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件小事--美国人民的公共道德意识_美国人论文

几件小事--美国人民的公共道德意识_美国人论文

几件小事——美国老百姓的公德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德论文,美国论文,几件论文,老百姓论文,小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从来没有到过美国的中国人,要理解真正的美国,比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欧洲的中国人理解德国或法国,似乎更不容易。在电视时代,人们了解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国家,主要是通过电视与各种传媒。我第一次去欧洲以前,心目中形成的德国人与法国人的印象,与后来真实接触到的相比,似乎没有太多的区别。在美国则不然,电视中的美国形象与实际的美国差异甚大。

也许是由于美国人在电视新闻与传媒中显得太咄咄逼人,美国人在电视肥皂剧中的形象太强悍猛烈,久而久之,一种固定的“美国人”的形象似乎就挥之不去。说实在话,我这次在美国本土看到的和接触到的美国人,与原先通过传媒所感到的以及与自己原先想像的相比,要更随和、也更亲切。也没有想到,一般美国人的生活竟然相当保守,绝非那么浪漫奔放。大多数近郊家庭晚上九十点钟就关灯入睡,汽车在旧金山郊外行驶时,车窗外的一家一家住宅灯光全无,所经之处,几乎就是一片漆黑。这种实际感受,与过去想像的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的夜总会相比,真可谓大有区别。

这种区别之所以产生,最重要原因是,真正的美国生活是如此平凡,以致美国的电视与其他传媒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不屑一顾。传媒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向人们灌输“人咬狗”式的新闻。浪漫的、奔放的、强悍而充满刺激的美国,是多元美国生活方式中的一个小部分,却占据了电视中的美国的一大部分,因而也成了没有来过美国的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国的全部或大部。传媒对一种文化的真实形象的不自觉的“扭曲”与忽略,同样存在于美国屏幕对真实中国的“扭曲”与忽略之中。这也许是当今世界文化碰撞中颇值得注意的问题。

美国人对陌生人信任似是一种习惯

一到美国,我特别感受到一般美国人的友善。到华盛顿的当天,我在地铁车站里看路牌,一位大胡子残疾人就走过来问我:“你是否需要帮助?”又一次,我正在街头寻找回旅馆的路牌,又是一个青年人迎上来问我:“你需要帮助吗?”这一次,我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帮助呢?”他微笑着说:“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出来你一定是在找路。”

刚到美国不久,有朋友问我,你对美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说印象最深的是没有想到美国普通人所显示出来的社会公德素质比我原先想像的要高得多。把美国小城镇说成是一个近似的礼义之邦,实在不算过分夸张,而小城镇恰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如果你在城市的大街上偶尔与一个陌生的行人目光相对,他或她会首先向你微笑。你的旅行包不小心碰到路上的行人,被碰的人居然会先向你表示歉意,甚至有时他会主动赶上来向你打个招呼。

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人对陌生人的信任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我在美国经常逛书店,有时从一家书店刚购了几本书,就进了另一家书店。为了避嫌,我往往会主动向店员说,这是我刚从其他地方买的书,是否可以放在什么地方?对方总会简单地说:“No problem,please come in.(没问题,请进。)”在麦迪逊如此,在纽约、旧金山,也是如此。

很难设想,在国民整体道德水准很低的情况下,人们对陌生人会保持这种信任。平日里美国人对于说谎者之所以不能容忍,是因为这种习性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上长期形成的互信构成最大的威胁。如果人们希望享受这种互信的风气给自己带来的方便与温馨,他就应自觉地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有一件我亲历的事就很能说明问题。一天,我与陪同翻译吴女士到达蒙大拿州的一个小城博兹曼,但我们的行李没有随机到达。当时已是晚上近九点,下一班飞机至少要第二天才到。整个候机室里剩下我们两个人,而在运送行李的传送带上,不知是哪位乘客的几件大行李还没有被认领,它们在传送带上不停地沉默地兜着圈子,没有人看守它们。此时如果有人顺手牵羊,把它们拿走,放到几步之遥的门外汽车上一走了之,实在是不费吹灰之力。可直到我们离开机场去旅馆时,那几件行李还在传送带上转动。吴女士告诉我,在美国乘飞机,行李被送到其他地方的事常会发生,但偷拿别人行李的事她好像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一件美国人自己绝不会注意到的小事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意义,对我个人来说意义重大。美国人对人的信任习惯与这个民族普遍的社会公德水平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民族的”民情,与制度结构的关系,往往也可以从这种小事中看出个大概。

