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辉[1](2021)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冠心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二大死因,且呈逐年增长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国2018年的介入网报数据显示,我国PCI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介入人数高达91万例。PCI的临床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并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然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是导致晚期PC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一道难题。随着器械以及药物的不断更新,ISR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即使在目前临床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时代,ISR发生率仍有5-10%以上。既往研究提示生物标志物可提供传统临床和血管造影等危险因素之外的预后信息。除传统临床ISR危险因素外,有关新型ISR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较少,探寻可控的影响ISR生物标志物,并与传统ISR危险因素相结合或可实现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对ISR的早期识别、治疗方案选择、术后随访安排等综合管理至关重要。血脂紊乱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重要病因。既往研究证实积极降脂治疗后患者仍有较高ISR风险,提示除血脂紊乱外可能存在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在IS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被认为是新型可干预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引起血管炎症、脂质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功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引起平滑肌细胞、促进胶原纤维增殖等机制,从而增加ISR的发生率。然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中HCY与ISR的相关性仍存有争议,且在DES治疗人群中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证据尚缺乏。同时,在不同血脂水平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DES-ISR)的相关性尚未有研究报道。补充叶酸对降低HCY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比,但既往补充叶酸等B族维生素治疗对ISR的影响结论存有争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以下4方面进行探讨:(1)DES治疗患者中HCY与DES-ISR是否呈独立相关性;(2)不同基线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的关系是否存有差异;(3)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是否可以降低DES-ISR以及ISR相关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4)联合传统ISR危险因素与有关生物标志物构建DES-ISR 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和临床应用价值评估。方法本研究是单中心、回顾性纵向研究,共纳入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ES治疗冠心病患者5823名,按术后6个月及以上至少行1次冠状动脉造影的纳入标准共入组845人。通过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数据中心平台提取患者基线数据(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人体测量指标以及血生化检验和检查指标等),建立Epidata数据库补充收据患者用药情况、血管造影学特征以及手术相关信息等。利用R 3.4.3软件、易侕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内容分为4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HCY与DES-ISR的独立相关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平滑曲线拟合(惩罚样条法)绘制平滑曲线来评估HCY和DES-ISR真实的线性关系。应用Markov-chain 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插补减少缺失变量偏性对结果的影响。第二部分:对纳入本研究682名行DES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排除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进行分析。基线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组(LDL-C<1.8mmol/L和非-HDL-C<2.6mmol/L)和血脂异常组(LDL-C≥1.8mmol/L或非-HDL-C≥2.6mmol/L)。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血脂水平HCY和DES-ISR之间的关系。此外,进行广义加性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探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DES-ISR之间的真实量效关系。第三部分:纳入本研究行DES治疗845名冠心病患者,其中95名患者使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叶酸含量0.8mg),使用倾向性匹配评分对是否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患者进行1:5匹配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卡钳值设定为0.05。主要观察的终点事件指标是DES-ISR和靶血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L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比值比(odd ratios,O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评估不同亚组水平与治疗策略之间的交互作用。第四部分:本研究纳入的845名参与者。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文献系统回顾筛选预测协变量,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协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区分度,Calibration曲线校准图评价校准度。数据随机切分为70%训练集,30%验证集,采用自助法(Bootstrap)重复采样1000次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C-统计量与传统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EVENT)进行比较,并进行决策曲线(DCA)分析,以评估nomogram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研究分析共纳入716名DES治疗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龄65.7岁,男性占比76.4%,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时间18.5个月。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风险增加3%(95%CI:1.00,1.05)(P=0.042)。平滑曲线拟合提示HCY与DES-ISR呈非直线性正相关。应用两段Logistics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在拐点HCY 15μmol/L两侧DES-ISR的比值比(OR)分别为1.00(95%CI:0.90,1.11),P=0.956和1.03(95%CI:1.00,1.06),P=0.042。分层分析中年龄分组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9和P=0.001)。第二部分:在完全调整模型中,血脂正常组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增加17%(OR=1.17,95%CI:1.02-1.35;P=0.030)。在血脂异常组中HCY每增加1μmol/L DES-ISR发生风险未见显着增加(OR=1.02,95%CI:0.99-1.05;P-交互值=0.039)。将HCY由连续性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在血脂正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增加9.75倍(OR=9.75,95%CI:1.31-72.62;P=0.026)。然而,在血脂异常组中,与HCY≤15μmol/L组相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DES-ISR发生风险无显着性增加(OR=1.16,95%CI:0.74-1.82;P=0.525)。平滑曲线拟合显示在血脂正常组患者中HCY和DES-ISR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线性关联,但在血脂异常组中,两者未呈现明显相关性。第三部分: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试验组(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和对照组(未服用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治疗)人数分别为77和385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与DES-ISR和TLR无显着相关,风险比分别为8%(OR:1.08,95%CI:0.57-2.06;P=0.804)和10%(OR:1.10,95%CI:0.51-2.39;P=0.803)。在不同亚组中补充叶酸治疗组对DES-ISR影响同样未发现显着交互作用,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最小支架直径、基线HCY水平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第四部分:本研究参与者平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8.44±11.26个月,DES-ISR发生率为16.2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最终纳入的建模变量包括病变支数、开口病变、ACCAHA病变分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基线HCY水平。使用上述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构建可视化nomogram图。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全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构建,4种建模方式模型区分能力AUC分别为Full=0.735,BS Full=0.719,Stepwise=0.701,BS Stepwise=0.701,最佳阈值为13.33,敏感度为0.63,特异度为0.70。数据随机切分验证中,训练集AUC为0.639,验证集AUC为0.659。验证集中最佳阈值为14.1,敏感度为0.61,特异度为0.77。传统ISR预测模型PRESTO-1、PRESTO-2和EVENT在本研究人群中的C统计量分别为0.58、0.59和0.58。本研究预测模型AUC为0.68。本模型相比传统预测模型显着改善ISR的预测能力,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显示其净效益优于其他3种传统模型。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DES-ISR发生风险呈独立非线性正相关。在基线血脂正常患者中,HCY≥15umol/L仍是DES-ISR的重要残存危险因素。通过补充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0.8mg)降低HCY治疗未能显着降低DES-ISR和TLR的发生风险,需要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验证。传统ISR危险因素基础上联合HCY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DES-ISR发生风险预测效能较好,有利于在当代PCI治疗中ISR高危患者评估和防治。
