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华青[1]2002年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对象 观察组21例病脑患儿来自我院儿内科病房和儿童医院儿内科病房,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并且排除患有感染性疾病和神经源性疾病的正常儿童,年龄与性别比例与观察组无差别。 方法 NSE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S-100蛋白应用酶联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NSE和S-100蛋白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达。两组间的比较选用student's t′检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t′=5.9428,P<0.01);惊厥组患儿血清NSE均值水平与无惊厥组的均值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t=2.2587,0.05>P>0.01)。血清S-100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2.8683,P<0.05)。惊厥组血S-100蛋白水平与无惊厥组的均值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4.03599,P<0.01)。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与S-100蛋白水平无相关性。 结论 ①病毒性脑炎时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有损伤;②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程度无平行关系。

黄月艳, 黄肯[2]2014年在《S100B与NSE在手足口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脑损伤的特异性生化标志物的研究受到了众多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较多的关注。其中,通过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笔者就S100B、NS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损伤的关系及在手足口病研究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

王曼丽[3]2017年在《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CSE)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B蛋白(S-100B)、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分组:实验组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57例,按其病因分为叁个亚组:病毒性脑炎组13例、原发性癫痫组3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 febrile seizures,CFS)组14例,并设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2、实验标本的留取:正常对照儿童于上午8点之前空腹抽血,抽取枸橼酸抗凝静脉血3ml。实验组分为抽搐发作1日、4日、10日后采集标本,抽取枸橼酸抗凝静脉血3ml。所取标本均能立即置于高速离心机离心(2000r/min)10分钟,置于-80℃冰箱保存。3、实验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组儿童发作后1d、4d、10d血浆中的NSE、S-100B、CRP、VEGF、GFAP的浓度变化。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1、CSE组患儿血浆NSE、S-100B、VEGF在惊厥发作后1d已出现升高,持续4d时浓度仍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0d所得结果提示NSE、S-100B蛋白、VEGF均较前下降,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CRP在惊厥发作1d,CSE组即出现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第4d、10d均呈下降趋势,与正常组无显着差异。GFAP在惊厥第1d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第4d继续升高持续至10d仍有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叁组CSE患儿间不同指标水平比较:1)NSE在惊厥发作第1d提示叁组间无显着差异,第4d叁组比提示脑炎组NSE值升高较癫痫组、CFS组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第10d叁组CSE患儿NSE表达下降,叁组之间无显着差异;2)S-100B在惊厥发作1d、4d的检测表明脑炎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的水平,并有统计学意义,10d的S-100B表达下降,叁组无明显差异。3)叁组CSE患儿检测GFAP、VEGF、CRP的表达,不同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NSE、S-100B在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早期升高,恢复期(CSE后10天)下降,可作为CSE发作后脑损伤的早期评估指标,在疾病恢复期可提示预后情况。GFAP升高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可以作为CSE后期惊厥性脑损伤的监测指标。2、原发性癫痫、病毒性脑炎、复杂性热性惊厥叁组所诱发的CSE中,病毒性脑炎组在CSE发作后第4d的NSE含量、发作后1d和4d的S-100B含量明显高于原发性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两组,提示病毒性脑炎早期惊厥性脑损伤相对明显,而血清NSE、S-100B有助于临床辅助病因诊断。3、CRP、VEGF在CSE发作后可早期升高,但这两种生化指标受疾病影响因素较大。CRP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参与CSE过程,且在CSE发作后第1天升高,提示CSE发作早期降低CRP的抗炎治疗可能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治疗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江雄, 冯战桂, 黄中成[4]2015年在《血清NSE及S-100B检测在手-足-口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B检测在手-足-口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手-足-口病合并毒性脑炎患儿,31例单纯性手-足-口病患儿及于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重症组、轻度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3组儿童血清中NSE和S-100B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重症组和轻度组儿童血清中的NSE及S-100B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的NSE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越严重,其血清NSE及S-100B的水平越高,对其检测在手-足-口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王晓青, 吕建军, 曹丽华, 李燕, 刘瑾[5]2011年在《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的影响》文中认为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严重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儿童[1]。目前,治疗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降颅内压、脑细胞活化剂、康复及对症等常规治疗

