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3-2010)统计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史论文,党建论文,中共论文,基金项目论文,学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0]06-0156-05
2004年,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发挥和体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项目的最高类别备受关注。能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历来被全国社科界专家学者视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代表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重要作用,其中的许多对策研究成果都纳入了党和政府的决策,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因此,国家对社科基金项目的投入也逐年加大,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91年的1300万元增至2008年的23400万元,国家共计投入了141200万元经费用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以平均每年1241万元的趋势增长。中共党史(现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作为一门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由毛泽东倡导并亲自创立的,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程。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对国家社科基金党史党建学科项目进行研究梳理具有突出的学科史意义。本文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所公布的数据为依据,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党史党建学科项目的年度分布、项目类型、项目主持单位系统、预期成果形式、项目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并借助于这种综合的统计,分析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现状及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从中找出党史党建研究的某些规律性,以期于中共党史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一、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总体情况
从1993年到2010年的18年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党史党建学科共计资助立项546项,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总数的3.02%,平均每年资助30项左右,但个别年份差别较大。如1995年资助7项,2010年资助51项。大体来说,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可分为两个阶段:1993-1999年间,党史党建项目处于不断变化阶段,项目数量或增或减,这主要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的变化;2000-2010年间,党史党建项目总数呈增长趋势,但所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总数比例相对持平。(见表1)
从党史党建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来看,呈增长趋势,这与国家重视党史党建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关。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党的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向高度重视党史研究。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对我们党“昨天”和“前天”的斗争有深切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繁重工作,勇敢地担当起“明天”的历史重任。通过多年的培养与扶持,党史党建学科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但作为23个立项学科之一的党史党建科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所占比重还是相对偏低,因为“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门类相比,党史学科的确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尤其是学科政治性强的特点,对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党史学科建设,显得既必要又迫切。”②这需要给党史党建学科进一步关注和扶持。深化党史研究,通过党史的研究、学习和宣传,使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艰辛历程,熟悉党的优良传统,汲取党的丰富经验,用党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启迪后代,意义非常重要,影响非常深远。历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为人们提供智慧、提供启迪、提供经验。让党的历史经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是党史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二、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类型分布情况
1991年6月,中央决定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每年度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管理。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包括重大项目、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及2010年度新设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9个项目类型。每类项目资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自1993年以来,党史党建学科一般项目共计立项408项,占立项总数的74.73%;青年项目共计立项83项,占立项总数的15.20%;重点项目43项,占立项总数的7.88%,其中1996年重点项目立项18项,占整个重点项目立项数的41.86%;自筹项目9项,占立项总数的1.64%,且自2003年以来,党史党建学科均没有自筹项目;重大项目、委托项目较少,为3项,占立项总数的0.55%。自1998年以来,均没有重大和委托项目立项(见表2)。据资料显示,这三项重大项目分别是:沙健孙主持的“党史党建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1994年)、陈登才主持的“邓小平执政党的建设思想和实践研究”(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和梁柱与张守民主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对西方文化渗透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历史经验研究”(北京大学,1997年)。
