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薛宁军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薛宁军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银川供电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获取用电侧信息最重要的途径,实现电力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前提。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首先,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况,其中包括用电信息建设的意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以及当前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其次,描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当前几个比较成熟的应用领域;最后,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本的应用已趋近成熟,文章从四个方面展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由原来比较单一的数据采集和统计的功能,升级为其他高级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平台。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1 导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一种服务于广大用电用户的现代信息化系统.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有信息采集系统主站、电力信号传输的通道以及全自动的智能信息化电表等几部分组成。在电力系统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智能电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只有使职能电网的规范性有所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用户用电信息的智能化采集,才能对整个系统中的其他主要装置进行科学完善的管理。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

2.1 采集系统组成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系统是对用户信息的处理、采集与监控的过程,它由通信道、主站、终端以及智能电表构成。主站运用模式有分布与集中两种情况,当前国内省网使用最多的是集中部署。集中部署是直辖市或者全省只设置一个主站,具体由数据库、应用、均衡负载、前端、网络设施和备份构成。地市单位在登陆网内信息后收集主站信息,通信信道通常由本地和远程通信构成,利用远程信道,用户与主站取得联系,然后再下达指令,进行信息收集。本地通信信道利用智能电表与终端进行信息传输。在这期间,设备采集是现场安装的终端,具体包含集中器、终端与采集器。同时,用户必须安装好GPRS与远程传输电表。

2.2提高抄表质量

运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居民用户由于负荷较小一般每天抄读一次,对于用电负荷较大的专变用户,大多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抄读一次用电的数据,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监控用户的用电情况,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计量装置失灵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用电纠纷。

2.3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配电网线损较大,一直是制约供电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瓶颈,其中农村配电网线损较大的问题尤为突出。2014年长沙市供电公司仍有10%的农村台区线损率大于20%,城市台区0.5%的台区大于15%。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各用户实时的用电数据,便于对比统计为降低线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2.4提高费控及用电管理水平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完善后可以实现用户先交费后用电,当用户余额低于一定数额时,供电公司可以通过邮件或者短信通知用户及时缴纳。在用电高峰时段,可以通过购电控或功率控等限制大型用电负荷的用电负荷,同时可以利用用电采集系统平台,通过需求侧管理,积极引导用户参与有序用电,减少尖峰电源的投资,进而可达到降低全网能耗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探究

3.1 通信网络接入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会推动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断进步,在日后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作为基础,通讯网络的组成更加具备灵活性,而且不仅仅能够支撑文字信息数据的传输,还可以支撑图像、声音、影像等众多数据的传输,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讯网络更加具备安全性、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研究力度,对于现阶段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成框架进行深入分析,创造出适合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络接入技术,为促进我国电力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信息共享融合技术 现阶段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处于模块建设化阶段,与电力产业的其他业务还在不断地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成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采集的用电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电力产业原有的电力营销系统为重要基础,对采集用电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进行转变,使得采集用电信息的共享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系统具有的异构性进行深入分析,保障采集用电信息共享性满足电力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得不同系统间信息数据都能进行良好传输,找寻合理、科学的融合技术方案,打破以往采集用电信息共享存在的众多限制,更深层次地挖掘采集用电信息具有的价值。

3.3 移动作业技术 对于以往传统的电力能源计量工作模式进行调查发现,首先是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工作单进行编制,然后再将工作单打印出来分发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深入到操作现场,进行抄表读数之后,将人工抄录的众多信息数据输入到营销系统中去,不仅工作效率很差,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人工的失误对采集信息的真实性造成不良影响。移动作业技术主要是针对电力移动类营销业务,可以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场电力能源的应用量进行真实的记录,加强对输电线路的检查。同时还能使得数据库进行移动,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有着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3.4 三网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技术 以加强、加快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为目标,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以及建设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全面的系统框架。研究以我国电信网络、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的用电信息采集方案,能够将多种信息采集进行良好的融合,进一步缩减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通讯成本的投入,使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更加具备经济性。提升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让系统运行更加可靠、稳定,使得我国电力产业能够呈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

3.5实现线损管理的现代化,在供电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在线损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较多缺陷,例如,周期较长、人为计算产生的误差等等,进而不能科学、合理的分析线损消耗状况,不能及时反映线损的实际运行状况。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为计算线损消耗数据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抄表环节的自动化,能够获取用户的所有信息,从而减少分析线损数据的时间,并且分析时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往每月转变为每天,以确保线损数据的时效性。此外,将线损理论与与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快速查明导致线损形成的原因,以使供电企业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免因跑电、冒电、漏电导致线损降低,进而不断提高线损的管理水平。

4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况,其中包括用电信息建设的意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架构以及当前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当前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水平;其次描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当前几个比较成熟的应用领域,实现了自动抄表、降低配电网线损和提高了费控及用电管理水平,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运行的效益;最后,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基本的应用已趋近成熟,本文从四个方面展望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的趋势,如信息共享技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需求侧双向互动技术及能源互联网交互技术。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由原来比较单一的数据采集和统计的功能,升级为其他高级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穆士留,王军奎,刘磊磊.配电网中的线损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

[2] 栾文鹏,赵磊,王兵,等.智能电表数据分析元及示例[J].南方电网技术,2016,(1).

[3] 栾文鹏,余贻鑫,王兵.AMI数据分析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1).

论文作者:薛宁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论文_薛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