吴洁[2](2021)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铁代谢及HCY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铁代谢(SF、SI、TIBC、UIBC)、HCY、血脂、炎症因子等相关指标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探讨冠心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各指标间的关系,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的循证依据,进一步为CHD早期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于南京市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CHD患者,根据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周仲瑛主编的第七版《中医内科学》并结合导师临床经验,进行中医证型分组,以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四证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收选30例体检者成为对照组,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舌脉四诊,检测其铁代谢、HCY等指标,分析CHD患者各指标与上述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患者12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家族史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肝肾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CHD组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患者SF、SI、HCY大于对照组,TIBC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SF和LDL-C、Hs-CRP、HCY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6,r=0.53,r=0.32,P<0.05)。4、CH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气虚血瘀证43例>痰阻心脉证31例>气阴两虚证27例>心血瘀阻证19例。四组间病程比较,病程最短的是痰浊痹阻证,最长的是气阴两虚证。在性别、年龄区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中医证型间LDL-C水平差异有显着性(P=0.045),气虚血瘀组显着高于气阴两虚组,痰阻心脉组显着高于气阴两虚组。四组间LDL-C水平排序为痰阻心脉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6、不同证型间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气虚血瘀组显着高于痰阻心脉组和气阴两虚组。Hs-CRP水平排序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7、不同证型间SF水平有显着差异性(P=0.004),气虚血瘀组显着高于气阴两虚组、痰阻心脉组、心血瘀阻组。8、气虚血瘀组与SF、Hs-CRP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LDL-C为负相关;痰阻心脉证正相关的有LDL-C、HCY;心血瘀阻证与SF、LDL-C呈正相关。结论:1、CHD患者体内铁负荷水平升高。本研究四个铁代谢参数(SI、SF、TIBC、UIBC)中,SF是反映CHD患者铁负荷水平较为敏感的指标,且提示SF水平与LDL-C、Hs-CRP、HCY呈正相关。2、CH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气虚血瘀证最多,其次为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及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LDL-C水平较高,气虚血瘀证Hs-CRP水平较高。SF水平与CHD中医证型相关性显着,各证型SF水平排序:气虚血瘀组>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3、通过对患者血SF、LDL-C、Hs-CRP、HCY检测,对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结果如下:(1)气虚血瘀证组和SF、Hs-CRP之间呈显着正相关,CHD患者血SF、Hs-CRP水平越高,则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可能性大;(2)气阴两虚证与LDL-C呈显着负相关,若CHD患者的LDL-C水平越低,则辨证为气阴两虚证可能性大;(3)痰阻心脉证与LDL-C、HCY呈显着正相关,CHD患者血LDL-C、HCY水平越高,则更可能辨证为痰阻心脉证。4、CHD患者铁代谢紊乱与中医学“痰、瘀、毒”理论相符,痰瘀毒搏结,沉积血脉,毒损心络,发为胸痹。治疗时既要注重化痰、祛瘀、解毒并重,又不可忘扶正补虚,并谨慎使用补铁药物。
向红铭[3](2020)在《雌激素和环境因素对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分析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因素;(2)研究雌激素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探索雌激素与其它相关指标对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路径。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于湖南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428名高Hcy血症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988名非高Hcy血症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2)收集所有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体格测量指标、临床生理生化检测指标等数据。(3)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矫正,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女性高Hcy血症的影响因素;应用Spearman分析雌二醇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路径分析探索雌二醇与各影响因素对女性高Hcy血症产生的直接、间接效应。结果:(1)调查对象共1416人,年龄范围2180岁,平均年龄(60.82±11.10)岁。其中高Hcy血症428例,对照组988例。(2)女性高Hcy血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运动情况、蛋类摄入量、水果摄入量、喝茶、TG、LDL-C、HDL-C、T、Scr、BUN、Cys C、hsCRP、雌二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3.749,95%CI:2.0636.813)、TG≥1.70mmol/L(OR=1.556,95%CI:1.1862.042)、LDL-C≥4.25mmol/L(OR=3.435,95%CI:1.2709.295)、BUN≥8.3mmol/L(OR=1.953,95%CI:1.1043.455)、Scr≥100μmol/L(OR=8.069,95%CI:2.56925.342)、Cys C≥1.09mg/L(OR=27.077,95%CI:3.579204.838)是女性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雌二醇水平高是女性高Hcy血症的保护因素,雌二醇水平处于三分位数区间患高Hcy血症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427倍(95%CI:0.2890.631),雌二醇水平处于四分位数区间患高Hcy血症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422倍(95%CI:0.2860.623);(4)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与Hcy、BUN、LDL-C、CysC、Scr呈负相关;(5)路径分析显示:雌二醇在直接效应和总效应上都为影响Hcy水平最重要的因素,从总效应角度来看,作用效应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雌二醇(-0.125)、CysC(-0.067)、LDL-C(-0.063)、BUN(-0.056)。结论:(1)雌二醇水平高是女性高Hcy血症的保护因素,高龄、TG、BUN、Scr和Cys C水平高是女性高Hcy血症的危险因素;(2)雌二醇与Hcy、TG、LDL-C、BUN、Scr、Cys C负相关;(3)雌二醇是女性高Hcy血症的直接保护因素,也可通过降低血脂或保护肾功能作为女性高Hcy血症的间接保护因素。