从党史党建项目类型统计数据分析来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因其要求高、标准严,立项比率较低。这表明,国家社科基金委在项目立项方面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项目立项的公平、公正、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突出优秀人才不足,在承担重大项目研究方面力量不足。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般项目依然占传统主体地位,青年项目呈增加趋势,这表明国家对青年学术群体的培育较为关注,鼓励青年学者能力创新,发挥优势。总体来说,党史党建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虽然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总体实力和研究水平还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正如张静如教授所说,中共党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自身特点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造成发展道路曲折,因而学科建设的任务较为繁重,但最为关键的就是研究队伍水平的提高和人员的扩大。③同时,新的项目类型不断出现,扩大了项目申报范围和研究领域。如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创设,在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国际交流,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项目类型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在未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发展过程中,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立项力度,大力培养青年一代学术群体,积极在项目类型上有更大的突破和创新,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服务。
三、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系统分布情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项目申报面对全国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因此,项目主持人分布单位较为广泛。从每年立项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高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党史研究部门及其他科研机构中。1993-2010年18年间,党校系统共计立项党史党建学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4项,占立项总数的46.52%;高校系统立项202项,占立项总数的36.99%;社会科学院系统立项28项,占立项总数的5.13%;党史研究室系统立项19项,占立项总数的3.48%;文献研究室、宣传部、组织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其他机构立项43项,占立项总数的7.88%。(见表3)
在项目立项单位分布方面,党校是主力军。其中中共中央党校20项,位居第一,占党校系统立项总数的7.87%;中共河南省委党校15项,位居第二,占党校系统立项总数的5.9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14项,位居第三,占党校系统立项总数的5.51%。(见表4)
高校作为培育高等教育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在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93-2010年间共计立项202项。其中中国人民大学立项10项居首位,占高校系统立项总数的4.95%;东北师范大学立项7项居第二位,占高校系统立项总数的3.47%;北京大学立项6项居第三,占高校系统立项总数的2.97%。(见表5)
社会科学院作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在项目立项数量上所占比例与高校和党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社会科学院系统之间的研究水平和力量也不平衡。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5项,占社会科学院系统立项总数的17.86%,而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均没有立项记录。(见表6)
表6 社会科学院系统立项分布表单位:项
序号社科院名称
立项总数 所占社科院系统立项总数比例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5 17.86%
2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4 14.29%
3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3 10.71%
4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3 10.71%
5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3 10.71%
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
7.14%
7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
7.14%
8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
7.14%
9宁夏社会科学院 1
3.57%
10重庆社会科学院 1
3.57%
11西藏社会科学院 1
3.57%
12 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
1
3.57%
合计 28
100%
党史研究室作为专门的党史研究机构,在立项项目数量和所占比例上均低于党校、高校和社会科学院系统。(见表7)
表7 党史研究室系统立项分布表单位:项
序号
党史研究室名称 立项数 占党史研究室系统立项总数比例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12 63.16%
2 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2 10.54%
3 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 1 5.26%
4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1 5.26%
5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1 5.26%
6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1 5.26%
7 中共江津市委党史研究室 1 5.26%
合计 19 100%
就项目立项单位所在地区而言,分布不平衡,差距比较大。北京地区以115项位居第一,占立项总数的21.06%;河南以38项位居第二,占立项总数的6.96%;湖北34项名列第三,占立项总数的6.23%。(见表8)
表8 项目立项单位所在地区分布情况一览表 单位:项
序号 地区立项
占总数百分比 序号 地区立项
占总数百分比
1北京115 21.06% 17 天津 14
2.56%
2河南 38
6.96% 18 重庆 11
2.01%
3湖北 34
6.23% 19 吉林 9
1.65%
4上海 29
5.31% 20 山西 7
1.28%
5湖南 27
4.95% 21 新疆 7
1.28%
6辽宁 26
4.76% 22 甘肃 7
1.28%
7山东 23
4.21% 23 安徽 7
1.28%
8浙江 22
4.03% 24 广西 6
1.10%
9福建 20
3.66% 25 内蒙古 5
0.92%
10四川 19
3.48% 26 云南 5
0.92%
11江西 18
3.30% 27 西藏 5
0.92%
12
黑龙江17
3.11% 28 宁夏 4
0.74%
13广东 17
3.11% 29 贵州 3
0.55%
14江苏 16
2.93% 30 海南 3
0.55%
15陕西 16
2.93% 31 青海 2
0.37%
16河北 14
2.56%
合计:546100%
在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中,部分项目主持人获准2次以上立项。1993-2010年间,共有45人获2次以上项目立项。其中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牛安生获准立项4项,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姚恒、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舒艾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王真、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刘益飞等6人获3次以上立项。(见表9)
表9 2次以上立项项目人员信息表单位:项
序号 姓名
单位 项目数量 立项时间
1 牛安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41997、2000、2005、2010
2
姚恒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31994、1998、2007
3 舒艾香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31996、2000、2007
4
王真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31998、2003、2009
5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
31996、1998、2001
6 刘益飞中共成都市委党校
32000、2003、2005
7 曲建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高校工委
32001、2005、2008
8 吴警旭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1994、1998
