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大自然探索活动——城市幼儿园自然探索活动实践与思考论文_龚文秀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610066

摘 要:幼儿天生喜欢探索,她们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了解这个世界。基于儿童为本的理念,我们更加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尊重幼儿的天性。从幼儿的生活中去寻找适宜、有趣的探索活动。让神秘的自然科学探索活动更加接近幼儿的生活,让这些神奇的现象成为幼儿随处可见、可观察触摸到的。

关键词:自然 探索 思考

幼儿天生喜欢探索,她们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感知、了解这个世界。可是由于生活在大都市,出行都是坐车,每天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除了在入园离园的路上眼前一晃而过的花草,孩子们真正亲近大自然的时间有多少呢?我园基于培养“完整儿童”的理念,在探究活动中追求环境的真实性、幼儿的参与性、老师的支持性。让神秘的科学探索活动更加接近幼儿的生活,让这些神奇的现象成为幼儿随处可见、可观察触摸到的。

一、打造自然、生态的室内环境,将自然搬进教室

1.利用自然材料创设室内墙面环境,让自然无处不在。几根枯树枝、几片树叶、凋零的花朵、捡拾的贝壳、果实,以前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不起眼的东西,现在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里都能发现这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材料。有的班级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出去收集的枯树枝,师幼共同打造成为了一片森林墙,主题墙中的小动物们若隐若现在不同的地方,仿佛大家置身于绿色森林里。有的是老师和孩子们从农村带回来的稻草、小麦杆作为主题墙的小屋顶,并在一些边角用稻草做成可爱的造型,感觉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小朋友们可以近距离地感知这些农作物的茎叶,观察小麦和稻谷最初的样子。原来五颜六色的无纺布、卡纸、色纸变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随着季节的变化,主题墙的材料也跟着变化。生态、动态成为了环创的主题。

森林主题环境

2.利用自然材料创建学习区区角游戏环境,让材料更具可操作性。在我园的区角材料投放中我们尽可能考虑到材料的低结构化、原始性、多变性等原则,我们选择自然材料投放到不同的区角活动中,让材料不再称为摆设。

数学区:不同颜色的豆子、树叶,不同大小的石头、树枝正好可以让幼儿进行数数、分类、排序,比较大小、长短等;树叶、树枝、雪糕棒等材料幼儿进行自然测量;树枝幼儿还进行图形的拼摆和图形的组合分解游戏。老师还将废旧的麻将凉席的小竹牌拿来进行简单的涂色、标注数字,幼儿进行点数、数的分解与组合、单双数、相邻数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乐此不疲,将枯燥的数学区角游戏变得生动有趣。

科学区:幼儿将捡回的树叶、花瓣进行脱水处理,制作书签;将树叶、花瓣、小草等进行捣碎取汁做印画、涂色,探索绿叶素等。小朋友们将春游时抓到的蝌蚪等带到幼儿园,观察蝌蚪吃什么、它们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蜕变的……在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到桑叶、榆树叶、樱花树叶的不同;还发现了蚕宝宝不能吃有水的叶子不然会拉肚子;蚕结茧需要给它们重新搭建家;蚕宝宝结茧后会变成飞蛾……幼儿用自己的双手、耳朵、眼睛去感受着每一种材料带来的惊奇和惊喜。

美工区:厨房丢弃的菜根、黄叶、菜头成为了美工区的新宠。孩子们用切下来的菜头进行蔬菜印画,既避免了平时蔬菜印画的浪费又将厨房的垃圾有效利用。家里吃的各种豆子、坚果壳、水果的籽、在路边捡到的小叶榕的小果子成为了拼贴画的好材料。用开心果壳拼出的发饰是那样的美丽动人;用豆子拼出的熊猫如此栩栩如生;树枝和彩泥的搭配赋予了枯萎树枝新的生命。每一位幼儿将自己手中毫不起眼的自然材料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佳作。

彩泥树叶装饰开心果创意画

除了每一个区域的活动,幼儿创造性地将区域材料进行流动。比如:树枝、树叶、石头、果壳等最原始的状态投放在区角,既是孩子们的美术材料,又是数学区的图形搭建、瓶贴、分类比较的材料,还成为了沉浮、重量科学区的探究材料。幼儿用树叶拼贴做成不同的造型,同时又将这些树叶作品投放到语言区进行创编、讲述;到了科学区成为了皮影游戏的道具。通过不同活动幼儿对材料的多变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3.利用自然材料丰富角色游戏环境,让游戏更加真实化。我们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能够更有趣味性、真实性、操作性,自然材料成为了角色游戏的重要材料之一。

婴小班我们和孩子一起搜集了丰富的自然材料投放到餐厅和娃娃家游戏中,如:做面包、饼干的材料我们换成了泥巴、面粉等真实可操作的材料,幼儿在一揉一搓、一压一团的动作中手部力量和手指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