陈柯涵[4](2020)在《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别测定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探讨壮族、汉族人群血浆HCY的差异及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高血压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另外收集血压正常者300例为“对照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水平、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壮族高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5.05±3.58 VS 10.92±2.27 umol/L,P<0.05);高血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高于对照组(4.53±1.01 VS 4.26±0.82 mmol/L,1.64±0.96 VS 1.30±0.74mmol/L,2.79±0.93 VS 2.55±0.71 mmol/L,22.99±1.37 VS 22.03±1.22 kg/m2,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38 VS 1.28±0.34mmol/L,P>0.05)。(2)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汉族高血压组(15.84±3.65 VS14.25±3.33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15.84±3.65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5.84±3.65 VS 10.40±2.39 umol/L,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壮族对照组(14.25±3.33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4.25±3.33VS 10.40±2.39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HCY水平高于汉族对照组(11.45±2.02 VS10.40±2.39 umol/L,P<0.05)。(3)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226,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之间无相关性(r=0.053,0.122,0.086,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呈正相关(r=0.19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190,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无相关性(r=0.099,0.043,P>0.05)。(4)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在1,2,3级原发性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13.73±2.04 VS 12.26±1.83μmol/L,16.23±2.68VS 14.61±2.30μmol/L,20.68±4.34 VS 18.32±3.61μmol/L,P<0.05)。(5)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水平在各级高血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HCY水平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2)壮族和汉族HCY水平存在民族间差异,壮族人群高于汉族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表现更为显着。(3)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HCY水平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4)壮族和汉族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存在相关性。无论壮族还是汉族,HCY水平都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且壮族人群HCY水平在同级别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
颜磊[5](2020)在《H型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H型高血压的临床资料与体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H型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明确其中的关联性,从而指导在临床诊治中提前干预相关体质,预防H型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以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方法纳入300例H型高血压患者的就诊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动态血压、动脉硬化指数等信息,对获得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软件系统进行相关医学统计学分析和探讨,得出结论。结果1.本研究收集的3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41人(47.0%);女性患者159人(53.0%),年龄在26岁-75岁。高血压患者在65岁-75岁人数最多,为124人,占比41.33%。高血压病程在10-20年的患者为147例(49%),占比最多;3级高血压患者有201例,占67%。五种体质患者BMI超重、肥胖(BMI≥24kg/m2)患者明显多于BMI正常(18.5kg/m2≤BMI<23.9kg/m2)患者,且统计学有明显差异。2.300例患者体质分布按其病例数目由多到少排序依次是:痰湿质90(30.0%)、血瘀质75(25.0%)、阴虚质56(18.7%)、气虚质45(15.%)、气郁质18(6.0%)、阳虚质10(3.3%)、平和质4(1.4%)、湿热质1(0.3%)、特禀质1(0.3%)。其中痰湿质患者人数最多居于首位。3.本研究将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按照轻、中、重分级与五种体质进行统计分析,五种体质按高同型半胱氨酸病例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轻、中度病例明显高于其余四种体质。经统计学分析,P=0.01<0.05,痰湿质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较其余四种体质的Hc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本研究中痰湿质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余四种体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患者血脂指标相近,但差异不明显。将痰湿质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其余四种体质进行统计学分析,P=0<0.05,痰湿质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与其余四种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结论1.本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且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大。BMI≥24(kg/㎡)患病风险大,BMI超标人群应做好体重管理。2.300例患者的研究中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要体质,由多到少依次是: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其中痰湿质患者在此研究中人数最多,为90例(30.0%),痰湿质为H型高血压主要体质类型。3.五种体质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均有一定的影响,痰湿质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体质。提示临床应重视对痰湿体质患者的管理,加强其体质干预,从而预防H型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4.五种体质对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痰湿质影响较为明显。显示了高脂血症和H型高血压常见的五种体质的相关性,提示我们应同时重视H型高血压的血脂管理。
王梦娟[6](2020)在《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文中指出目的:从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角度出发,将收集到的病例按照是否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分组,对比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不合并HHcy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冠脉病变特点、中医证型分布等方面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以期为CHD合并HHcy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分为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简称CHD-HHcy组)和冠心病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简称CHD组)。应用预先制作的临床调查表,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代谢异常病史,吸烟史、家族史,相关的生化指标: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Fib),冠脉造影结果;并根据中医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然后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两组间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者两组间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采用Kruskal-Waliis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入选冠心病患者215例,其中CHD-HHcy组132例,CHD组83例。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显着(P<0.05),CHD-HHcy组以男性偏多,男性占比为62%大于女性占比38%;CHD组以女性偏多,女性占比为52%大于男性占比48%。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史方面存在显着差异,CHD-HHcy组吸烟史占比为56.1%大于无吸烟史占比43.9%;CHD组吸烟史占比为37.3%小于无吸烟史占比62.7%。在吸烟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代谢异常病史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化指标比较:两组TC、TG、LDL-C、HDL-C、Fib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y、UA方面,CHD-HHcy组患者血Hcy、UA显着高于CH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发病类型比较:两组在发病类型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HHcy组发病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见,ACS的检出率为83.3%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检出率16.7%,而CHD组发病以SAP多见,SAP的检出率为50.6%高于ACS的检出率49.4%。5.两组中一般资料中有差异的因素与Hcy水平的关系:男性患者血Hcy水平显着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史患者血Hcy水平显着高于无吸烟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Hcy水平显着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冠脉病变特点比较:两组在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积分这三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合并HHcy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多支病变居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以3级、4级居多;CHD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单支病变居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以3级居多;CHD-HHcy组的Gensini评分显着高于CHD组。7.