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论文_胡敏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71

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对 ICU 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ICU入住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ICU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ICU;感染;停留时间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实施急救的重点科室之一,是高端护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其护理质量已逐渐受到医学界学者关注[1]。无缝隙护理作为新型护理管理中的一类管理技术,能够防止受到护理缝隙等条件影响,保证护理服务实施的完整性与不间断性,提高护理水平[2]。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ICU入住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选取收治的ICU 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在40-85岁之间,平均年龄(56.1±2.4)岁;对照组男34 例,女21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55.5±2.2)岁;110例患者中原发病包括:6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36例肺部感染,20例呼吸衰竭,20例大型手术后患者,8例重症颅脑损伤,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其他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病人在入院后按照个体情况接受对应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指导,药物指导以及基础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建立无缝隙护理干预排班制度 ICU护理人员应当按照病人病情情况,合理修改护理排班方案,实施随时可变化排班制度,如果需照顾许多病人,则合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事务繁多时可采取连班制度。如果病人不多,则可以安排护理人员进行补休。同时排班应当按照新老员工搭配的制度实施。

1.2.2 服务过程无缝隙 对日常护理内容设计标准步骤方案,以病人健康作为工作的主要重心,进行人性、针对性、细致的护理服务。关注病人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一时间将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提高护理的透明性。加强ICU护理人员重症监护、临床观察、处理紧急事件、急救及交流等内容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更加扎实。对不同病情种类的患者的心理活动、心理状况实施有调理、有技术的心理指导,实现心理干预无缝隙。

1.2.3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应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每日将安全信息及时上报,落实查对制度、护理操作规范流程等增强护理人员对风险预判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应处理小组,设立停电、患者自杀、气管插管脱管等护理紧急事预案及应对方案,保证病人住院时的安全。

1.2.4质量监控 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护士长进行总结分析,根据病历情况总结出解决方案。护士长每天检查病房,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对护理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标注出关键问题,同时给予工作表现良好的护士以表扬,提高护士的积极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卡方检验。计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5.1)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2.3±4.2)分,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服务的实施与病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群文化水平的提升,护理服务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怎么样落实全面、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ICU是病情危急严重的病人实施抢救的重点科室,怎样使ICU护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使ICU护理内容更加全面、具有针对性,以病人为中心,第一时间实施急救实施处理,是所有ICU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3-4]。

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推广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机会。无缝隙理念于1989年推出,其主要目的是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满意度,体现出了以病人为为中心并通过降低并避免缝隙因素的方式努力让病人在疾病治疗及恢复的期间能够感受到更加系统和精心的优质的护理。无缝隙的护理理念与“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受益”的原则相符合,通过在护理服务中排查漏洞,消除服务中的缝隙来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以疾病护理为基础,并按照不同病人的需求而实施的一种可以调整的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模式[5]。使病人能够在治疗的同时,在心理、身体与社会关系等内容上均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病人能够在护理人员的全面的护理服务下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为病人实施系统的、针对性的、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无缝隙护理能够使ICU病人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玉红,陈春青,韩慧等.无缝隙护理对ICU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87-89.

[2]陈瀚熙,赵瑜,蓝惠兰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61-62,64.

[3]顾琴,张红,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4]陈瀚熙,赵瑜,蓝惠兰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61-62,64.

[5]王慧.无缝隙护理管理对ICU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463-1464.

论文作者:胡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无缝隙护理对论文_胡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