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非常快,相对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说明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性,所以一定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国土的地形复杂,不论是公路建设还是桥梁的建设,总会遇到跨越高山、盆地等难点。而公路工程和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大不相同,这两个工程的相交部分也是路桥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保证路桥工程的质量,本文阐述了路桥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和利用创新技术解决施工难点。
关键词:路桥设计;构思;新技术
1路桥设计原则
由于现阶段路桥工程规模普遍较大在,施工阶段的不确定因素也呈现多样化特点,这就需要在路桥设计阶段对其中涵盖的关联要素进行重点衡量,在确保施工能效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的前提下,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在对路桥型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结构属性等硬性特征进行综合考量,还应当确保路桥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一旦路桥设计过于突兀,其美观性也会相对下降。路桥表面是否平整,将直接影响行车舒适度,因此,在交通运行压力不断增加的同时,应当应用连续结构,提升桥面平整度。从经济角度来说,路桥工程应当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尽可能的应用更加成熟的结构,这不仅能够促使施工成本得到合理缩减,施工效率的不断提高也能实现对施工周期的科学控制,工程施工难度也会随之降低。跨线桥设计也应当对周边地形等既定的外界环境因素进行衡量,在特殊区域中还需要综合经济、技术、结构、环境等各类要素对桥型结构进行确定。
2路桥设计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1桥头引道软土地基
在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其跨度比较大,经过的地区较多,所处地段难免会遇到软土地基,地基沉降通常会引发桥头跳车现象,进而影响路桥工程质量。在现阶段路桥结构物以及路基过渡段中,以往地形有较大的起伏,而且长期受到水的侵蚀,导致软土较多。在通车以后,由于路堤自重和行车荷载的作用,因此导致软土地基变形,而且地基出现了严重的沉陷问题。同时,因雨水侵蚀对路堤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使路堤强度变小,甚至出现严重的变形。实践中可以看到,桥涵、路堤之间的衔接位置存有缝隙,一旦雨水沿着该缝隙渗透,则必然会对填料造成侵蚀,使其变得非常的松软,最终因承载能力减弱而导致变形。同时,车辆荷载以及外力的冲击作用下也会导致路基下沉,出现桥头跳车问题。为消除桥台和台后填方段的沉降变形,严格处理软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准确把握地基结构层性,对土的含水量、剪切和密度进行试验,以此来确定地基沉降及其变形特点。对填方自重压力进行分段进行计算,根据地层情况优化设计地基处理方案,以确保台后填方路段地基沉降变形与地基沉降相同。
2.2填料压缩、压实度以及构造差异
路桥过渡段因路堤自重以及车辆荷载作用,孔隙率降低且填料在通车后出现压缩变形。过渡段回填太高,填料压缩变形太大。道路桥梁结构物与路基建设不同步,路基过渡段会留下缺口;因填土量较大、工作面太小,以致于压实质量不达标,特别结构物台后、翼墙内侧等处无法有效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过渡段路堤沉降。桥台结构而言是一种刚性体,本身具有较大的刚度,特别是对以钻孔灌注桩为基础的桥台来讲,本身压缩性非常的差,完工后不宜出行沉降。路桥工程台背填料需现场优选使用,以粗颗粒材料对桥头路堤进行填筑,以此来有效改善其压实性能,从而使其更加容易达到技术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挖方段台背回填过程中,由于施工场地空间相对较小,因此建议填料厚度不超过20cm。同时,还要避免采用易崩解的碎屑进行作业,以免填料出现风化、崩解而导致其下陷。通过优势设计部分,可以有效提高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确保路桥工程整体质量。
2.3合理设置搭板
在路桥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桥头跳车问题时,使柔性路段沉降经搭板过渡到桥梁结构之上,以此来避免车辆行驶时出现跳跃问题。通常情况下,其长度设计时以3-8m为宜,虽然搭板的应用某段时间内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路堤的一侧搭板置于路面基层之上,基层或者枕梁沉陷于此处可能会形成凹陷,严重时搭板可能会滑落。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搭板进行加固处理,搭板端部宽度、深度分别为0.4m、1m。在路堤以及桥涵接缝处设置排水槽,以此来减免路基、路面材料造成冲刷、浸润,从而确保桥头行车舒适性。
3路桥工程的新技术
3.1计算机技术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在路桥建设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也使得路桥建设的施工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进行路桥设计时,一些专业软件的配合使用能够提升工程设计的专业性以及自动化程度。就我国的路桥设计软件开发以及运用的情况而言,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应用软件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计算精准度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赶超国外技术的水平。在进行路桥设计时,还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出色的数据计算以及分析功能搭建三维立体图,设计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施工建设环境的整体情况,并据此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提升建设质量的目的。
3.2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施工建设中一种新型的建设材料。该混凝土的特点是水胶的使用比例较低,因此,经济性能也就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不仅如此,其耐久性也更强,由于更便于保存,所以也可以进行远距离的运输,同时,该种材料在浇筑时也体现出更优异的操作性,成型之后的密实性相对较高,从而有利于保证施工建设质量。较之于传统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就是在使用过程中性能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所以,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能提升施工建设的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延长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进而提升其经济价值。
3.3GPS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的路桥设计工作在逐渐向着山区方向发展,而制约路桥施工质量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地形,如果应用常规方法测量的精准度也普遍不高,而GPS技术的应用则能有效弥补上述问题。细化来说,GPS技术在路桥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能够实现静态定位,不仅精准度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更能针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控;第二,动态定位,在湖泊等区域中GPS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在技术能效发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地区测绘,测量精度更能达到最佳范畴。除此之外,该技术还能够针对沉降问题进行勘察,在科学定位导致该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后,还能合理规避沉降风险。
结束语:路桥工程的质量关联着整个道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文章主要针对路桥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路桥工程中完善工程的设计方案,实现路桥设计一体化、选择技术创新能够解决路桥连接点沉降、桩基沉降的问题,提高路桥工程的建设质量。新的技术应用于路桥设计中可以使路桥设计的质量大大的提高,完善我国路桥建设中技术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苏.路桥设计的构思及对新技术的研究[J].交通世界,2017(34):30-31.
[2]黄余阳阳.试谈新技术在路桥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1):280.
[3]陆世昶.路桥设计的构思及对新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10):266-267.
[4]周玉翠.试谈新技术在路桥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204.
[5]安玉超.浅析路桥设计中新技术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6(22):228.
论文作者:许秀美,周洁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0
标签:路堤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地基论文; 结构论文; 填料论文; 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