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变迁_环境经济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变迁_环境经济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变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变动论文,当代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和全球军事对峙终结后,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决定各国的兴衰及其在新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已成为主导国家行为和国际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在这场优胜劣汰的全球竞争中,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变动,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争取最有利的国际发展条件,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至关重要。70年代中期以后科技革命突破性成果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推动世界经济由国际化向全球化发展,使战后形成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不同层次的结构性变动。

经济调整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80年代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存的大三极国际经济关系基本格局下,世界市场既不完善,更不统一,长期存在两个不同性质的市场和各种市场分隔因素。一类是由发达国家主导、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开放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半封闭型市场;另一类是多数发展中国家一度推行高度民族保护主义政策和内向型进口替代工业发展战略,使本国经济部分或全部与世界经济相脱离。80年代后,在原有框架内,这三类国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美霸主地位的衰落和日、欧实力的上升使发达国家内部呈现三强争雄局面,西方经济集团朝力量对比多极化、实力竞争区域化、联盟关系松散化方向演进。多数发展中国家先后实行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调整,普遍采取了外向型市场经济模式。苏联、东欧以政治蜕变退出两极竞争,进而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计划机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并利用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当前全世界除极个别国家外,都不同程度地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一个由发达、不发达和过渡中的三类市场经济组成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正在形成,这使全球经济有了共同的运行基础。

以跨国公司为媒介的“无国界经济”迅速扩展,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已在孕育中。

新技术革命的迅速拓展客观上要求更广泛的生产专业化分工,促进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交织,推动经济国际化向全球化新阶段迈进。特别是80年代以来,积聚了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西方跨国公司调整了国际化经营战略,从一般性对外直接投资转向在全球范围内对企业经营进行一体化部署。它们超越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国民经济范围,利用资金、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等企业优势,根据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和生产要素禀赋率的差异,通过直接投资寻求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活动的最佳国际组合,从而将各国的特殊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特殊优势,用跨国企业内国际专业化分工取代传统的国家间分工。目前全世界3.7万家跨国公司及其17万家子公司控制着50%的世界总产出和国际贸易以及70%的国际技术转让,其中1%的大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总额的50%以上。它们已成为在各类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应用等方面实现国际分工与协作的主要组织者。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由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不发达国家生产初级产品的传统国际分工格局已经打破,一个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轮廓初现。其地理范围,除原有成员外,社会主义国家和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参与使之更具广泛性和全球意义。其内容,除传统分工模式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制成品领域的分工协作发展呈现新的结构走向:美国发挥新产品、新技术创新优势,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日本和西欧发挥应用技术开发和转换优势,主要生产中附加值产品;发展中国家发挥批量生产优势,主要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其基本形式,是以国际直接投资替代国际贸易,实行企业内国际分工、协议型国际分工和网络型国际分工等。

多边贸易与区域集团化相辅相成,全球贸易在保护主义和自由化交互作用下高速发展。

80年代起,世界经济格局变动产生的新一轮竞争需要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使以关贸总协定为主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严重削弱,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内容的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推动形成战后第二次区域经济集团化高潮。与50、60年代的区域集团化相比,80年代后建立的区域集团一是面广,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组织形式的集团24个,覆盖146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发达国家几乎无例外地卷入,发展中国家组建的经济集团也如雨后春笋。集团贸易额占世界总额65%以上,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二是规模大,仅建立在世界三大工业加工基地和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基础上的北美、西欧、东亚(日本和亚洲“四小”)三大经济圈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贸总额就占世界总额的3/4。小区域集团还在向“洲域化”发展。三是兼具保护主义和开放性色彩,各集团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和一体化合作,高效、快速推进经济国际化;对外一方面实行排他和歧视性政策,另一方面又寻求多向发展途径。四是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组经济集团的先例。而建立在实力悬殊基础上的“主权共享”和“经济互补”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何种影响,成为南北关系中新的焦点问题之一。

