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的状态以及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开始重视自己生存环境景观的发展状态。而在我国的城乡比例中,乡村占有的比重要更大一些,我国快速的发展也给乡村带来的巨大的机遇与改变。乡村纯朴、自然、真诚等特质,给园林景观设计者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发挥空间,既展现了乡村景观的特色,也充实了园林景观的设计空间。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入策略
1乡村景观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地理学方面,可将景观分成三类,即自然、乡村与城市。其中,自然景观指的是大自然中没有经过人工处理的景观;乡村景观即田园风光,它包含人文与自然两种要素,处在自然与城市两类景观之间;而城市景观则是将建筑作为主体的景观。对于乡村景观,其自然景观指的是没有受到人类太大干扰和影响的景观,比如乡村中繁茂的树木、潺潺流水与连绵起伏的山川,自然景观具有一定地域性;而人文景观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包括村落分布、耕地、牲畜、各类工具,其中以村落与农牧为主。人们在传统的农业活动过程中无意识的开发出了乡村景观,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象,在生产的基础上,营造一种自然美,充分表现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生态文明,无论是乡村的阳光还是成排成列的天地,都能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保护,彰显出生态自然具有的重要性。从城市发展角度讲,乡村景观包含了它最缺少的部分,即人在建设城市与发展城市时破坏掉的那些传统文化。如今,许多乡村由于和城市工业化相距很远,所以当地的历史与地域文化可以得以保留,这是人类文明重要要素,必须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2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原则
2.1协调原则
在融入乡村景观的过程中,从某方面而言,相比城市园林的多位一体,不同区域的乡村景观其具备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它们更加贴近自然,能带给城市居民不一样的视觉享受。但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因为两者存在本质区别,以此倘若相关机构未能对处理过程进行很好地处理,则不仅会降低融合效益,甚至还会对城市整体形象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将其融合的过程中,相关机构和主管部门需要遵循协调性的原则,即设计人员在此阶段内要注重保持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内其他景观之间的协调性,在保证整体设计风格统一性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融合。
2.2开放式原则
在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的过程中,“开放式”也是设计人员必须秉承的融入原则,即在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打破传统乡村景观形式上的限制,在表现形式上保证乡村景观符合现阶段大众的基本审美观念,为其更好地融入奠定良好的基础。乡村景观作为田园艺术的一种表现,相比风景园林而言它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各类山水风景,同时还涉及农作场景,因此在将其与风景园林进行融合过程中,为从根本上体现乡村景观的美感与艺术表现力,将农村场景适当地加入风景园林中对于强化公众的田园情怀是十分有利的,除此之外,为达到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相辅相成的融合目的,在具体设计规划时,相关工作人员可基于实际设计需求,随意自由化地布置乡村景观。
2.3因地制宜原则
在对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进行融合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在设计时从实际出发,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适当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向受众呈现出当地乡村景观的特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策略
3.1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深化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文价值
乡村的文化记载着乡村的发展历程。当前乡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个乡村的面貌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很多乡村都建造了砖瓦房,但是乡村人们居住的传统建筑——茅草屋还有所保留,成为乡村文化的缩影。对此,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这些乡村的历史文化元素,在设计过程既可对乡村历史加以保留,又可将其文化加以传承。例如:某城市园林在设计过程,将园林规划到城乡结合的边界位置,保留了结合位置的乡村茅草屋景观,让人们身处园林景观当中,可观赏到更多的乡村文化元素。同时在园林道路规划环节,使用乡村建筑和耕地的形式,将园林中的游乐区设计成“农家乐”,人们可在其中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同时,还专门在园林中开辟出民俗景观区,将具有乡村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的事物进行展示。人们身处景观当中,即可体验到乡村的文化和历史气息。在乡村历史和文化的融入下,突出了风景园林设计的独特性,同时对乡村文化和历史加以传承,防止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乡村文化消亡。
3.2设计生产体验区域,延续农耕文明的传统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开辟生产体验区域,让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乡村生活,在劳作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城市居民每天生活固定的框架中,对于乡村文明知之甚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乡村体验,在生产生活中丰富人生经验,提升思想认识,充盈精神生活。基于此,设计者可以设计农业体验馆、农业体验园等,为游客提供直接接触农民、土地、自然以及农耕文明的机会。在生产体验区,游客能够真实地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转变对农业生产的偏见,在自然环境中体会人与自然的互动与交流,回归农耕文明,在体验中得到身体的锻炼与精神的升华,从而让农耕文明在后工业文明中得以延续。
3.3加强景观管理规划,体现乡村风光的审美价值
当前,一些风景园林在规划过程中,对于乡村景观的开发缺乏规范性,甚至将无序、随意作为凸显乡村景观特色的方式,这样的运行管理必然会影响乡村景观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在热度过后,造成景观的凋零与破败。针对此,相关部门应做好乡村景观规划,加强相关基础设置建设的同时,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方案,让乡村风光不仅体现出审美价值,也能够在规范中得以有序运行,从而实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持续发展。
3.4平衡经济与生态的关系,实现风景园林的科学规划
在园林规划环节,设计者将乡村生态融入其中,使用乡村的经济形式,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园林风景,既展现出园林的设计特征,又展现出园林具有的生态性。例如:某景区属于自然景区,面积较大,游客游览过程从山脚到达山顶要花费三天的时间。大多游客来到该景区游玩时,难以在一天之内游览完毕。同时景区沿途经过村庄。对于该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者将乡村生态元素融入其中,为游客打造吃、住、行一站式游览服务,让游客体验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为身处喧嚣城市的人们提供了静谧的游玩环境,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园林设计过程应用乡村生态元素,这些是城市人们在日常生活难以体会到的。通过将乡村的生态特点应用到园林景观规划当中,对园林景观合理规划,促使园林设计与园林效益等方面共同发展。通过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方式,将乡村景观合理融入其中,可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将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减小,展现出园林规划过程乡村景观应用的重要价值。
4结语
当前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提高,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设计者应结合乡村景观的主要特点,充分将乡村的历史文化、田园风光农耕景观以及生态元素等应用其中。丰富园林设计形式,展现出乡村景观在其中的应用价值,助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为人们打造出更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形式。
参考文献:
[1]苏丹.乡村景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9):175.
[2]徐微.关于风景园林规划标准及设计中的乡村景观价值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24):249-250.
论文作者:朱宗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城市论文; 风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