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两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CHD-HHcy组以痰阻心脉证占比最多,心血瘀阻次之,CHD组以气虚血瘀证占比最多。8.CHD-HHcy组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CHD-HHcy组不同中医证型间血Hcy水平存在显着差异(P<0.05),血Hcy水平在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中较高。CHD-HHcy组不同中医证型间在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Gensini积分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心血瘀阻证和痰阻心脉证Gensini积分较高。9.CHD-HHcy组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CHD-HHcy组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分级、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1.CHD合并HHcy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吸烟者多于不吸烟者,ACS多于SAP;CHD合并HHcy患者血UA水平高于CHD不合并HHcy患者。2.男性性别、吸烟、发病类型与血Hcy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男性、吸烟者、ACS患者血Hcy水平更高。3.CHD合并HHcy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CHD不合并HHcy患者更严重。4.CHD合并HHcy患者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多见,CHD不合并HHcy患者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5.CHD合并HHcy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可能多与痰阻心脉和心血瘀阻相关。6.CHD合并HHcy患者血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越高,Gensini评分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重。
杨洁[7](2020)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初步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基于临床研究结果,筛选相关证型人群的血浆特征lnc RNA表达谱,构建lnc RNAs-m RNAs共表达网络,探讨lnc RNA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相关证型中的潜在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并分析14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四诊资料等运用量表进行全面采集,通过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方法,总结中医证候特征,并分析各证型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根据前期临床研究结果,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与对照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lnc RNAs、m RNAs的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差异表达的lnc RNAs靶向调控的m RNAs。对筛选出的部分lnc RNA,扩大样本量,纳入前期符合临床研究的60名受试者,进行q T-PCR验证。结果:1.临床研究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分布:149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肾虚血瘀证最多,占比42.95%,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分别占比23.49%,18.79%,7.38%,7.38%。各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各证型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结果显示肝肾阴虚与痰热腑实在男女占比有统计学差异(卡方值=7.6215 P=0.005),肝肾阴虚女性占比高,痰热腑实男性占比高。血清尿酸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LSD检验方法两两比较后,t分组结果显示肝肾阴虚证与风痰阻络证有差异,风痰阻络证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血清尿酸水平。各证型的BMI、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糖在肝肾阴虚证中提示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在痰热腑实证和风痰阻络证中升高,但各证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实验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与对照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存在2768个差异lnc RNAs(946个上调,1822个下调),747个差异m RNAs(228个上调,519个下调)。对高通量测序筛选的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FC值在2倍以上且P<0.05)进行聚类分析,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相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浆lnc RNAs和m RNAs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3.Lnc RNA可以在转录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lnc RNA的靶m RNA。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交集基因主要与血小板活化聚集、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黏着斑等相关。瘀血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结合富集分析结果和疾病致病因素的病理表现,提示脑梗死与凝血异常、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粘附密切相关。4.结合差异表达lncRNA-m RNA共表达网络、差异表达lnc RNA和m RNA富集分析结果,筛选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相关的特定lnc RNA和m RNA。q T-PCR结果显示,可能存在调控关系的lnc RNA和m RNA为:ENST00000565493(上调)、ENST00000606054(上调)、ENST00000590604(上调)、ENST00000566942(上调)、NONHSAT217189.1(下调)和CD226(上调);ENST00000565493(上调)、NONHSAT138949.2(上调)、ENST00000369385(下调)、ENST00000540082(下调)和PARVB(上调)。5.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肌酐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实验组)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对照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肌酐与脑梗死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尿酸和脂蛋白(α)与差异特定lnc RNA和m RNA存在线性关系。结论: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可分为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痰热腑实证、风痰阻络证5个基本证候,其中肾虚血瘀证是主要证候。结合理化指标分析,风、热、痰、瘀是致病因素,其中瘀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最关键病理因素。同时应用聚类分析能够使数据更加客观,有利于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之间有较明显的转录组表达谱差异。GO富集分析和KEEG富集分析提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差异表达的lnc RNA和m RNA主要与凝血调节、血小板活化聚集、焦点粘连、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等信号通路相关。筛选到的5个上调lnc RNA和3个下调lnc RNA可能通过调控CD226和PARVB的表达,参与血小板聚集和细胞粘附信号通路,影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的分子和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胡亚会[8](2020)在《中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016年度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伴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现状情况。研究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间的差异,以及用药治疗现状。分析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入院时间季节性差异,进而得出脑卒中发病时间规律及年龄的规律。从而做到早期预防,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进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对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方法:研究患者为2016年度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共计208514例。数据来自“2016年度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院内患者综合干预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脑卒中高危患者筛查和干预项目GN-2016F0007)”,采用横断面观察法,对数据库的人口学信息、档案表信息、死因登记表、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脑血管病史、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糖尿病史、现病史、一般体征、现测血压(需测量2次)、心脏听诊、血糖检查、血脂检查、同型半胱氨酸、颈部血管超声、降压药物应用、抗栓药物应用等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获得我国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情况、伴随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的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同时期天津市市区内各气象因素指标,气象资料来自于天津市气象局,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住院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男性多于女性(58.9%VS 41.1%),老年脑卒中患者多于中青年(69.5%VS 30.5%),年龄以60-69岁最多,70-79岁次之,18-39岁最少。