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发热是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以前者为多见。正常体温为36.0℃~37.0℃(腋温),可随年龄、昼夜、性别、情绪、饮食等因素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波动应在正常范围内。体温在37.0℃~38.0℃之间为低热,38.0℃~39.0℃之间为中度热,39.0℃~40.0℃之间为高热,超过40.0℃为超高热。
其护理要点是:
1、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来说,低热多见于结核病、风湿热、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中度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高热多见于急性感染;超高热多见于中暑等。高热病人应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每4小时监测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态等情况;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痛、有无呕吐、有无皮疹、咳痰颜色、大小便颜色等。应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后30分钟,要复测体温1次,以了解降温效果。高热和体弱、年老、心功能不全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2、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和饮食较差病人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注意少食多餐。由于分大量丧失或摄入过少,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对不能进食患者要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营养物质和电解质。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如牛奶、豆浆、肉汤等,适当多增加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和高热量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烟酒、狗肉、羊肉、牛肉、烧烤、火锅、咖啡等;成人每日进水总量不少于2500毫升。避免让病人出汗过多。
3、口腔和皮肤护理:发热病人由于水分丧失较多和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加之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口腔炎和口腔粘膜溃疡。所以要在清晨、餐后、睡前协助病人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口唇干裂者可涂润滑油保护,让病人感到舒服而防止口腔感染。高热病人在退热时往往有大量汗出,导致皮肤和被服潮湿而细菌滋生,故要及时擦干皮肤汗液,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等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既可防止皮肤感染,又能够预防感冒。
4、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应该作为首选的降温法。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给予温水擦浴,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体温超过38.5℃,可给予冰袋冷敷(大动脉血管处),体温超过39.0℃时,可用酒精拭浴,酒精拭浴的目的是通过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而吸收带走大量的热来降温的。用于擦浴的酒精每次用量200ml~300ml,浓度以30%~50%为宜。方法是:让病人脱去上衣,先露出一侧上肢,下垫大毛巾,将浸湿的酒精纱布拧至半干,折成条状缠在手上,自颈部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腋窝擦至手心,边擦边按摩,然后用大毛巾擦干皮肤。每侧上肢擦约3分钟,再擦对侧。然后再从颈椎以下擦拭到整个背部。再从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再从大腿根部沿大腿内侧擦至踝关节。需要注意的是擦拭时不可用力太重以免擦伤皮肤,新生儿和对酒精过敏的禁用。
论文作者:姜铁翎,张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病人论文; 体温论文; 高热论文; 酒精论文; 皮肤论文; 口腔论文; 多见于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