9 尹书博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1994、2008
10 赵士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1999、2006
11 郭献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22004、2009
12 孙立樵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21995、2003
13
高兰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22000、2005
14 祝福恩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22002、2009
15 李燕奇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1995、2003
16 罗忠敏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22001、2010
17 刘贵田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1998、2002
18 唐晓清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2003、2007
19 商志晓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2001、2007
20
衣芳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2004、2010
21 郑昌华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21996、2002
22 雷国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21999、2003
23 刘彦昌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22003、2008
24 陈鹏键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22004、2009
25 沙键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大学
21994、1996
26 任贵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21997、2005
27 张明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1996、2002
28 吴序光北京师范大学
21993、1996
29 齐腾飞中国人民大学
21997、2005
30 朱培民中共新疆自治区党校 22000、2002
31 唐正芒岳阳师范学院、湘潭大学 22001、2009
32 李烈满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22001、2009
33 赵子平中共中央组织部 22001、2004
34 王正宁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2001、2009
35 罗平汉广西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 22001、2006
36 陈始发江西财经大学
22002、2009
37 冯 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2003、2006
38 高国舫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22003、2006
39 李资源中南民族大学
22004、2009
40
高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22004、2007
41 苏益南江苏大学
22004、2010
42 乔德福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2005、2008
43 张俊国河南科技大学
22005、2009
44 杨金卫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22005、2010
45 高冬梅河北师范大学
22006、2010
说明:1.曲建武: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
2.沙健孙:原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3.唐正芒:原在岳阳师范学院任职,后调至湘潭大学。
从立项项目主持单位系统数据统计分析来看,分布不均衡,单位系统之间以及单位系统内部研究水平差距较大。
1.党校是党史党建项目立项主体单位。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也可以说党史党建的学科建设,历来是党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显著特色。与其他培训机构、研究机构相比,党校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党史党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上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在党校系统内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1993-2010年间,部分党校立项数量超过10项以上,而部分党校尚没有立项记录。
2.高校作为培育高等人才的基地,优秀人才汇集,研究方向较为集中,研究水平也较高,成为项目立项大户。但是高校系统内部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水平差距较大。从立项记录来看,师范类大学立项数量高于综合性大学,部分地方高校立项数量和研究水平高于一些重点高校,以文科类为主综合院校立项数量高于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院校。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设立为一级学科后,中共党史研究与教学受到一定影响,使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如田克勤认为,马克思主义设立为一级学科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其下设的二级学科,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客观上对中共党史学科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内容原为中共党史研究内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中共党史一样作为二级学科,必然会影响到党史教学,并使研究队伍分化和研究领域重心转移。因此,为使党史党建学科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中国近现代国情与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和理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④
3.党史研究室系统整体研究力量薄弱。18年间党史研究室系统仅立项19项,这与全国从中央、省、市到县四级党史机构总数2836个、工作人员共有1.7万多人的专业党史研究机构现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各地对党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党史部门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好;党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还不高,机制、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有的地方党史部门机构不健全,办公条件差,经费短缺,干部的成长交流比较困难:市、县党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还不统一等等是造成党史研究室系统研究力量薄弱的主要因素。⑤习近平曾在2009年2月4日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召开前会见了出席会议的代表,强调指出党史部门的同志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深化党史研究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史领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功能,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⑥
4.从项目主持单位所在地区统计数据分析,各地区差距明显。在科研项目立项中,通常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立项数量高于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立项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地立项数量较多。而青海、贵州等部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研究水平、专家学者力量等因素,立项数量较少。