有一次,我在博兹曼一家文具店看中了一架打印机,准备买下来带回中国。那位售货员小伙计得知我是从中国来的以后,马上对我说:“我建议你不要买,因为这些都是中国生产的,你回国再买肯定比这里便宜。”为了让我相信,他还特地把那架打印机翻了个身,让我看出产地的牌号。我确实感到很惊讶,他为什么那么为我考虑?做成一笔生意,对他和他的公司不是更好吗?他不这样提示我,不是也很对吗?人们总是说,商人都是惟利是图的,那么,这位伙计又惟什么是图?

我原来以为美国人缺乏人情味

我原先总以为,美国人缺乏人情味,因为商品化社会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特别冷漠。人们都是这么说,我想这也许是事实。然而,我遇到的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友善、温情却使我印象深刻。那次,我到华盛顿一家很大的书店去买书,看见在书店的一个角落,放着几排椅子,前面一张铺着台布的桌子上放着几瓶甜酒。显然,那儿正在举行一个家庭聚会,来宾有老有少,为了不影响书店的其他读者,他们的掌声很轻,笑声也很轻,但旁观者可以从这些笑声中听出一种特别的温馨。当然,美国很大,各种类型的家庭都会有,美国的破碎家庭也为数众多,但这书店中的家庭聚会却十分真切地使我把握到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我想这至少是多元的美国的一个部分,一个常常不为我们了解的部分。一小时以后,当我从书店的另一个角落重新回到那里,曲终人散,只有几个参加聚会的人还在那里轻声细语地互道平安。

我在黄石国家森林公园里,确实感觉到美国人的文明水准。整个森林公园数百平方公里,汽车所过之处,满目绿野,真正可以体会到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读到的“湖泊如镜”。在那儿,碧清的温泉冒着白汽,你可以透过泉水,看清水底下十多米深处的礁石。更使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四周是如此清洁,汽车在森林公园的柏油马路上开了整整一天,始终没有看到地上有一个烟头,一片纸屑。而且,所到之处,似乎也没有见到过什么清洁工人或卫生监督员。当我即将离开公园时,突然见到这样一幕情景:一个妇女让她刚会走路的孩子蹲下身去,把一张纸片捡起来,然后,这孩子蹒蹒跚跚地把纸片扔到几步路以外的废物箱里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除了我,谁也没有注意这件事。

另一件使我感到与中国非常不同的事,那就是美国的动物一点也不怕生人。一天清晨,我独自在查尔斯顿的一个教堂墓地散步。突然,一只小猫,不知从哪儿蹿了过来。它看了看我,一点不害怕,居然走近我,在我的裤脚边嗅了嗅,就与我玩了起来。为什么动物不怕生人?因为如果没有人对动物安全造成威胁,动物就失去了怕人的本能。不仅鸽子如此,甚至连黄石公园里的小松鼠也是如此。最有趣的是我们在傍晚的公路上,看到一群真正的野牛。它们慢慢悠悠地走着,公路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一动也不动地耐心等待着这些“贵族”,甚至没有人按喇叭。而野牛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依然慢悠悠地走着,仿佛这儿本来就是它们的世袭领地。面对这一场景,我内心油然产生一种感动,从中看到美国人身上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觉。

美国人是道道地地的政治动物

至少我认为,我亲身感受到的美国人的普遍守法意识、对人的尊重、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礼让,也许是美国民主生活得以支持的重要的因素,它们正是民主政治所需要的内在的精神素质。

一般美国人似乎不太关心政治,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恰恰是道道地地的政治动物,他们比其他民族更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约定俗成的习惯,去保护自己的权利与利益。与民主政治理论相比,美国人在内在的习俗中就有着许多对民主政治运作来说更为重要,更为珍贵的东西。

美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公德水平使我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教育普及、物质进步、都市文明的兴起,对于发展一个国家的民主固然重要,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充足条件,民主还需要更深层的道德因素的滋养与支持。

标签:;  

几件小事--美国人民的公共道德意识_美国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