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布局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是中等职业学校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主要包括形式结构、规模布局、区域结构、专业结构和专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等。日本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布局结构。
一、形式结构多样
日本中等职业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文部科学省的所谓的正规学校外,还有隶属于厚生劳动省的职业能力开发校等。在正规学校中,又有职业高中(又称专门高中)、各种学校和专修学校三种类型,其中,职业高中是学校教育法中所规定的学校,而各种学校指的是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学校以外的、与学校教育类似的、具有教育功能的各种机构(学校),其设置标准由《各种学校规程》规定:修学时间一年以上;授课时数每年680课时以上等等。1976年4月,针对学校数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了适应当时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升办学层次,对办得好的各种学校在审查的基础上升格为专修学校,也就是说专修学校是各种学校的升级版。专修学校视招生对象及教育内容的不同又分为一般课程、高等课程和专门课程。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为高等课程(又称高等专修学校),高中毕业后入学的为专门课程(又称专门学校,属高职教育),除此以外的为一般课程,如下图所示。
二、规模布局适度
以在校学生总数为衡量指标,上述学校中,规模最大的为职业高中。2003年,日本共有2008所职业高中,学生数约为82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21.7%。规模仅次于职业高中的是专修学校,学校总数为3439所,学生总数为79万人,其中高等课程与一般课程的学生数约为10万人。各种学校的数量是1955所,学生约19万人。三类学校规模情况如表1。
表1:各类学校规模情况(2003年)
职业能力开发校由国家、地方(都道府县和市镇村)共同举办,2000年,都道府县的214所职业能力开发校共培训普通课程26080人,短期课程130790人,合计158520人;60所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共进行200340人次的在职者训练及71005人的离转职人员训练;19所残疾人职业能力开发校对3530名身残者进行了培训,另外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约6000人在培训学习,全年各设施累计受训人员达40多万人。
从上述可知,日本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布局的特征,一是总体规模适度,各类中职学校学生总数约为150万人,约占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0%;二是校均规模不大,几类学校中校均规模最大的职业高中也只有410人/校,专修学校为230人/校,最少的各种学校平均每校不足100人,见表1。
三、长短学制结合
学制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是日本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制最长的为三年制的职业高中,最短的是12课时以上6个月以下的职业能力开发校的专门短期课程。各种学校的学制一般为1年以上,而专修学校学制则从1-3年不等。
四、区域分布不均
在三类正规学校中(职业高中、专修学校、各种学校)、除了职业高中主要由政府举办外,其余的则主要依靠个人及民间团体投资,政府则主要在政策制定、宏观管理及协调资助上下功夫,见表2。
表2:日本私立学校情况
正是由于政府与民间在举办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合理分工,使得学校的布局结构更多地受制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凡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就一定会得到发展,反之亦然。
日本中等职业学校区域布局不均的特征表现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学校相对较多,如在学校总数排位前15位的都道府县中,除了人口186万的三重县外,其余14个总人口均在200万人以上,其中东京都为1200万人、大阪府880万人、神奈川县860万人、爱知县710万人、埼玉县700万人。特别是东京及周边卫星都县埼玉、千叶和神奈川,既是人口密集区、工业发达区同时又是教育中心区,共集中了2000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占总数的20%以上。与此相对,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相对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学校数量也相应较少,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有7个都道府县三类学校总数不足百所。
五、学科门类齐全
日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设置随着日本社会经济不断变化而相应调整,现已形成了以工业、商业专业为中心,农业、家政服务专业为两翼的涵盖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商业、教育、社会福祉、家政及文化教养等的门类齐全的学科布局。战后日本政府为摆脱落后局面,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采取了硬性和直接干预的手段。在经济上,针对资源贫乏国土狭小的特点,最初实行了“贸易立国”的战略,与此相适应,在职业教育学科建设上重点扶持用于培养经商人才的中等商业教育,一方面积极恢复兴建二战结束时已濒临废弃的商业学校;另一方面适应当时特点及时调整教育课程,充实实验设备,加强实习见习,培养教师教员,扩大研究进修。到了昭和39年(1964年)商业学校总数1387所(其中分校1所),学生数785000人,与1950年相比,学校数增加了2倍,学生数增加了4倍。截止平成7年(1995年),商业专业学生总数一直位居各专业之首。到了2003年,商业学校总数为873所,依然位居工业、农业、水产等专业学校数之首,学生总数近30万人。
关于工业学科建设,1950年至1953年以朝鲜战争军需生产为契机拉开了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序幕,经济的增长对人才特别是工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大力发展工业专业的浪潮,从1960年到1965年短短的五年间,工业专业学生数由32万人增加到62万人,几近翻番。伴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国外新技术的引进,新课程专业的增设也同时进行,如电子、工业化学等专业,随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情报处理技术的发展更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成为重点。到了20世纪80、90年代,富裕后的日本人开始重视自我实现,新的专业如生命科学、环境工业等吸引着大量的青年人。尽管受到普高热的影响,职业高中的比率下降,但工业专业依然保持中心地位,2003年在校学生约为33万人,学生总数位居第一。在具体专业方面,开设电气、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最多,其次是建筑、土木、设计和测量专业,接下来是汽车修理与设计,最少的是微电子和化学专业。
农业与家政服务专业学生数在二战结束之初仅次于商业、工业专业,均在20万人以上,随着日本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后逐渐收缩,到了2003年农业专业在校生数为10万人、家政服务为6万人,继续保持了两翼的态势。另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持续低迷,少子化、高龄化的不断加剧等一些新变化也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科建设,其中改革传统课程、增设综合高中是近年的主要举措。
正是由于日本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上结合实际、形式多样,在学制课程上顺应需求、灵活多端,在办学规模上求实求稳、规模适度,在区域分布上尊重规律、多寡相间,在专业设置上门类齐全、侧重有序,多年来不仅为维持义务教育后中等教育高升学率(2003年为97.3%)作出了贡献,而且为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日本经济、教育大国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