地域以北方地区为多,占55.5%,南方地区占44.5%。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占36.7%,初中次之,占36.0%,大学及以上最少,占7.8%。按卒中类型分类,缺血性脑卒中占86.7%,出血性脑卒中占10.9%,其他类型脑卒中占2.4%。2.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差异:总体吸烟率为27.6%,饮酒率为15.7%;缺乏运动占62.3%,高盐饮食54.9%,饮食荤素不均衡占39.2%。吸烟率及饮酒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中青年高于老年。高盐饮食: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荤素均衡、蔬菜、水果及牛奶或酸奶摄入量:城市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女性高于男性。3.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差异:高血压病史54.5%,脑血管病史30.6%,糖尿病史17.6%,冠心病史14.4%,血脂异常史6.7%,脑卒中家族史者占6.4%。城市地区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病史及血脂异常史外,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北方地区高于南方。4.住院脑卒中患者37.7%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此中74.6%还同时伴有高血压病。年龄越大,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越大,在≥80岁年龄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比例最高占46.4%。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北方地区高于南方。5.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特点:总体男性高于女性,老年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中青年中女性比例(43.7%VS 35.2%);城市高于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老年患者中吸烟、饮酒率较中青年低,饮食素食为主者比例高,水果摄入量少;老年患者既往脑血管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于中青年;脑卒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史低于中青年。6.脑卒中二级预防抗栓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者占56%,其中阿司匹林比例最高,占77.1%,其次为氯吡格雷占8.9%。男性高于女性,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4.175,P<0.001)。7.住院脑卒中死亡患者一般特征:年龄越大,脑卒中死亡率比例越来越高。其中≥80岁患者死亡比例最高,占所有死亡患者32.1%。无性别差异,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于缺血性脑卒中。8.住院脑卒中患者入院季节差异性:总体上来讲,春季(34.9%)>夏季(31.9%)>冬季(19.7%)>秋季(13.5%),无性别差异,无年龄差异;按不同亚组分析,农村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出血性脑卒中则为夏季入院居多,夏季>春季>冬季>秋季。9.天津市卒中患者入院时间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天津市不同月份入院脑卒中患者频次与月平均气压呈正比,与月平均气温呈反比。即冬季1-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压最高,而脑卒中入院患者数最高;但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r=-0.613,P>0.05)。10.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季节差异性:平均血压值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男性高于女性,老年平均收缩压高于中青年,平均舒张压低于中青年患者;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于缺血脑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156,P<0.001)。结论:1、我国住院脑卒中患者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按年龄分层60-69岁年龄组最高占31.2%,因此对于该年龄组老年人脑卒中的预防至关重要。2、住院脑卒中患者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总体上北方地区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中青年高于老年;城市地区高于农村,但农村地区高盐饮食居多。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总体上男性高于女性;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3、住院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史者占54.5%,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首位的危险因素,也符合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且脑卒中在春季多发可能与该季节气温变化大,血压随之波动有关。研究还显示60-69岁为多发年龄组,提示从中青年人血压开始加强管控,从而降低这组人群的脑卒中的发病率。4、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37.7%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第二位的危险因素,在此中74.6%还同时伴有高血压病,提示二者共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促进了脑卒中的发生。同时本研究还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老年脑卒中患者更重要的危险因素。5、脑卒中二级预防抗栓药物总体应用率较低,在城市地区、男性、南方地区应用率略高。住院脑卒中死亡患者年龄越大,脑卒中死亡率越高。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伴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史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更高。6、整体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间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无性别差异,无年龄差异;按不同亚组分析,农村地区、南方地区、西部地区、出血性脑卒中则为夏季入院居多,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提示脑卒中患者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时要做好预防措施。7、天津市不同月份入院脑卒中患者频次与月平均气压呈正比,与月平均气温呈反比,即冬季1-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压最高,而脑卒中入院患者数最高,但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后,无明显相关性。8、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呈现“北高南低”特点,在北方地区、农村、中青年、男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水平较高,且存在血压变异性,冬春季平均血压水平高于夏季。提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较低,应进一步宣传普及脑卒中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敖嘉欣[9](2020)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究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2.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17年09月-2019年12月住院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包括HFp EF有心律失常患者(A组)100例及HFp EF无心律失常患者(B组)100例,共200例。比较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血液相关指标,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对于发生心律失常组,应用pearson分析来探究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彩超相关指标的关系,探究其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1.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A组年龄(68.1±10.4)岁>B组年龄(60.2±9.8)岁,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B组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性别、民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临床血液指标:A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9±5.4)umol/L>B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2.9±2.9)umol/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NT-pro BNP(1384.2±1048.7)pg/m L>B组NT-pro BNP(724.4±240.6)pg/m 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细胞、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心脏彩超指标:A组左房前后径(51.5±3.4)mm>B组左房前后径48.7±3.1)mm,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4.2±4.3)mm>B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0.3±3.8)mm,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质量指数(179.2±16.6)g/m2>B组左室质量指数(158.6±16.6)g/m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58.9±6.8)%<B组左室射血分数(61.9±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右室前后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将上述通过0.05显着性检验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Hcy、NT-pro BNP、LVEF、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通过了0.05的显着性检验,而高血压未通过0.05的显着性检验。