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迫在眉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员工能进能出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能增能减机制。以此充分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深化改革;
1 前言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要求,以人事、劳动和分配三者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涉及到用人管理、劳动关系、薪酬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事关企业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是目前国有企业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关键。
2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现状
当前国有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三项制度,但碍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维稳等压力,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仅停留在了纸面上,说得多做得少,基本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一是人事管理仍然套用行政管理模式,行政化色彩浓厚;二是企业市场化用工机制尚未形成,劳动用工存在能进不能出、人浮于事的情况,许多员工依然抱有“铁饭碗”的思想;三是薪酬分配能升不能降,关键岗位、高素质紧缺人才的薪酬水平低于市场化薪酬水平,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裕的通用岗位、辅助岗位员工的薪酬水平却高于市场化薪酬水平,“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问题突出。
3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充分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把职工的责、权、利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实现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谋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既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基础,更是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只有动真碰硬,企业才能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当前,要把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作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4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
4.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
干部“能上能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素质的关键所在。“能上”就是选贤任能,使能者得其位、尽其才;“能下”就是新陈代谢,优进劣退,是一种淘汰机制,更是一种活力机制。在干部选用上,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要畅通干部职业生涯成长通道,加强人员交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基本特征的干部选用机制,积极探索经营管理人才的聘任制和任期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在干部考评上,要坚持以业绩、能力和贡献为导向,做到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实行领导干部考核常态化、后备干部考核动态化,形成一套科学规范、运作有序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做到“上”之有凭,“下”之有据,充分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竞争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合理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健全员工能进能出机制
员工“能进能出”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在劳动用工上,企业要对标同行先进,做好劳动用工计划管理,科学设置岗位,推行岗位管理,优化企业用工结构,规范用工形式,畅通进出渠道,构建员工正常流动机制。一是全面掌握员工队伍现状,加大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减少辅助类人员比例,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二是把好新进员工入口关,对新进毕业生,要选择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高潜质人才,充实人才队伍;三是打开员工退出通道,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违反劳动纪律、工作敬业度不够、业绩贡献不大、素质能力不胜任等情况的员工,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给予解聘;四是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充分应用到薪酬激励、职位升迁等各个方面;五是营造“能进能出”的管理氛围,促进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逐步探索经营困难时期的裁员机制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的减员机制。
4.3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收入能增能减机制
收入“能增能减”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激发创造性的动力所在。在职工薪酬上,实行岗位工资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建立完善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将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与岗位业绩挂钩,分配向重点、关键岗位和一线艰苦岗位倾斜,调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以市场化为导向与经营业绩和岗位责任相匹配的内部收入分配体系。一是在工资总额限定情况下,注重优化内部分配结构,合理拉开不同人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骨干人才、一线岗位适当倾斜;二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合理设定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比例,形成灵活有效的收入调节机制;三是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全员的业绩考核两个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在薪酬上的应用;四是树立全面薪酬理念,除了物质激励外,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职工福利保障体系,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感情留人,以弥补由于工资总额管控带来的工资增长有限问题。
5 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需注意的问题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任重道远,推进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5.1 坚持市场导向,积极稳妥推进,做好制度配套
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设计和系统谋划。要认真研究所属单位情况,结合实际,统筹部署,循序渐进。在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的同时,努力推进公司治理、组织设计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实现协调配套,巩固改革成果。
5.2 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三项制度改革与激发职工活力相结合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提高对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职工理解改革,积极参与改革。
5.3 坚持将三项制度改革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相结合
严格掌握相关政策和规定,打破部门、岗位、身份的界限,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业务突出、职工公认的人员选拔充实进各级管理队伍中,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好地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云攀.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J].人力资源开发,2016,(12):155
[2]朱国俊.浅谈如何在国有企业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J].基层建设,2016,(23)
[3]谭丽霞.浅议国有钢铁企业三项制度改革[J].时代金融,2014,(18):127
论文作者:曹绪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制度改革论文; 三项论文; 机制论文; 国有企业论文; 员工论文; 职工论文; 薪酬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