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观察与冷静回应:对当前美国与中美关系外交趋势的几点看法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冷静观察与冷静回应:对当前美国与中美关系外交趋势的几点看法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对当前美国外交动向和中美关系的一些看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关系论文,美国论文,动向论文,外交论文,冷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渴望与失望

二十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扔了两颗原子弹,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冷战持续了近五十年。九十年代初,冷战结束,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感到由衷的高兴,普遍渴望一个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来临,希望在进入二十世纪时,世界不再是一个乱糟糟的、仍然没有安全感的世界。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ASEM)应运而生,寻求建立“大家庭精神”和“平等的伙伴关系”,引导世界向着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方向前进。

但令人失望和不幸的是:

1.冷战思维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相反,还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文明冲突论”之类的论调不断从大洋彼岸向全球传播,为新冷战鸣锣开道。

2.霸权主义的幽灵并未因一个霸权主义国家的解体而随之消亡。新的霸权主义因为没有争霸的对立面而变得不可一世,到处游荡,指点他人江山,而且更加肆无忌惮,更具冒险性和侵略性。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就是这种新霸权主义的产物——或者说就是掩盖这种新霸权主义的几面并不光彩的旗子。

3.军火工业集团迫切需要一个“持续的动乱年代”。冷战结束了,如果世界各地“热点”也随之降温,军火工业就势必会萧条。如果世界真的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那简直就是它们的末日来临。军火工业集团的利益驱动着他们的代理人和“朋友”逆潮流而动,人为地播撒新冷战的种子,制造和挑起事端,甚至煽风点火,发动热战。

以上这三个“不幸之点”是客观存在的,活生生的。它们相互关联而又互为因果。我们观察“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动向,不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小布什政府,也不论是从战略高度还是从策略深层,都离不开这一大的背景。而正是这一大的背景,同世界各国人民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愿望形成了巨大反差,构成了新世纪之初的主要矛盾。

还是要从克林顿谈起

克林顿上台之时,正是苏联刚刚解体之际。克林顿面临历史的机遇: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将如何处理“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他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向二十一世纪?

克林顿上台后也做过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事,如1993年他提出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APEC大家庭”,1997年他倡议与我国“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等。但克林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人,他是代表美国统治集团利益的,他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很清楚,用他自己和美国媒体的话来说,就是要实现“美国强权之下的世界和平”;这个世界“只能有一个领导”,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绝不允许出现可能向它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一句话,就是要独霸世界。为此,克林顿在执政八年期间,外交上有一系列战略考虑和部署,有的已付诸实施,其中最主要的有:

1.宣传“至高无上的”美国价值观,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和“全球民主化”等口号,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据此在科索沃等热点地区推行新干涉主义。

2.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行“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即经济上的“美国模式化”。

3.在欧洲地区推动北约“东扩”。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后,北约本已失去存在的依据,但为了确保其霸主地位,美国要进一步挤占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一方面使北约的性质由“集体防卫”转变为“主动干预和预防性进攻”,一方面接纳一些前华约国为新成员。

4.在亚太地区推行“西进”政策,同日本签订了“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把“防卫合作”的范围扩大到“周边地区”,并对是否包括台湾的质疑故意采取“模糊政策”。苏联解体后,日美防卫合作协定本也失去存在的依据,但由于前述“三个不幸之点”的驱动,美国反而将之强化,使之成为“东方的北约”。不仅如此,克林顿政府还计划搞“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甚至企图把韩国和中国台湾也纳入,使日美双边联防扩大为多边联防。其战略目标何在,不言自明。

克林顿执政八年在外交上的这些部署,实际上已为美国推行和维护全球霸主地位从战略上开了一个头,或者说奠定了基础,为小布什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

小布什如何接受这份“遗产”?如何动用?这正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小布什“三板斧”激起千层浪

小布什上台伊始,在外交上便大刀阔斧,四面出击。他迫不及待地下令轰炸伊拉克,中断了同朝鲜的会谈,对韩国的“阳光政策”大泼冷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为推行导弹防御体系大造声势等等。在对华关系方面,由于撞机事件的引发而耍得更是热闹和咄咄逼人。他不顾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美国历届政府的承诺,甚至不顾美国的国内法,大幅提高对台军售,扬言“要尽一切可能”“协防台湾”,允许并提高陈水扁“过境待遇”,主动在白宫接见达赖等等。美国一部分主流媒体更是兴风作浪,为之造势,甚至不顾基本事实,蓄意误导,硬说中国已取代冷战时期的苏联而成为对美国的主要威胁;美国战略中心要东移,关岛部署重兵,中国是头号敌人;冷战的前线已推到了中国沿海。不一而足,煞有介事。一时间,好像“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十一世纪刚开始,地球上就要变天了。

这“三板斧”并非偶然

小布什砍这“三板斧”并非是一种随意性的外交行动,而是有缘由的。

1.共和党是冷战后首次入主白宫,还未尝过“一霸天下”的威风。突显“一霸雄风”,压过险些把他击败的民主党,以示超人的果断和强硬,符合共和党的理念,也符合小布什的性格和心态。

