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友好的“小报告”_小报论文

对学生友好的“小报告”_小报论文

善待学生的“小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报告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或课间常会听到学生的诉状:“某某昨天没有值日就逃跑了。”“某某上课看课外书。”“某某天天回家看电视。”“某某偷人家东西。”“某某……”频繁得让老师烦恼不堪,甚至大为恼火,于是,或大声怒斥,或敷衍了事,或不理不睬。这样,虽然“小报告”少了,但是,我们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学生的信任。笔者曾要求学生以后不准打“小报告”,然而,有一次,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我却一无所知。问学生,他们却理直气壮地说:“是您不让我们打小报告的。”一句话,让我哑口无言。前后思量,觉得自己以前实在太“无情”,不仅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让我所掌握的班级信息越来越少。于是,我决心慎重对待学生的“小报告”。

1.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小报告”。在学生向我报告的情况中,我发现被报告的对象大多是班中表现突出者:一种是“后进生”,一 种是“优等生”。我分析原因,主要是:后进生成绩差,较顽皮,平时常受老师批评,因此,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坏孩子。学生有一种天性,特别爱向老师报告别人的错误。因此,特别注意他们的一言一行,一发现犯错便立即报告。而优等生成绩突出,一般都担任班干部。学生把他们作为榜样,对他们要求较高。当他们之中有人有“越轨之举”,也会有人立即向老师反映,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在处理这些小报告时,我都坚持客观、全面、深入地进行调查,了解真实情况,防止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遇事不先入为主,更不把人“看死”,让学生都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自愿地改正。

学生的报告中有些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也有些是学生的“恶作剧”,即使这样,老师也都要耐心倾听,不能随意斥责,在仔细询问后再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案。

2.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小报告”。当有学生反映情况时,应抽出时间及时调查,了解真相,让事情尽早得到解决。如有紧要事脱不开身,也应向学生简单交代一下,待事后妥善外理。而且处理这些事务,万不可只在嘴上敷衍一下,要让学生知道事情处理的经过和结果,从中受到教育。

3.处理“小报告”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学生的“小报告”直接或间接地暴露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在处理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发扬学生的长处而补救他们的短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对“后进生”,应消除其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让他们有健康向上的心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思想品德中的主流。对于“优等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要及时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或是潜在的不良苗头,防微杜渐。让他们多作自我批评,在思想上有一个与人平等、有错就改的意识。对性格外向者,应一针见血,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性格内向者,应以循循善诱的说理为主,说话太尖刻,容易伤着他们的自尊心。只有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才能使学生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大大小小的报告都经教师一手处理。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学着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才能使教育成效更显著。

(1)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只有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正确可行的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作用。如评评说说班中事务;制订详细的班规,让学生有章可循;定时组织表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班会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并将之运用于实际,较老练地处理一些班级事务。

(2)严格要求,尊重信任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爱。学生尤其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这种体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自信心和自制力,从内心产生一种向善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的严格、合理、明确的要求,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优秀的班干部可以为集体出谋划策,为班主任多出“金点子”,可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因此,班主任必须在培养班干部上多下功夫。我班指定五人为值日班长,平时不仅教他们怎样开展工作,处理日常事务,还让他们经常阅读一些杂志,如少先队活动,让他们吸取别人的宝贵经验。对班中的其他班干部也定期进行培训,并每人发一本记录本,记录班中发生的事及他们处理的方法,每一个星期开一次班干部会议,大家互相交流、探讨,共同学习,使他们都具有判断错误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好我的小助手。

5.处理小报告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处理“小报告”要讲究艺术,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或谈心,或进行批评(书面批评、口头批评),或利用集体的感召力进行教育,或正面教育,或反面教育。总之,教师应尽量避免教育形式单一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小报告”是不容忽视的,从善待学生的“小报告”做起,让我们都来探索教育的艺术。

标签:;  

对学生友好的“小报告”_小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