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价值分析论文_张彪

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价值分析论文_张彪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医务部 张彪 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5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普瑞酮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丁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值得被推广。

关键词:泮托拉唑;胃溃疡;疗效;价值

胃溃疡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中。临床上认为胃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是餐后定时的慢性上腹部疼痛[1]。当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命安全[2]。因此,如何对胃溃疡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探讨了对胃溃疡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丁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分析其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5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胃溃疡患者,患者及家属意识清醒,征得了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药物过敏患者、伴有其他重大并发症的患者。以患入院治疗的奇偶次序平分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0:15,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1±1.7)岁,实验组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45.4±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信息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替普瑞酮(国药准字H20093656,由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50mg/片)治疗,一次一片,一日三次。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67169,由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40mg/片)治疗,一次一片,一日两次。所有患者均在进行治疗前一周停止服用一切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开始治疗后严格遵从医嘱服药,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持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胃部炎症和溃疡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经胃镜检查胃部炎症和溃疡逐步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经胃镜检查溃疡程度未好转)。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便秘、恶心、腹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对所收集到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用%(率)表示,并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X2=4.5,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一例头晕、一例便秘、一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12%,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三例头晕、二例便秘、一例恶心、三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X2=3.9,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胃溃疡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中。胃酸分泌过多和胃黏膜屏障系统失调是胃溃疡的几大致病因素之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3]。只有选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研究了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价值。

通过以上简单讨论可以得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主要原因有:替普瑞酮对胃粘膜病变以及实验性溃疡有着较强的改善作用和抗溃疡作用,此药能够有效改善氢化可的松诱发溃疡中胃粘膜增生区细胞增生能力的降低,能够促使粘膜增生细胞去保持平衡,从而促使胃黏膜损伤快速痊愈[4]。但是这种药物主要对胃黏膜进行保护,患者用药后极易出现便秘、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而泮托拉唑是一种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用药主要机制为与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进行特异性结合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具有较高的活性、耐受性和选择性。不会诱导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不会影响其他药物应用的代谢,能够在有效的减少胃酸分泌的同时不加重肝功能的负担,患者服用后不会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且泮托拉唑在中性及弱酸性环境中不易被激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替普瑞酮相比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药物[5]。

所以综上所述:丁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因此,值得被推广。

参考文献:

[1]安家波,夏美玲,王丽娟.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9):138-139.

[2]李奕璇,孙建明.泮托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铋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05):580-582.

[3]张家兴,王中元,谢娟.泮托拉唑对比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12):1662-1665.

[4]王彬彬.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4):184-185.

[5]杨玉英,张兰华.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09):23-24.

论文作者:张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及价值分析论文_张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