2.大选中军火工业集团和石油集团大力支持小布什,现在强烈需要“回报”。

3.小布什领导班子中的共和党右翼保守势力推波助澜,里应外合。

这“三板斧”表明,小布什接过克林顿的“遗产”,但动用时要打上他自己的印记。

历史上,老殖民主义打开殖民大门和横行世界的主要法宝是:“宗教&鸦片+炮舰”。克林顿政府推行和维护新霸权主义的主要法宝是:“(美国)价值观&(全球经济)一体化+导弹(威胁和使用)”。现在小布什政府强调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第一,推崇威慑力量,实际上是试图改变克林顿三个法宝“公式”的优先次序,使之成为“导弹+价值观&一体化”。战略目标并未改变,但战术运用显然不同了。就好像一个继承人在拿到“遗产”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进赌场大赚一笔。殊不知,如不小心节制,也可能是另一种命运:输得很惨。

全世界都在说“不”

克林顿执政八年,由于他逆时代潮流而动,奉行“东扩”、“西进”政策,推行“新干涉主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是不得人心。小布什变本加厉,不顾各方利益,唯美独尊,把单边主义强加于人,其后果不难想象。他上台还不到半年,在国内支持率已开始下降,不仅民主党和一些主流媒体批评他,共和党内也颇多异议,开始闹“地震”,致使失去在参议院的多数党地位以及外交和军事两委员会的领导权。在国际上,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已遭到包括其他签约国在内的各国指责。小布什政府到处兜售的导弹防御计划,和者甚寡(只澳大利亚和印度很少几家例外),不仅俄罗斯和中国反对,美国的盟国也普遍以各种方式对美国说“不”。不久前在联合国两个重要委员会的选举中,美国惊人地落选,不少盟国不投美国的票。至于美国对我国的强硬无礼做法和对台政策,更是不得人心,连美国去年参加总统竞选的布坎南(此人对我们谈不上友好)也不敢苟同,很多有识之士批评小布什政府错误估计中国的形势和政策,美国的基本利益。

不妨听听老人言

面对国内外一片说“不”的声音,小布什政府下一步怎么办?这“咬金三板斧”过后还怎么样?怎么耍?要不要调整自己立足的重心避免摔跤?人们正拭目以待。不过我想,小布什和他的领导班子如果能听一听美国外交元老乔治·凯南的呼声,也许是有益的。

乔治·凯南是冷战时期“遏制”政策的倡导者,现已九十多岁。他在世纪末的一次公开谈话中,入木三分地批评美国唯我独尊,把自己看成世界“政治开明的中心”和“导师”。他说,“单纯靠军事力量即使优势极大,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成功。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其军事力量有多大”。他奉劝美国,“最好把对领导世界的可能性的梦想和愿望缩小一点”,“美国实在并不那么伟大”。

乔治·凯南的经验之谈当时是针对克林顿政府说的。现在对小布什政府可能同样有用,甚至更有“警钟的作用”。

骆驼队还是要继续前进

面对小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外交,我不禁想起不久前西方某政要在一次午餐会上的讲话。他说,现在西方媒体有很多议论,对中国指手画脚,鼓吹“三独”(指台独、藏独和疆独),宣传“中国威胁论”,甚至说美国已把中国当成头号潜在敌人,等等。这很刺激你们的民族感情,你们听了可能很不舒服。我希望你们能冷静对待,千万不要上当,被“引入歧途”。他们这是“请君入瓮”啊!你们不能“对号入座”。我观察中国已有多年,我觉得你们的路子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再过七、八年,或者说十年,中国经济将有更惊人的发展,一定会强大起来。到那时,目前这些反对中国的议论都会烟消云散。

这位客人的讲话很符合西方的一句格言:尽管狗在叫,骆驼队还是要继续前进。

事实上,邓小平同志生前就一再提醒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一定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要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我想,这正是我们当前应采取的方针。目前这一点小小风浪吹不倒我们,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不轻易动摇。

诚然,中美之间确有诸多分歧与争议,有些是原则性和对抗性的。但中美之间也有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并不注定是敌人,问题在于如何从战略高度去求大同,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如何正确看待对方。

美国政治分析家、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说得好,相信冲突不可避免的想法本身就是冲突的根源,“我们现在若是把中国当敌人,我们可能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我很欣赏他这一观点,但我觉得这还不够。我认为,只有把中国如实地当作合作伙伴,至少是潜在的合作伙伴,美国才能真正避免制造一个敌人而交一个朋友。克林顿总统主张要同中国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至少在客观上符合我们的希望,有利于中美关系求同存异和良性发展。据我观察,我国目前对小布什政府诸多行为采取高度容忍和克制的态度,主要是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顾全中美关系的大局,以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我们对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仍然是“增进了解,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希望美国方面能注重事实,也以大局为重。如果有人认为这是软弱可欺,那就看错了天气,打错了算盘。到头来倒霉的可能是他们自己。在牵涉到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问题上,中国是不会含糊的。

标签:;  ;  

冷静观察与冷静回应:对当前美国与中美关系外交趋势的几点看法_乔治·沃克·布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