张晓阳[6]2014年在《吡非尼酮对大鼠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吡非尼酮是近年来发现的抗纤维化新药,其抗纤维化作用效果明确,因而其在纤维化机制导致的慢性脑积水的治疗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安全性尚无论证,本研究通过测定喂食吡非尼酮后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以观察其对神经的损伤作用。方法:1大鼠分组及处理:挑选清洁级SD健康成年雄性大鼠50只,体重220±10g,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500mg/kg组、700mg/kg组、900mg/kg组、1100mg/kg组、1300mg/kg组、1500mg/kg组,各组大鼠分别在灌胃前1天、灌胃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经眼眶采血,在灌胃后24小时采集脑脊液标本,采集脑脊液标本后均灌注取脑。2大鼠灌胃:各组大鼠灌胃前均禁食12小时,用大鼠灌胃器抽取配制好的PFD混悬液,给予大鼠灌胃处理。3大鼠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于灌胃前一天、当天、后一天,分别用平衡木行走试验、转圏试验对大鼠行为能力进行评分。4血清标本取材:各大鼠于预定时间经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标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SE的含量。5脑脊液标本取材:各大鼠于预定时间用枕大池穿刺法取脑脊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NSE的含量。6脑标本取材:各大鼠于预定时间点灌注后断头取脑,脑标本石蜡包埋后留存待检。7染色处理:用镀银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皮层组织病理学改变。8数据分析: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2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状态变化:空白组大鼠实验期间,一般状态良好,精神好,进食好,被毛有光泽,活动灵活,未见明显异常状态,体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中,低剂量组大鼠一般状态与空白组大鼠情况相近,随剂量越大,大鼠反应越重,一般状态越差,精神萎靡、饮食摄水减少,活动减少,随着时间延长,状态渐恢复,但仍不及实验前表现。各组实验大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2各组大鼠体重比较:各组体重灌胃后较实验前均有所下降,但各组前后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体重变化考虑为实验刺激应激所致。3各组大鼠平衡木试验比较:各组大鼠行非参数性检验,灌胃前一天各组大鼠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每一组的大鼠灌胃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灌胃后一天各组大鼠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组内不同时相间进行比较,空白组、50mg/kg组、100mg/kg组大鼠不同时间点之间平衡木试验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mg/kg组、500mg/kg组、700mg/kg组、1100mg/kg组、1300mg/kg组、1500mg/kg组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其平衡木实验记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大鼠转圈试验比较:各组大鼠记录结果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灌胃前一天各组大鼠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当天和灌胃后一天,各组大鼠之间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500mg/kg组大鼠分别比较不同时相间差异,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0mg/kg组、900mg/kg组、1100mg/kg组、1300mg/kg组、1500组大鼠分别比较不同时相间差异,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脑组织重量及密度比较:各组大鼠脑组织重量(g)组间两两进行比较,大剂量组1100mg/kg组、1300mg/kg组、1500mg/kg组比其小剂量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及空白组脑重量均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体积(ml)组间两两进行比较,大剂量组1100mg/kg组、1500mg/kg组比小剂量组300mg/kg组及空白组脑体积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密度(g/ml)组间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大鼠血清NSE比较:各组大鼠灌胃前一天血清中NSE含量组间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灌胃后1小时血清中NSE含量,空白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mg/kg组与700mg/kg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00mg/kg组与1100mg/kg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mg/kg组与其它组之间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灌胃后6小时血清中NSE含量(ng/ml),空白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两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灌胃后12小时血清中NSE含量,空白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00mg/kg组与1100mg/kg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之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灌胃后24小时血清中NSE含量,各组间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50mg/kg组、100mg/kg组、300mg/kg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NSE含量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00mg/kg组、700mg/kg组、1100mg/kg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NSE含量相比较,6小时、12小时最高,1小时、24小时次之,灌胃前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0mg/kg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NSE含量相比较,12小时最高,6小时次之,1小时、24小时再次之,灌胃前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0mg/kg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NSE含量相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mg/kg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中NSE含量相比较,各时间点两两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小到大依次为灌胃前、1小时、24小时、6小时、12小时。7各组大鼠脑脊液NSE比较:各组大鼠灌胃后24小时脑脊液中NSE含量,各组间两两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与24小时血清中NSE含量进行比较,其含量要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各组大鼠大脑镀银染色比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数量及形态结构分布正常。给予灌胃PFD的大鼠,小剂量组(50mg/kg、100mg/kg、300mg/kg)其脑组织神经细胞数量及形态结构分布与正常大鼠相近,大剂量组(>500mg/kg)大鼠脑组织神经可见坏死,随剂量增大,坏死程度加重,正常神经元结构减少。结论:1NSE可作为大鼠脑损伤的重要检测指标,且其含量与损伤程度有相关性;2NSE在大鼠脑损伤后有其分布规律,脑脊液中含量要高于血清中含量;3PFD对大鼠脑神经有一定损伤作用;4PFD对大鼠脑神经损伤有其剂量规律,50mg/kg、100mg/kg、300mg/kg对大鼠脑神经的作用不明显,500mg/kg以及更大剂量对大鼠脑神经的损伤作用呈正相关性;

