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姚悦

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姚悦

新疆民政康复医院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固定修复术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牙周整复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修复。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法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80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34例痊愈,总有效率(34/36)94.44%,对照组患者26例痊愈,总有效率(26/37)70.27%,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整复术进行修整牙龈和牙槽嵴,能有效解决牙龈颈缘的不协调,以及牙槽嵴的形态对固定义齿修复后前牙牙周美观的影响。

【关键词】牙周整复术;口腔修复;临床

在临床上,口腔修复主要是通过口腔义齿修复对牙缺失以及其他组织的缺失给予修复,同时要恢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1]。这种修复方法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缺牙牙槽嵴形态和个别牙的错位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产生重大影响,用时也对口腔修复牙龈的美观产生不良影响[2]。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术可以是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该手术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少出血、创伤小,疼痛小等,同时使修复后的牙龈看起来美观,自然协调,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固定修复术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法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固定修复术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51岁,平均年龄(岁35.5±6.5),出现个别牙错位患者23例,牙槽嵴的缺损所引起的牙龈颈缘的不协调患者17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岁38.5±4.5),出现个别牙错位患者22例,牙槽嵴的缺损所引起的牙龈颈缘的不协调患者18例;比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修复。手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做术前辅助检查,其中包括血常规、X线等,必要时进行全身检查,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牙周整复术,对牙龈颈缘位置过低的患者,先进行牙周整复术,行常规局部麻醉,消毒后,使用染色剂在需要进行修复的牙龈位置做好标记,然后用高频电切刀切除牙龈,再用涡轮钻对牙槽嵴和牙龈进行修整作为临时冠。切开翻瓣,保证与拟定的金属烤瓷之间有约3mm的距离后,再用涡轮钻,将牙槽嵴去除,将根面修复平整后,刮去牙周膜纤维,冲洗干净复位缝合,上牙周塞治剂保护创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手术后用口腔含漱液漱口,1天3次,正常情况下1周左右拆线。观察4~6周,确保牙龈颈缘愈合稳定,再行冠修复术,同时修整牙颈缘部。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

1.3随访

对两组患者随访为期3年。观察组中有4位患者因更换联系方式后,未行联系随访中断。对照组中有3位患者因更换联系方式后,未行联系随访中断,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随访中断。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80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34例痊愈,总有效率(34/36)94.44%,对照组患者26例痊愈,总有效率(26/37)70.27%,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义齿修复中由于个别牙错位,局部缺牙牙槽嵴形态异常等因素影响口腔修复后前牙牙周美观,导致患者对修复后外观不满意[3]。而用过牙周整复术,对过长的牙齿给予义龈修复,对于过短的牙龈经过修整牙龈颈和牙槽嵴的高度都能达到口腔修复术后美观协调的效果。相关资料证实,高频电刀牙龈成形术在牙周整复中具有切割精准,龈缘清晰,出血少、疼痛轻、形态好、患者创伤小等优点。手术中在切除牙龈,修复牙槽嵴以及牙颈缘,作为临时冠,切开翻瓣后,需注意保证与牙槽嵴的高度距离修复冠边缘应该保持有3mm左右,其目的在于维持“生物学宽度”,让手术后紧过修复的龈缘与相邻龈缘保持连续性,防止因炎症所引发的牙龈退缩和修复后冠边缘无法长期稳定的不良影响,实现口腔修复后协调美观的目的[4]。相关资料证实,手术后4~6周便可进行管的再修复[5]。手术后要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强调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6]。因为不正确的刷牙方法会导致牙龈的萎缩,尤其是对于牙槽嵴缺损严重的患者,由于缺乏义齿修复所需的较好牙槽嵴的帮助,只能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才能有利地保护牙龈的健康。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牙龈萎缩的患者中均存在错误的刷牙方式。尽管已做了多次明确的宣教强调,但少数患者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牙龈托索河萎缩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说明,口腔医生不仅要重视治疗口腔疾病,还应加强卫生宣教。

总之,牙周整复术进行修整牙龈和牙槽嵴,能有效解决牙龈颈缘的不协调,及牙槽嵴的形态对固定义齿修复后前牙牙周美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姚上贵.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47-148.

[2]刘建国.牙周整复术在48例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40-40.

[3]晏勇.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0):110-111..

[4]李长森,李炳奇.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2):2619.

[5]郭丹,姜立德,王莹等.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3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5):54-55.

[6]吴媛媛.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21):3227-3228..

论文作者:姚悦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过程中的临床作用论文_姚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