中大班幼儿的餐厅厨房游戏我们更多地投放自然类材料,完全由幼儿真实操作。如:幼儿自己采摘、搜集厨房剩余的蔬果,自带等方式将蔬菜、水果等作为餐厅的原始材料。有的用削皮刀努力地将皮削干净,有的用塑料小刀切着蔬菜;有的用蔬菜进行颜色的搭配拼盘,有的用蔬菜、水果进行糕点的点缀,有的用蔬菜汁做花卷、馒头……每个孩子都显得那么地认真、忙碌,真正感觉走近了一个即将开始大餐的厨房。

探究活动无处不在,当孩子们在用小刀去切不用的蔬菜时,他们可以感受蔬菜的不同形状、横切面的不同纹路,感知蔬菜的软硬程度,探索不同的蔬菜怎样摆放更加好操作而不容易滑动。在削皮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原来蔬菜有的是可以削皮的,有的是不用削皮的;有的皮和里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的皮很容易就脱落了,有的需要使劲才能把皮削下来。

4.利用自然材料美化走廊,感知材料的多变性。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中,除了班级教室的环境打造,我们积极利用每层楼的走廊墙面为幼儿打造自然生态的室内环境,让幼儿感知大自然中材料的美。如我们利用树叶、树枝、草叶进行涂色、拼贴做成不同的主题画;用树桩、石头、草皮摆成不同的童话场景,让幼儿在每天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艺术造型美。

旋转楼梯主题故事 楼梯前面的美工作品

二、打造丰富、多元的户外自然环境,拓展探索的空间

1.开发与利用种植园地,绿化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指南》和《纲要》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种植园地、绿化地是我园户外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资源,是幼儿每天都会去探索的自然环境。

我们将五朵金花浓缩到了我园的种植园地中,菜园地里一年四季播种着不同的蔬菜;夏秋两季的果树硕果累累,诱人的果实挂满枝头。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成为了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从每一颗种子的播种、发芽、开花、结果到最后的收获、成果的分享都是孩子们的全程参与。看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播下一粒粒种子,每天到种植园地期盼着种子的发芽,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这一花一草、一树一叶的生长过程;激烈地讨论着为什么有的小苗死掉了,有的蔬菜需要搭架子,有的蔬菜长在藤蔓上,有的长在泥土里……孩子们每天都有着新的发现,每天都有着不同的问题。学习与发展,惊奇与欣喜无时无刻地出现在每个孩子身上。

2.充分利用沙水区开展探究活动。玩沙、玩水相信是每一个孩子都喜爱的活动。你瞧,在沙池的一角一个小朋友正拿着一块磁铁在沙里搜索着什么,原来他发现了沙里还有一种小小的黑色颗粒可以被磁铁吸起来;有的正在拿着竹筛、网子、沙漏进行沙的过滤;有的正在努力尝试着把水管接长将水引进沙池,他们在探索什么呢?原来他们正在研究要做一座沙的城堡,可是干沙总是会散落,由做馒头得到的启示让他们思考沙和水一起,更加容易造型。孩子们的探究活动真是无处不在,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在他们的探究中被挖掘了出来,沙里的铁砂就是这位小朋友的专属发现哦。

3.蜂飞蝶舞,开展小动物探究活动。蚯蚓会冬眠吗?蜗牛有牙齿吗?蜜蜂是怎么采蜜的呢?……关于小动物现在幼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每天都能看到种植园地、园外的晚霞广场、水杉林里寻找小动物的身影。蚂蚁、蜗牛、蚯蚓、蝴蝶、千足虫、蜈蚣、知了不断地出现在小朋友的视野里,每天老师总会被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问得不知所措。幼儿百科知识、法布尔昆虫记、看这里系列丛书、地上一百层等书籍在老师和幼儿中间疯狂盛传。每天班级群里都有小朋友发现小动物的照片,他们说着自己的发现和困惑,群里大朋友、小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参与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参与就是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学习。大六班的小昆虫探索主题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课程由静态变成了动态,由平面引向了纵深。

4.抓住自然现象,开展探究活动。下雨时,幼儿们会穿上雨衣、撑开雨伞、穿着雨靴,来到操场、小树林听雨点掉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着雨靴使劲踩水发出的声音;感受双手接雨水的乐趣;感受一次次越过小水坑的惊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小朋友找影子、画影子,做皮影游戏。有风的日子拿着报纸、表演用的丝巾、丝带、废旧的报纸、塑料袋找风、追风、装风。有的模仿着风中飞舞的树叶、树、小草、花朵跳起了舞蹈。

我园的大自然探究活动正在幼儿的双手中生根发芽,在幼儿的双眼中蓬勃生长,根植于幼儿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小兰 挖掘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户外活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徐琳 环境与儿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J].幼儿教育,2008,(3),13。

[3]沈萍 幼儿园环境创设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4]程琳 让环境伴幼儿同行——幼儿园推动感区域环境创设初探[J].幼儿教育,2008,(3),38-40。

论文作者:龚文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神奇的大自然探索活动——城市幼儿园自然探索活动实践与思考论文_龚文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