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翻译的原则和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方向论文,原则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翻译历史从佛经翻译算起,至今已经有1990余年了。所译书籍,浩如烟海。其中绝大多数译作是好的,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翻译可以说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各民族的文化、科技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翻译的作用如此之大,翻译所产生的影响如此之深,那么,我国目前图书翻译的现状如何呢?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图书翻译的数量和品种都较前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关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艺等译作数量激增,为振兴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有关我国各方面的翻译作品也不时出现在域外某些国家的图书市场上,为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的图书翻译出版存在着几个突出的矛盾亟待解决。
1.一方面外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盲目出版、选题重复撞车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急需的反映当代国外科技成果的图书、科普类图书等的翻译出版不足。
翻译外国文学名著,广采各国文化精华,对发展振兴我国文化有重要意义。让中国了解世界,也是我们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盲目重复地出版外国文学名著(例如《红与黑》就有17个版本),为经济利益所驱使,将外国文学名著排列组合在不同套书、丛书版本中,不仅使重复出版这一顽症更加严重,而且由于译作水平良莠不齐,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误人子弟。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对重复出版危害性的认识,二是行政干预,从制度上卡死重复出版。
对于反映国外当代科技新成果的图书和科普类图书,应引起足够注意和及时引进翻译出版,因为我们要赢得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
2.引进型“外译中”图书与外向型“中译外”图书的出版及宣传,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存在比例失衡的问题。
中华民族不仅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是谦虚好学的民族,加之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因而大量引进翻译国外图书,其中尤以语言工具书、文学、学术名著类图书居多。例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目前已出版260种,2000年以前要再出100种。这套丛书被誉为“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基本建设意义的重大工程”。自1982年首批丛书出版以来,有关领导和专家予以充分肯定。后起之秀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也在引进和翻译方面大显身手,自1983年签订第一项涉外图书出版合同以来,至今已有国际合作项目400种,其中引进版权(含合作出版)300余种,售出版权逾100种,合作伙伴遍及欧、美、澳和东南亚等地。
从以上例子不难看出,引进型与外向型在规模和数量上的严重比例失衡。比例失衡也可从国家版权局1997年对全国各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版权贸易的统计数字略见一斑。1997年通过出版社开展的版权贸易涉及图书共3397种,其中引进图书版权3075种,输出版权322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版业和翻译界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这种比例失衡的严重性和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因而,1996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牵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参与的《大中华文库》丛书计划已经启动。这个项目被新闻媒介称之为“一座跨世纪的辉煌文化桥梁”。《大中华文库》(共约100种)收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进行加工翻译。首先译成英文出版,随后还将陆续安排出版法语、俄语、德语、日语和西班牙等语种。这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是深层次的对外宣传工作,又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意义深远重大。我们就是要一方面引进一切为我所需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的创造特长积极传播到域外去,在这一来一往中发扬优势,壮大实力,推进文明,造福人类。
3.现有的译文图书中质量平庸者居多,真正的精品相对太少。
不可否认,我国翻译界有一支思想和业务水平均属精湛的队伍,他们在各个领域内已经为我国的图书翻译出版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今还在努力不懈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着更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译者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译文图书编辑把关不严,致使有不少平庸甚至是败笔的译本出现。正如翻译家姜椿芳先生指出的:“近年来在一些译本中,特别是赶译、抢译的所谓畅销书中,出现了不少错误,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粗制滥造。有的翻译书籍或报刊文章,译笔似乎流畅可读,但经不起检查,一对原文,错误之多,简直令人吃惊……”现实也确实如此,不可等闲视之。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译者和编者双方的翻译水平,二是严格把关,无论是谁的译作,只要不符合出版规定,达不到出版水平的,一律不开绿灯。
(二)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而对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图书翻译工作当然也不例外,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原则,努力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新贡献。
图书翻译工作是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翻译工作也应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引进、传播,凡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坚决拒绝翻译出版,不让那些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污染人们精神思想的愚昧、迷信、色情、暴力甚至有损国家形象的译作出笼。图书翻译工作也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努力地去实现文化建设这一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也是图书翻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