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教育探索_教育探索论文

希望教育探索_教育探索论文

希望教育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希望教育是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和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以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

希望教育,以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基础,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对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客观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和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为核心内容,以“热爱——希望——促进——评估”为主要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希望教育产生于武汉粮道街中学的办学实践。

粮道街中学是1978年创办的一所单设初中校,办校初期,条件差,教师、干部队伍一共只有4个人有大专以上学历;学生是周围省、市重点校淘汰以后剩下来的;学校对门是金属回收站,社会上流传着顺口溜;两个“废品”门对门,一个收废铁,一个收“废人”。学生不安心,家长不放心。然而,学校领导率领教职员工不怨天尤人,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满怀信心,艰苦奋斗,科学育人,全面贯彻方针,把爱撒向全体学生,实行“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并运用分类推进的方法,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地将差等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等生。学校合格率、行为规范合格率、体育达标率逐年提高。慢慢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更有不少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来粮道街中学就读。办校第三年,学校跨入了市级先进行列;又三年跨入省级先进行列;第八年,评上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格率达到了93%,比1980年提高了81.8%。1990年,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实验初中。

当前的改革怎样深化?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分别是空间的扩展和时间的延伸。面向现代化就是面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关心粮道街中学的专家、学者、领导、教师给了我们具体指导。他们认为,粮道街中学的经验是成功的。成功的经验一定有它合理的内核、科学的理论。纯经验的东西是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上升到理论之后,才能超越时空普遍推广。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生活教育”,近十年来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不同流派,给我们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提供了借鉴。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

——粮道街中学的办学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实践依据:办校初期,差生面高达80%。这些差生,不管是怎么形成的,但大多都缺乏自信心、自控力,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和希望。粮道街中学的教师热爱学生,尤其偏爱差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了解、激励,让他们看到潜能和希望,并将希望具体化为目标,再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起抓,分类推进等办法,达到目标。旧的目标达到了,又不断激励学生看到新的希望,具体化为新的目标……如此坚持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健康的、稳定的心理(后来我们称它为“希望心理”),能够不断独立制定积极切实目标,能够不断进取。就这样,一批批的差等生转化成了合格生,甚至优等生。在经过八年实践,四年探索以后,终于在1990年10月,我们提出了关于“希望教育”的构想。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同志为希望教育题词:“热爱学生,点燃起内在希望之火,奔向未来。”希望教育的操作方法就是:热爱——希望——促进—一评估。

(一)热爱。热爱学生是粮道街中学起步、发展、进步、跨入先进行列的起点,也是希望教育的出发点。对于学生,来自教师的热爱、尊重、信任,是一种需要。按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学说,只有当爱的需要满足以后,才可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对于教师,“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对学生的热爱”,因为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亲近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他们各自的潜能,各自的“希望之火”。

(二)希望。希望的具体化即目标。根据社会对未来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设计了三大块十六项的希望教育目标体系。一块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目标,这是教育方针规定的内容,称做“总体目标”;一块是动机、意志、兴趣、习惯、性格、情感等心理品质。这是动力系统,称做“心理目标”;一块是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科学方法,这是操作系统,称作“能力目标”。对三大块十六项的每一项,我们都分为四类,分别订出标准。在起始准备阶段,学生从入学开始,在教师和家长的辅导下,从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起点在4×16总共64条标准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再根据量力性、循序渐进性原则制定出各自在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后分别达到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制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点燃起希望之火,并通过正迁移,用某一项、两项或几项的希望之火去点燃其他各项的希望之火,同时又将要达到的目标与十年、二十年后的理解连结起来,激励自己向积极目标不断进取。

三大块十六项希望教育目标体系的建立,将培养目标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统一起来。

积极目标的确立,将成为学生内驱力的源泉。

(三)促进。或者叫分类推进。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学校在学生确立起点、制定目标以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各类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在规定时间内向预定目标全面推进;另一层意思是学生自己朝着各自的十六项目标分类推进。这是希望教育的主体工程。

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教师、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一言一行都要力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充分发挥校董事会的作用,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开展争创“育人先进单位”“共建先进单位”“模范家长”等活动。继续通过“学校、家庭、三方教育协调委员会”及学校、年级、班三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协调三位一体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2、强化德育。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为全体学生做人、升学、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德育目标;建设政治强、业务精的德育队伍;开通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的各科课堂教学主渠道;创设美化、净化、绿化的“校园文化”的德育环境;竭力开发德育资源,丰富包括政治课在内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模》为主线的德育内容;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的形式多样的德育内容;建立班、组、个人以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及能力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德育评估体系。

3、教学为主。(1)实行教学目标管理。依据教学大纲、教材(或课程方案),分学段、年段,确立知识点,能力点并相应建立A、B、C级题卡。学期伊始,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本学期所学学科的一张知识能力点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标明该学科本学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分别按照这些知识点、能力点来教、来学。每学完一个单元(章节),就用相应的题卡检测。合格,便记入卡片;不合格,再补授,补学,直到合格。做到单元(章节)把节,年段把关。学生的知识能力卡片,既是学期学习成绩单,又是学生档案,可以让学生、家长清楚,教师明白,便于补差培优。(2)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优化课堂教学。注意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课堂教学中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一课一得;(3)要特别关怀某一科(或几科)学习的后进生,以希望激励,以方法指导,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要创造愉快和谐的环境,建立信任感消除压抑感、被动感、厌倦感;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实行学习上的正迁移;注意教学方法,如不给不及格分,作业错题不打“×”,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提前分散难点,提前“补”课,等等。

(四)评估。全面评估。全国评估有两层意思:对十六项目标全面评估和由学生、教师、家长全面参与评估。评估要公正、民主、全面、客观,一学年2-4次,进行总结、激励。必要时可调整原订目标。全面评估可克服目前凭考分定成绩,靠班主任与鉴定来评估学生的局限性、片面性,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扬其所长,补其所短,永远怀着希望心理,不断向着积极目标前进。

教育的操作过程非常复杂。要依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因此,希望教育不可能为教育过程提供某一固定的程序或模式,但可提供原则、经验,以资借鉴。如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辩证施教原则、可塑性原则等。

标签:;  ;  

希望教育探索_教育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