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部审计的外部性_内部审计论文

浅析内部审计的外部性_内部审计论文

浅析内部审计的外部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CPA充任内部审计主体的可能性

1.理论基础。按照受托责任学说,审计是在会计提供的各类受托责任报告的基础上,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进行重新认定、计量和报告。由于公司外部各委托人往往以自己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公司最高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所以,公司最高管理当局会依据这些“委托人标准”来评价其下属各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结果,这样最高管理当局对外是受托人,对内是委托人。这说明内部受托责任是外部受托责任向公司内部的延伸,内部受托责任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外部受托责任。这种内、外部受托责任的一致性,使外部审计取代内部审计成为可能。

2.内部审计目标可以通过外部审计来实现。内部审计目标是通过分析、评价、建议和恰当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来帮助公司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责任,外部审计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和数据进行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目标可以通过外部审计来实现。

二、CPA充任内部审计主体的合理性

1.从历史上看:外部CPA从开始就是充当公司顾问或咨询师,只是在财务审计制度确立以后,他们才逐渐转向为管理当局提供服务,为社会各界利益关系人提供有用的信息。但随着经济的发展,CPA在执行业务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其专门常识和实践经验审查财务会计事项,还要分析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特别是会计管理)情况,在为社会各界利益关系人提供可靠信息的同时,向公司管理当局提供改进管理的建议。

2.从成本效益的关系上看:成本费用是制约内部审计的重要因素。公司开展内部审计,必须设置相应的内审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规模较大的公司也许合算,但规模较小的公司,很可能承担不起常设内审机构的费用开支。况且能设立内审机构的公司,其在内部审计方面所花费的支出也可能大于产生的效益。就外部审计而言,CPA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有很强的成本效益意识,故CPA进军内部审计领域是十分合理的。

3.从审计时间上看:内部审计是面向控制和面向未来的,其非常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公司管理当局报告,才能确保管理当局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造成重大失误,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定期进行。而CPA长期从事定期财务审计的职业特征正好符合了内部审计

的定期要求。

4.从独立性和客观性上看: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内部审计得到信息往往不像外部审计得到的那样多。内部审计的建议可能因种种原因而难于执行;而外部审计由于具有高度的超然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建议反而可能易于贯彻执行。

5.从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上来看:内部审计部门是公司的内部的一个部门,这种隶属于公司的机构设置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独立性,不能公允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务。如果

独立于公司而单独设立一个不同于外部审计的部门,其工作经费等方面都难于落实,且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在形式和职能上,都和外部机构完全相似。基于以上观点,外部CPA审计机构取代内部审计部门,由CPA充任内部审计主体是十分合理的。

6.从知识和能力上看:CPA作为熟练的审计专家,都受过正规的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所以在专业能力上多强于内部审计人员,这是导致CPA进军内部审计领域的先决条件。同时,CPA多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发现和处理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CPA长期从事鉴证业务,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同一个行业内部又有众多的公司,这样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可以借鉴较好企业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较差企业的教训,能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业务。

标签:;  ;  

浅析内部审计的外部性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