3.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Hcy水平与左房前后径(mm)成正相关(r=0.742,p=0.01),血Hcy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mm)成正相关(r=0.778,p=0.01),血Hcy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g/m2)呈正相关(r=0.771,p=0.01),血Hcy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53,p=0.01),血Hcy与NT-pro BNP(pg/m L)呈正相关(r=0.754,p=0.01),且以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HEp EF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越大,且Hcy可能通过影响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使其发生心律失常,Hcy还能够反映HEp EF患者的心功能状况2.年龄、Hcy、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可能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张婷婷[10](2020)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虚实证型的差异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完成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进行中医证型虚实两组患者的Hcy水平及相关血液指标检测,记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中医证型虚实两组组间在Hcy水平的差异比较,以明确Hcy这一指标对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虚实证型患者的评价作用,为缺血性卒中的中医治疗寻找评定临床疗效的依据。记录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虚实证型患者血液化验相关指标,针对Hcy水平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观察Hcy与缺血性卒中相关评定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明确Hcy在所记录的相关危险因素综合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网络机制中的关联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实证(痰热腑实)组45例,虚证(阴虚风动)组45例,由2名研究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入组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送检血液化验,使用荧光偏正免疫分析法对患者血清进行Hcy指标检测,及相关血液化验指标:血常规、血脂、凝血组合、肝肾功等相关因素,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虚实证型患者在Hcy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1.本次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90例,痰热腑实组45例,阴虚风动组45例,90例完成临床信息收集和指标检测。2.一般资料情况: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虚实证型两组患者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饮酒、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指标血常规、生化、凝血项目指标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Hcy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血浆Hcy与HGB、GGT、CREA呈正相关,与APTT呈负相关,而Hcy与余指标之间未呈现相关(P>0.05)。但关于其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化的实验研究。5.血浆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程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现显着相关(P<0.001),此结果提示,血浆Hcy数值偏离正常值越高,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越高,这与此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虚实两组之间血浆Hcy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虚实两组在Hcy水平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提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缺血性卒中中医痰热腑实证型关系更为密切。研究结论:1.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证型痰热腑实证型组和阴虚风动证型组在Hcy水平上有显着差异,且痰热腑实证型>阴虚风动证型,提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型Hcy水平高于阴虚风动证型,痰热腑实证型病情严重程度高,需尽早诊治,表明血浆Hcy水平可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发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利于提高缺血性卒中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微观化,为运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2.初步判定Hcy与HGB、GGT、CREA指标间存在正相关,与APTT指标间存在负相关。
二、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资料数据采集 |
1.1.3 疾病定义 |
1.1.4 其他指标相关定义: |
1.1.5 统计分析和缺失变量处理 |
结果 |
1.2.1 研究人群概述 |
1.2.2 研究人群基线特征 |
1.2.3 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
1.2.4 HCY与 DES-ISR呈非直线型相关 |
1.2.5 亚组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血脂水平对HCY与 DES-ISR相关性的影响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
2.1.2 基线数据采集 |
2.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
2.1.4 研究终点事件定义 |
2.1.5 统计分析 |
结果 |
2.2.1 分析人群概述 |
2.2.2 基线特征比较 |
2.2.3 HCY与不同血脂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2.2.4 在不同血脂水平中HCY与 DES-ISR的相关性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冠状动脉DES治疗术后补充叶酸对DES-ISR的影响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1 研究设计与研究对象 |
3.1.2 基线数据采集 |
3.1.3 实验室检查和检验 |
3.1.4 叶酸或叶酸复合制剂组 |
3.1.5 结局事件定义 |
3.1.6 统计分析 |
结果 |
3.2.1 研究人群 |
3.2.2 倾向性评分队列中补充叶酸治疗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靶血管重建相关性 |
3.2.3 不同亚组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对DES-ISR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冠状动脉DES-ISR的预测nomogram构建及验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人群和研究设计 |
4.1.2 数据收集 |
4.1.3 结局事件定义 |
4.1.4 预测变量筛选 |
4.1.5 统计方法 |
结果 |
4.2.1 参与者基线特征 |
4.2.2 模型的开发和nomogram构建 |
4.2.3 模型的内部验证 |
4.2.4 与既往ISR预测模型的比较 |
4.2.5 决策曲线分析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2)冠心病中医证型与铁代谢及HCY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 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研究 |
1.1 冠心病及相关机制研究 |
1.2 铁稳态代谢的认识 |
1.3 铁代谢和冠心病 |
1.4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 |
2. 祖国医学研究 |
2.1 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
2.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 |
2.3 “痰、瘀、毒”理论与冠心病 |
2.4 CHD患者体内铁代谢紊乱与中医“痰、瘀、毒”理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 |
3.2 观察项目 |
3.3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4.2 CHD患者与对照组铁代谢、HCY水平比较 |
4.3 CHD患者铁代谢、HCY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
4.4 CHD患者铁代谢水平与血脂、炎症、HCY指标的相关性 |
4.5 CHD患者中医证型、病程分布 |
4.6 CH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的分布情况 |
4.7 CHD患者中医证型和血清LDL-C、Hs-CRP的关系 |
4.8 CHD患者中医证型和HCY、铁代谢的关系 |
4.9 冠心病各证型与血SF、LDL-C、Hs-CRP、HCY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2. CHD患者与对照组铁代谢水平、HCY 比较 |
3. CHD患者铁代谢水平、HCY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
4. CHD患者铁代谢与血脂、炎症、HCY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4.1 CHD患者铁代谢与血脂指标TC、TG、LDL-C、Lp (a)的相关性 |
4.2 CHD患者铁代谢与炎症指标IL-6、Hs-CRP、1p-PLA2的关系 |
4. 3CHD患者铁代谢与HCY的相关性 |
5. CH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5.1 中医证型分布 |
5.2 中医证型与血脂、炎症指标、HCY的关系 |
5.3 中医证型与铁代谢的关系 |
6. CHD各证型中SF、LDL-C、Hs-CRP、HCY的相关性分析 |
7. CHD患者体内铁代谢紊乱与中医“痰、瘀、毒”理论 |