李光乾, 焦颖, 林忠东, 叶秀云, 胡鸿文[7]2004年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生化标志物的测定》文中提出近年来 ,脑损伤后的神经生化标志物 ,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S 10 0蛋白 (S 10 0 )、髓鞘碱性蛋白 (MBP)在脑损害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1 3 ] 。我们对 2 0 0 2年 3月

林琳[8]2015年在《抽动障碍患儿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研究TD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探讨TD患儿是否存在脑损伤。2.通过研究TD患儿应用阿立哌唑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探讨临床症状改善后脑损伤是否也改善。方法1.依据DSM-IV-TR的TD诊断标准为纳入标准,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儿科门诊中符合要求的初诊病人入组,其中TD组63人,并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2.采集所有入组儿童初次就诊时及TD组治疗后的静脉血各4ml,离心后收集上层血清,低温保存至检测。S100B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SE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3.TD组患儿均使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疗程12周,临床疗效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评定,并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4.实验数椐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结果1.对照组健康儿童和TD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年龄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r=-0.069,P>0.05;r=-0.03,P>0.05)。2.TD组治疗前患儿较对照组健康儿童血清S100B蛋白、NS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TD组治疗前患儿血清S100B蛋白、NSE浓度与治疗前YGTSS评分之间均无显着相关性(r=0.222,P>0.05;r=-0.016,P>0.05)。4.TD组患儿经过阿立哌唑治疗12周后,血清S100B蛋白、NSE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TD组患儿经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测评后,结果显示:1例治愈,47例显效,2例有效,1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痛、头晕,无其它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52%。结论1.健康儿童、TD患儿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2.TD组患儿较对照组儿童血清S100B蛋白、NSE浓度均明显升高,说明TD患儿存在脑损伤。3.TD患儿脑损伤程度与其抽动严重程度无关。4.TD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改善,血清S100B蛋白、NSE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说明TD患儿经治疗后脑损伤有所改善。5.TD患儿在使用小剂量(2.5mg/d~10mg/d)阿立哌唑后症状改善,且S100B蛋白及NSE的浓度较前明显降低,说明阿立哌唑对治疗TD患儿有一定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性,可作为其药物治疗的新选择。

李云芳, 周朱瑛, 陈秀丽, 李光乾[9]2016年在《肠道病毒71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type 71,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卫生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普通病例组、重症病例组(再分为重症重型组和重症危重型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CSF中S-100β和MBP的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CSF中NSE的水平。结果重症危重型组和重症重型组中,血清和CSF中NSE以及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危重型组CSF中NSE、S-100β水平也高于重症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病例组血清和CSF中NSE、S-100β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病例组急性期血清和CSF中NSE、S-100β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恢复期血清和CSF中NSE、S-100β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和CSF中M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症病例组血清与CSF中NSE和S-100β的含量均呈正相关(r=0.886,P<0.01;r=0.875,P<0.01)。结论检测EV71脑炎患儿血清和CSF中NSE、S-100β水平,可评估其脑损伤程度及预后。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华青. 青岛大学. 2002

[2]. S100B与NSE在手足口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黄月艳, 黄肯. 右江医学. 2014

[3].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D]. 王曼丽. 苏州大学. 2017

[4]. 血清NSE及S-100B检测在手-足-口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江雄, 冯战桂, 黄中成.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5]. 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的影响[J]. 王晓青, 吕建军, 曹丽华, 李燕, 刘瑾. 临床荟萃. 2011

[6]. 吡非尼酮对大鼠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D]. 张晓阳. 河北医科大学. 2014

[7].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生化标志物的测定[J]. 李光乾, 焦颖, 林忠东, 叶秀云, 胡鸿文.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4

[8]. 抽动障碍患儿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及临床意义[D]. 林琳. 福建医科大学. 2015

[9]. 肠道病毒71型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的测定[J]. 李云芳, 周朱瑛, 陈秀丽, 李光乾. 疾病监测. 2016

标签:;  ;  ;  ;  ;  ;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NSE和S-100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