建立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使其向跨国企业发展。其理由是:

1.前已说明跨国企业是跨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由于全球化对整个世界涉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抓住这个发动机,不仅将使我国尽快投身到全球化的行列,而且还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市场化与一体化,它将推动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实现微观、中观与宏观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和措施。

2.跨国企业是跨世纪参加世界市场竞争的主力军,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必须尽快建立这支主力军,才能在国际上纵横捭阖,处于不败之地。从国内外经贸发展形势看,现在它已经不再是论坛上争论,而是应提上日程,进行规划与落实的现实。建成了这支主力军,就会相应培植出一批在世界市场上打得开,站得稳,创汇高,效益大的出口拳头商品,还将配套建立一批有实力的出口生产基地,它将带动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3.跨国企业是贯彻实施大经贸战略的排头兵。大经贸战略的内涵不妨简括为我国外经贸大开放、大融合、大联合、大调整与多功能的战略,它的实施将大大推动外经贸两大转变。集生产、贸易、科技、劳务与信息各种优势的跨国企业,既然是参加世界市场竞争主力军,也就责无旁贷应成为贯彻实施大经贸战略的排头兵。

4.实现我国外经贸两个转变的根本路子,可用八个字概括,这就是“依靠科技,全面创新”。由于跨国企业拥有优秀的科技人才与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它在筹集资金,招聘人才、开拓高新技术,实现教、科、产、销一体化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因而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路子,应由我国跨国企业当先锋打头阵。抓住大力调整企业结构,筹建和完善跨国企业这个突破点,就会带动成千上万其他大、中、小型企业走上这个根本路子,我国外经贸的两个转变就将早日实现,整个外经贸亦将展现出腾飞的新局面。

注释:

①a 参见笔者:《当今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及其主要标志》,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94年第2期。

①b 参见笔者:《试论建立大西南对外经济贸易协作区》,载《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世界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四大趋势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设想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