因此,在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方面,高校之间、党校之间、高校与党校之间以及高校、党校、党史研究室和其他科研单位之间应扩大联系交流,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评审中,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给予倾斜政策,扶持其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发展。
四、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预期成果及内容分类情况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预期成果的形式一方面依据课题申报指南确定,另一方面也依据课题研究内容和成果实际应用来选择最终成果形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预期成果形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项目的立项几率。就成果形式而言,主要有专著、论文(集)、研究报告、工具书、电脑软件等。其中,专著、论文(集)和研究报告占主体。在立项的546项党史党建项目中,专著、研究报告、“专著+研究报告”、“专著+论文(集)”成果分别占立项总数的63.16%、25.96%和5.61%。以电脑软件、译著成果形式的较少。(见表10)
从历年党史党建学科立项项目标题来看,涉及党史与党建研究内容的分别为239项和307项,各占立项总数的43.77%和56.23%。就党建研究内容而言,关于历史事实与历史经验研究内容的项目127项,占立项总数的23.26%;党的思想理论文化发展研究内容的76项,占立项总数的13.92%;历史人物及思想研究内容的36项,占立项总数的6.59%。就党建研究内容而言,关于党的制度健全与建设研究内容的158项,占立项总数的28.94%;关于民主建设研究内容的59项,占立项总数的10.81%;关于干部培养与选拔研究内容的51项,占立项总数的9.34%;关于反腐倡廉研究内容的39项,占立项总数的7.14%。(见表11)
从项目研究内容和成果预期形式分析可见,目前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较为迅速,研究方法呈现了学科交叉的多元化趋势,中国传统治史的方法、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演技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都被运用到党史党建学科研究中,⑦使党史党建学科理论建设和探讨方面日益系统和成熟。同时,党史党建学科在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研究方面逐渐深入。通过对历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指南的分析,与课题指南接近的项目立项几率较大,与现实社会问题紧密结合的项目立项成功率也较高。通过对历年立项项目主题词检索,发现“基层党组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腐败”、“网络”、“学习型政党”等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突出问题均被学者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如“基层(党)组织”一词在历年立项项目中出现了37次,“腐败”一词出现了16次,“党群”一词出现了10次。近年来,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腐败;完善党内制度建设;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等,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设置与研究有着紧密关系。不可否认,目前党史党建学科项目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重复立项多、研究不够深入、叙述多、分析少、理论性弱等。同时,在评价和利用国外中共党史研究成果方面做的还不够,主要表现在:相关专题性研究成果的著作、论文出版量相当少;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这一类国家社科课题的立项非常有限,科研立项和学科分类归属性不明确;现在仅有的研究成果不能够及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很好地衔接起来。⑧因此,有学者建议,在当前全球中国学的大环境下,国内的中共党史研究也必须放在世界性的观察中,才更具有说服力、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无论是从学术还是政治的角度,密切关注国外学者与中共党史有关的研究动态和学术成果都是国内中共党史研究者应该努力的方向。⑨胡锦涛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工作。”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史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大局,关键是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资政”作文章,在“育人”上下功夫。“作为一门党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政治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学科,作为一门研究执政党历史与现实的学科,党史党建研究不可能也不应当仅仅是一门只是在书斋里进行研究的学问,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应当面向社会,面向现实,服务社会,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发挥其传承文明功效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⑩
此外,就目前研究成果形式来看,还比较单一,成果大都以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形式出现,而其他成果形式,如译著、工具书等偏少,可见,在党史党建研究中,研究成果可用于实际操作运用方面的还比较缺乏,党史党建学科研究成果的运用是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关系到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方向,又涉及到党史党建学科的生存价值。因此,不仅要重视党史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更要高度重视党史研究成果的运用,高度重视党史研究成果向实践应用的转化。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研究工作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加大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知识普及力度。因此,在今后的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中,成果的多元化、效益化、大众化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注释:
①唐莲英,陈胜华.发挥学科特色推进中共党史教学科研新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2):18-20
②张静如.《中共党史研究》与党史学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08(2):13-14
③田克勤.高校中共党史学科拓展研究领域的几点思考[J].中共党史研究,2010(1):84-90
④欧阳淞.努力推动党史工作科学发展更好地为科学发展大局服务[J].中共党史研究,2009(3):4-14
⑤编辑部.习近平:充分发挥党史部门在党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党史文苑,2009(5):1
⑥柳建辉.党校系统党史学科发展的几个问题[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1):32-38
⑦梁怡.评析与利用国外中共党史研究成果的若干问题[J].新视野,2007(4):51-53
⑧张文灿.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0-144
⑨丁俊萍.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之断想[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6):4-6
标签:项目立项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论文; 中共党史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中国社科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