8.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雌激素和环境因素对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1.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雌激素的相关研究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选择 |
2.1.2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 |
2.2.2 人体测量 |
2.2.3 实验室检测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图 |
3.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1.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
3.1.2 研究对象生活行为习惯情况 |
3.1.3 研究对象饮食习惯情况 |
3.1.4 研究对象体质指数情况 |
3.2 女性高Hcy血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1 女性高Hcy血症组与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
3.2.2 女性高Hcy血症组与对照组生活行为习惯比较 |
3.2.3 女性高Hcy血症组与对照组饮食习惯比较 |
3.2.4 女性高Hcy血症组与对照组体质指数比较 |
3.2.5 女性高Hcy血症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
3.3 女性高Hcy血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3.1 变量的共线性检验 |
3.3.2 女性高Hcy血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雌二醇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5 雌二醇对女性高Hcy血症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
3.6 雌二醇对女性高Hcy血症影响的路径分析 |
3.6.1 雌二醇对女性高Hcy血症影响的路径模型拟合效果评价 |
3.6.2 雌二醇对女性高Hcy血症影响的路径模型中各路径系数检验 |
3.6.3 雌二醇对女性高Hcy血症影响的路径模型中各效应值分析 |
4.讨论 |
4.1 女性高Hcy血症的影响因素 |
4.2 雌二醇对女性Hcy血症的直接间接影响 |
4.3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流行病学调查量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2.2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
2.3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不同民族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
2.4 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 |
2.5 壮族和汉族血浆HCY水平在高血压分级上的比较 |
2.6 壮族和汉族不同高血压分级组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3.1 HCY的分泌特点 |
3.2 HCY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
3.3 HCY与血脂的关系 |
3.4 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 H 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5)H型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对象 |
3.数据收集 |
3.1 研究对象筛选标准 |
3.1.1 高血压诊断标准 |
3.1.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类 |
3.2 病例纳入标准 |
3.3 病例排除标准 |
3.4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
3.5 病例资料收集 |
4.统计方法 |
5.结果 |
5.1 H型高血压患者性别统计情况 |
5.2 H型高血压患者年龄统计情况 |
5.3 H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 |
5.4 H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分级 |
5.5 高血压家族史 |
5.6 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病病史统计情况 |
5.7 300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5.8 体质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相互关系 |
5.9 五种体质与血压的关系 |
5.10 不同体质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umoL/L)研究 |
5.11 体质与血脂分析 |
讨论 |
1.H型高血压患者年龄、体重分布 |
2.体质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
3.体质与H型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
4.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 |
5.研究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5.1 研究资料的局限性 |
5.2 样本量相对较少 |
5.3 资料收集不全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体质学说 |
1.体质学说概述 |
1.1 体质学说的发展 |
1.2 体质的影响因素与分类 |
1.3 体质的分类 |
2.体质理论的研究进展 |
3.体质的流行病学研究 |
4.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 |
4.1 临床应用 |
4.2 预防与养生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 |
附录2 |
致谢 |
附件 |
(6)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CHD合并HHcy的认识 |
1. 中医学对CHD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HHcy的认识 |
3. CHD与HHcy的中医联系 |
4. CHD合并HHcy的中医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Hcy及其与CHD关系的认识 |
1. Hcy的研究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HHcy与CHD关系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研究 |
2. 两组冠脉病变特点比较 |
3. 两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 |
4. 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 |
5. CHD合并HHcy患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 |
6. CHD合并HHcy患者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1. CHD合并/不合并HHcy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CHD合并/不合并HHcy对冠脉病变影响的比较 |
3. CHD合并/不合并HHcy在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上的差异 |
4. CHD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的关系 |
5. CHD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
6. CHD合并HHcy血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表 |
个人简历 |
(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一、中医学视角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理论探讨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理论探究 |
(二)脑梗死的中医理论探究 |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相关中医理论探究 |
(四)血脉理论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探究 |
二、现代医学宏观视角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理论研究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三)脉压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三、LncRNA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 |
(一)LncRNA的定义、分类、功能机制 |
(二)LncRNA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
(三)LncRN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四)LncRNA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诊断标准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 |
(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
(三)中医辨证标准 |
四、纳入与排除标准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五、研究方法 |
(一)调查问卷的选择 |
(二)中医证候的判定 |
六、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七、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受教育程度 |
(三)慢性病相关病史 |
(四)吸烟饮酒史 |
(五)主要临床症状频率统计 |
(六)证候分布聚类分析 |
(七)中医证候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 |
(八)中医证候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
(九)中医证侯与慢性病相关病史的分布 |
(十)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布 |
八、讨论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 |
(二)导师观点 |
(三)聚类分析在中医证候中的应用 |
(四)统计结果分析 |
十、结论 |
十一、局限性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肾虚血瘀证患者转录组测序分析 |
一、研究材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材料采集 |
二、研究方法 |
(一)主要试剂与仪器 |
(二)血浆总RNA的纯化 |
(三)转录组测序(RNA-seq) |
(四)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血浆总RNA浓度及纯度质控结果 |
(二)转录组测序质控结果 |
(三)转录组测序数据统计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节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差异表达m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一、研究材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差异表达mRNA的 GO分析 |
