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电力线路架设过程中的主要支撑,铁塔在整个电力传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电力线路施工中,铁塔基础施工的工作量较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本超过了整个输配线路架设工作的五成以上。铁塔基础施工能够对后续电力传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只有强化施工过程的控制,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才可以确保电力能够稳定安全传输。而随着人们对电力需要的不断增加,输配线路施工环境也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就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展开详细论述,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我国电力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能够对电力线路能否正常输配电产生直接影响,而电力铁塔是整个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载体,因此提高电力线路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在于强化铁塔基础施工的质量。就当前实际状况而言,铁塔工程施工依旧存在大量施工难点,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技术手段。基于此,如果想要切实提高铁塔基础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全面掌握相关施工技术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施工的质量。
1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1基坑开挖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过程中,开挖的方式以及顺序一定要和设计方案保持一致。同时,开挖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严禁超挖、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在保证周边环境与支护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落实土方工程的验收工作。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坑底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待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开始垫层施工。
1.2验槽
验槽的主要内容包括:(1)核对基坑开挖的深度与规模是否符合设计标准;(2)核对地基土的实际分布状况是否和事前的地质勘探报告相同;(3)检验地基土的承载力是否达到相应要求;(4)检查基坑范围内是否存在地质缺陷状况。验槽工作结合且合格之后,为了避免基底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空气环境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及时对其实施垫层封闭处理。
1.3模板工程
(1)模板选用过程中,必须确保选用的模板在结构以及构件等方面都满足工程设计标准规范,同时还需要保证钢板模板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刚度等满足承重的最低要求,同时拆卸工序比较简单,并自带保护层。(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坍塌度、水灰比以及配合比等进行严格的实时监测;同时,确定合理的振捣力度对混凝土实施振捣,并将混凝土表面附着的多余水分及时清除。(3)质量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铁塔基础的地脚螺栓、立柱标高、钢筋方位、对角线、模板支顶等进行监测以及适当调整;并且在此过程中做好各方面状况的记录工作,从而为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有力依据。(4)试块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在正式施工之前,开展混凝土试块制定的预实验,根据实验的结果对实际施工使用混凝土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4钢筋基础工程
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对钢筋出产检验报告以及产品合格证等进行仔细审核,同时监理部门需要随机取样进行二次复检。需要焊接的钢筋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同时也需要实施见证送样处理。钢筋各方面参数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到实际施工中。钢筋的接头应当尽可能放置在受力较小区域;同一竖直方向受力钢筋的接头数量不能超过两个;钢筋弯起点与接头末端之间的距离需要超过钢筋自身直径的十倍以上。钢筋焊接过程中,需要把同一构件内存在的全部焊接钢筋头错位摆放,同时确保任意一处的同根钢筋上都没有多余的焊接接头。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需要把预应力区与非预应力区的钢筋受拉区严格控制在25%-50%之间,把焊接接头放置在受拉最小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检验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焊接接头以及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外观与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1.5混凝土工程
(1)砂、石料以及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之后,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要求对各种原材料的出产检验报告以及产品合格证进行仔细检查,同时需要经过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核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实际使用。(2)混凝土浇筑以及运输过程的间隔时间均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同施工段混凝土浇筑需要保持连续性,同时需要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筑。(3)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需要有理有据,具体方位需要在施工技术方案中明确划分,同时尽可能设置在受力较小的区域,便于后续施工。处理施工缝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将表面浮浆以及松动石凿除,接着洒水湿润,然后摊铺一层比原混凝土等级高一级的水泥砂浆,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4)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工作人员应当对各桩与基础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其跟开的确切位置、关系等实施严格检查,确保底层垫层的规模、大小以及顶面的相对高度差均满足相关规范标准。浇筑过程中,应当使用搅拌机提前搅拌出足量的振捣混凝土,且需要确保浇筑的连续性。(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结合施工技术方案对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未达到相应强度时,不能加上负载。
1.6地脚螺栓施工
(1)铁塔地脚螺栓安装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对螺栓的长度、直径、大小以及规模等参数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方案,对铁塔不同区域的地脚螺栓进行仔细安装。(2)结合施工设计中对于基础顶面高度以及基础中心桩的相关要求对地脚螺栓外漏的高度进行适当调整。
2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正式施工之前,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混凝土原材料的准备。对各种基础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结合施工方案对各种基础材料进行合理规划与分类,以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质量问题,从而影响铁塔施工的质量。
(2)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工,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将足量的施工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存放在制定仓库中。为了避免材料在闲置阶段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质,施工人员还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防雨、防潮以及防腐等。
(3)施工人员还需要对铁塔基础实施必要的护理。
(4)施工人员在对具备垫层的现浇基础实施找平测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浇筑混凝土之前与之后的找平测量。为了进一步确保铁塔基础的施工质量,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适当增加终端塔以及转角塔线路外角在基坑中的深度。
(5)正式施工之前,现场施工人员还需要提前对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以及工程自身规模等因素。以此为基础,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切实提高铁塔基础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电力线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塔基础施工的质量能够直接决定电力线路电力输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状况,针对当前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对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切实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冬冬,宋增健.刍议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通讯世界,2017(10):139-140.
[2]陶达夫.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把关[J].通讯世界,2014(02):86-87.
[3]王朝刚,李平乐.议电力线路铁塔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19):227-228.
论文作者:李升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铁塔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电力线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