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卫兵
(内江市资中县谷田医院 四川内江 641200)
【摘要】目的:分析阑尾炎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短(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TNF-α、CRP指标水平均较高(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CRP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于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血清炎性因子;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163-02
阑尾炎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对于阑尾炎患者通常采取手术切除方案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中微创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与传统开腹术式相比腹腔镜手术有助于规避术中切口过大和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高等缺陷,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然而该术式仍属于有创操作,将对患者产生应激刺激[1]。本次研究将重点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于阑尾炎患者胃肠功能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行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9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依次纳入到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19~64岁,平均(38.2±0.4)岁。对照组:患者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18~66岁,平均(39.1±0.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线性资料对比具有高度的均衡性,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术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局部麻醉,选择麦氏点或者旁正中位置处行一5~6cm长度切口,进入腹腔后探寻阑尾,对阑尾系膜进行充分游离,对阑尾动脉进行结扎。于阑尾根部采取双重结扎,对阑尾近端处大约5位置处进行阑尾切断。以碘伏和酒精对阑尾残端进行消毒清洁,完成后采取荷包缝合与包埋,最后以生理盐水对术野进行彻底冲洗,明确无出血情况后,可逐层闭腹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患者术中采取气管插管后麻醉,并保持头低而脚高体位,于患者脐部上缘处1cm做小弧形切口,置入气腹针后放置Trocar,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力为10~10mmHg。选择脐平面和右锁骨中线两者交点处进行戳孔,放置10mm的Trocar,以此作为术中主操作孔。另选择耻骨上缘3cm位置处戳孔并放置5mm的Trocar,以此作为术中副操作孔。于腹腔镜辅助下探察患者阑尾位置、周边组织关系等,采取电凝法对阑尾系膜和阑尾动脉进行切断。选择七号可吸收线对阑尾根部实施双重结扎,对阑尾进行切断后,对阑尾残端进行电灼止血。取出阑尾后,检查手术视野并关闭二氧化碳气腹,完成手术。
1.3 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的恢复情况,包括手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的恢复时间;(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包括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x-±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卡方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更短,并且两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前TNF-α、CRP指标水平均较高(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CRP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更优,且两组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x-±s)
组别例数TNF-α(ng/ml)CRP(mg/L)
手术前手术后手术前手术后
观察组4781.65±21.0650.24±16.5122.32±9.0610.46±3.26
对照组4780.96±21.1759.64±19.8621.97±8.9714.31±4.13
t值0.3564.9780.6345.193
P值0.0680.0000.0850.000
3.讨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一经确诊后需要及早采取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若患者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能引发阑尾穿孔及化脓性坏疽。一方面增加了手术治疗难度,另一方面容易引发相关术后并发症[2]。传统治疗方案多以开腹手术为主,虽然可取的一定疗效,然而开腹手术中创伤性较高,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高,且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而通过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助于降低术中操作的应激刺激,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3]。而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同时该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更短。这表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腹腔镜手术中对于患者机体形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所以引发的机体炎性反应相对更轻,因此患者术后TNF-α和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于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李全民.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急慢性阑尾炎患者血清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8,38(06):546-547.
[2]杨钰,姜春玉,郑广.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应激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1):2650-2652.
[3]欧有冠,朱蕾,吴海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02):165-168.
论文作者:陶卫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阑尾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炎论文; 血清论文; 因子论文; 术后论文; 切除术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