(二)差异表达mRNA的 KEGG分析 |
三、结果 |
(一)差异表达mRNA的 GO分析结果 |
(二)差异表达mRNA的 KEGG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节 差异表达lncRNA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一、研究材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预测 |
(二)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构建 |
(三)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与mRNA取交集后的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
三、结果 |
(一)lncRNA靶基因预测结果 |
(二)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 |
(三)差异lncRNA预测的靶基因和差异mRNA交集并对交集后的mRNA做GO分析和KEEG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四节 差异特定lncRNA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相关性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主要试剂与仪器 |
(二)扩大样本的qT-PCR验证特定lncRNA和 mRNA的表达 |
(三)特定lncRNA、mRNA和血液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
(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对照组间血液相关指标显着差异分析 |
三、结果 |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验证差异表达lncRNA、mRNA结果 |
(二)特定lncRNA、mRNA和血液相关指标回归分析 |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肾虚血瘀证患者和对照组间血液相关指标显着性分析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科研课题 |
(8)中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对象分布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研究内容 |
1.1.4.1 基本人口学信息 |
1.1.4.2 病史信息 |
1.1.4.3 体格检查 |
1.1.4.4 心电图检查 |
1.1.4.5 实验室检查 |
1.1.4.6 颈动脉超声检查信息 |
1.1.5 定义与标准 |
1.1.6 研究对象分组 |
1.1.7 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 |
1.1.8 质量控制 |
1.1.9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全国不同地区2016 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 |
1.2.2 全国不同地区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城乡差异 |
1.2.3 全国不同地区 2016 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南北差异 |
1.2.4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性别差异 |
1.2.5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城乡差异 |
1.2.6 全国不同地区 2016 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南北方差异 |
1.2.7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伴随危险因素性别差异 |
1.2.8 全国不同地区2016年度住院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
1.2.9 住院脑卒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生活方式比较 |
1.2.10 脑卒中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既往病史比较 |
1.2.11 高同型半胱氨血症伴高血压和单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一般特征比较 |
1.2.12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脂情况对比分析 |
1.2.13 住院脑卒中患者伴发颈部斑块情况对比分析 |
1.2.14 老年脑卒中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1.2.15 老年脑卒中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比较 |
1.2.16 老年脑卒中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既往病史比较 |
1.2.17 复发性脑卒中与初发脑卒中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1.2.18 生活方式对复发性脑卒中的影响 |
1.2.19 既往病史对复发性脑卒中的影响 |
1.2.20 住院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应用情况比较 |
1.2.21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达标情况对比 |
1.2.22 住院脑卒中死亡患者一般特征 |
1.3 讨论 |
1.3.1 整体流行现状 |
1.3.2 脑卒中危险因素 |
1.3.3 老年脑卒中的特点 |
1.3.4 复发性脑卒中特点 |
1.3.5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 |
1.3.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病 |
1.4 小结 |
二、天津市脑卒中患者住院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气象资料 |
2.1.3 研究方法 |
2.1.4 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气象资料 |
2.2.2 同期患者入院人数与气象资料相关性 |
2.2.3 住院脑卒中患者一般特征的季节性差异比较 |
2.2.4 不同卒中类型一般特征季节性差异 |
2.2.5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压季节性差异 |
2.2.6 住院脑卒中患者血脂血糖季节性差异 |
2.3 讨论 |
2.3.1 脑卒中入院时间与气象因素相关性 |
2.3.2 血压变异性对脑卒中的影响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对象临床相关资料收集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临床血液指标比较 |
3.3 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
3.4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5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发生的心律失常的类型 |
3.6 血Hcy水平与BNP、LVEF、LAD、LVEDd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4.1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
4.2 同型半胱氨酸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关系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虚实证型的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于缺血性卒中的认识 |
1. 中医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名的认识 |
2. 中医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同型半胱氨酸 |
4. 缺血性卒中的中医治疗 |
5. 立论依据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缺血性卒中的现代医学研究 |
1. 缺血性卒中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2. 缺血性卒中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3. 缺血性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 |
4.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
5. 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目标 |
3. 研究方案 |
4. 研究指标检测和采集 |
5.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 |
2. 两组患者病史情况分析 |
3.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两组患者血液实验检查项目比较 |
4. 血浆Hcy与相关因素的相关分析 |
5. 血浆Hcy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 |
6. 血浆Hcy在两组间的差异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
四、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 李明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2]冠心病中医证型与铁代谢及HCY的相关性研究[D]. 吴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雌激素和环境因素对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研究[D]. 向红铭.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D]. 陈柯涵.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5]H型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 颜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冠心病合并HHcy中医证型与Hcy水平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探讨[D]. 王梦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脑梗死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lncRNA差异表达谱研究[D]. 杨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中国住院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调查研究[D]. 胡亚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D]. 敖嘉欣.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医虚实证型的差异研究[D]. 张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