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房屋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此进行快速高质的建设也是目前建筑行业面对的主要问题。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建设手段被运用到实际中去,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建筑出现裂缝的情况而导致的房屋安全质量问题愈发严重,如何进行防裂缝处理也已成为企业在进行施工时要注意的问题,文章将从现浇混凝土施工方面对防裂缝控制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裂缝原因;技术控制策略
引言
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或其它类型的溶剂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这种材料在当代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被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建筑行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但是,混凝土本身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在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可能会出现变形的现象,所以,在建筑施工当中使用混凝土,必然会引起混凝土裂缝等问题,而当混凝土裂缝的宽度超出一定限度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引起建筑物内部钢筋等物品的腐蚀,所以,控制房屋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裂缝在建筑业中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本文,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得指导作用。
1 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类型和产生部位
1.1 收缩裂缝
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包括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以及干燥收缩裂缝。
(1)塑性收缩裂缝是一种在混凝土初凝后,表面因失水导致的开裂现象,裂缝主要集中在混凝土表面,形状不规则,且裂缝较浅。
(2)沉降收缩裂缝是因混凝土配比骨料的密度不同,在浇筑、振捣时因钢筋等障碍物阻挡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以障碍物为分界而造成的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的钢筋方向断续或在预埋件附近出现,深度至钢筋上表面。
(3)干燥收缩裂缝是因水泥石与集料变形不一致导致的,裂缝细小,一般在较大粗骨料周围,且呈辐射状。干燥收缩裂缝通常表面较多,纵横交错。
1.2 温度裂缝
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是指由于混凝土结构中内外温度差异较大,在沿浇注结构体产生应力非连续变化,出现应力拐点,导致混凝土开裂。
事实上,温度裂缝在结构中较为常见,有表面的,也有深入和贯穿的,表面裂缝走向无一定的规律性,常常纵横交错。贯通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结构或构件的短边方向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
1.3 沉陷裂缝
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沉陷裂缝是指由于不均匀沉陷而形成的裂缝,这种裂缝多为深入或贯穿裂缝,与地面垂直或成45~60°角,基本不受温度影响,主要是竖直方向上的。
2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且对于不同的原因有相应的改进方法。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设计、施工和使用三种原因。针对这三种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设计,来改变目前建筑行业中建筑结构中裂缝频出的不良现象。以下将简单地介绍这三种原因的具体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 设计原因
因为设计不科学而出现的裂缝是房屋建造工程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在进行房屋设计时没有对房屋结构进行严谨有力的分析,造成了例如混凝土构件的受拉区配筋不足、可能产生应力集中区处理不妥、变形缝的划分不合理等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开始可能不起眼,但是由于日积月累而造成的压力积累使得房屋的承重出现问题,导致裂缝的出现。
2.2 施工原因
由于施工原因产生的房屋结构裂缝也是房屋质量安全低下的重要原因。施工中许多不规范的行为都会加重裂缝。例如混凝土的含土量超标、含水量超标、失水过快、过大压力导致变形、散热不均导致的内部升温等等原因,都会导致裂缝的出现。这些裂缝的发现时间都比较靠后,有些甚至在竣工后才被检测出来,很用可能造成大量返工的现象,给企业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成本支出,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2.3 使用原因
使用原因造成的裂缝主要有两种,一是负载过重,超过了设计时所能承担的范围,二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缓慢改变,导致承重能力下降。这样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就会造成裂缝的不断扩大,最后对房屋的承重产生不良影响,使房屋的安全质量产生严重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无利于房屋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3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策略
3.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对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使用的水泥、骨料、混凝土用水、外加剂和参合料应该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要符合《GB50204-2002》的要求,更好符合房屋建筑设计的要求。
3.2 严格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初步配合比阶段、实验配合比阶段、基准配合比阶段、施工配合比阶段。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3.3 混凝土搅拌的控制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搅拌时间应该由搅拌机型号、骨料品种和粒径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等相关参数确定。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投料顺序为:倒砂子→倒水泥→倒石子,参合料应和水泥同时进入搅拌机,搅拌时间相应增加50%~100%;当使用外加剂时,必须先用水稀释,搅拌时间应该增加。
3.4 混凝土运输的控制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运输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3.5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控制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垂直卸料的自由落差不大于2m,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成组串筒。振捣器的作用范围,不得过振,也不得漏振。混凝土应被振动至基本石子不再沉落,不再冒气泡。
3.6 混凝土养护及拆模的控制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的养护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加强技术和管理工作,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浇筑完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避免对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的损害。拆模是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的最后一个步骤,应该确保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该参照现浇混凝土的一般规定进行拆模处理。
结语
房屋建造过程中,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是一件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通过大量的建造经验表明,只有在设计、养护、施工等方面对造成裂缝的原因加以控制才能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出现,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和耐用性。
参考文献:
[1]焦亚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的浅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11(2):29-31.
[2]林建宁.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和防治[J].混凝土,2013,8(5):23-26.
[3]韩考城,陈土胜.大体积现浇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N].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0(12):21-23.
[4]宋岩.现浇混凝土早期裂缝分析与控制[N].徐州工程学院报,2013,11(8):15-16.
论文作者:高升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原因论文; 现浇论文; 房屋论文; 表面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