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各国、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处于不断变化中,任何国家包括经济集团关起门来发展已难适应竞争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自由贸易原则,在以区域集团化为依托加强基础实力地位的同时,谋求突破本国以至本地区的狭小范围,通过全方位的多边贸易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有效配置。使作为长期发展趋势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作为阶段性竞争方式的区域集团化齐头并进。突出标志是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协议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欧盟首脑会议和美洲首脑会议为扩大集团范围和贸易自由化确定了新的目标。

国际金融资本结构不断变化,金融市场全球化发展迅猛。

70年代初美元丧失唯一国际货币的地位后,国际货币和金融中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为在经济角逐中抢占金融“制高点”,着手进行战后最深刻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并带动新兴工业国开放金融市场。随着现代数据处理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金融交易手段也更加复杂多样,以致打破了金融国界,使西方国家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连为一体。以纽约、东京、伦敦为轴心,发达国家和东亚、东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地区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形成目前每年约70万亿国际资金流动、1.3万亿日外汇交易额的国际金融市场规模。80年代前,国际金融市场上银行信贷占87%,证券融通占13%。80年代中,呈现银行业不景气,国际证券业脱颖而出的局面,证券融通超过银行信贷,成为重要融资方式,欧洲票据市场也迅速崛起,加速了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90年代以来,证券融通已逾国际融资总额的83%,国际金融资本结构更趋多样化。特别是游离于商品和劳务运行之外、旨在谋利或保值的巨额金融资本投资(机)业的拓展,给金融市场全球化带来难以遏制的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的短期银行储蓄和银行证券至少有7.2万亿美元,相当世界年经济产出的20%。当前主要的投机资本来源有三个:一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等利用借贷款项从事投机性集资和套利基金。仅美国此类基金的总资产就达1400亿美元。二是一些国家互助基金、退休基金等机构的证券交易活动。三是大型专业投资者利用各国证券、利率、外汇和商品的买卖选择与期货市场的微差和变动从事的期货、期权和其他衍生资本交易。在国际股票、债券、外汇及其他金融票据市场日益发达,金融交易电脑程序化等高技术日新月异,专业人员投机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以万亿美元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会因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反应,触发一国甚至世界性的巨额股票抛售风潮和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形势的动荡。发达国家对此已有防范,凭借雄厚的金融实力,普遍增加银行资本,扩大营业规模,加强大国间汇率、货币和金融政策的协调,建立衍生资本风险管制体系。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此估计不足,尤其是对短期游资依赖过渡的国家极易受到冲击。

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亟待加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经济竞争演变为全球经济竞争,竞争的范围扩大,竞争力的整体性增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各国的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经济体制和民族文化传统有较大差异,目前又都处于深刻的经济转轨或转型阶段,加之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和金融资本全球性等超国家因素的膨胀,国际经贸领域内的竞争、摩擦、纷争和无序状况加剧。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经互会、巴统委员会、77国集团、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等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构或崩溃解体,或作用削弱。代之而起的是以缓解经贸摩擦为主的双边协调,诸如七国首脑会议的大国集团协调,旨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协调以及其他多边领域的协议性协调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权宜协调方式。建立并加强超集团、跨地区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确保世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这是经济国际化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在此国际经济秩序推陈出新的过渡时期,贯穿着两种秩序观的较量。一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所控制的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利用债务减免、贸易一体化、经济援助、双多边贸易谈判等诱压机制,试图以最有利于国际垄断资本竞争的自由经济模式改造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为其资本的自由扩张扫除民族保护主义和体制障碍,从而建立由其主导的“新秩序”。一面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借助更具广泛代表性的全球机构及自身的集团力量,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发展中国家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努力,在世界经济中的整体地位有所改观,但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两极分化。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各国在经济利益、目标和要求上的差异扩大,集团利益、区域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意识,发达国家分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恢复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对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  ;  ;  ;  

当代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变迁_环境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