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第二代双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检验结果以及辐射剂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不仅能有效检出患者的血管相关病变情况,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心律不齐、CT血管造影
二代双源CT序列扫描模式是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的非螺旋扫描方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辐射剂量对人体的伤害,但这种技术对患者的心律要求较高,心律不齐的患者一般不能应用该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1]。但近年来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临床上的投入应用,可有效解决二代双源CT序列扫描模式在心律不齐方面的局限性[2]。为了探讨分析二代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本文选取了我院近期收治的心律不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律不齐患者92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89岁,最小为35岁,平均年龄(57.43±8.97)岁。所有患者均为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或冠状动脉病变高危人群,排除已置入支架患者、屏气欠佳患者、行过冠脉搭桥术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均无较大区别。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二代双源CT扫描技术完成扫描,数据采集时间为75ms,扫描范围为头尾向自气管隆突下1cm至心脏下缘1.5cm,患者无需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并在注射完毕后应用3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在升主动脉根部应用Bolus Tracking技术,阈值达100Hu后延迟7秒钟启动扫描。其中对照组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法以及心电图脉冲放射剂量降低技术,全剂量曝光范围20%~80%R-R间期,准直64x2x0.6mm,层厚0.75mm,机架旋转时间为0.28s,心率依赖螺距0.2~0.5,管电流为320mAs,管电压为120kV。观察组采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扫描参数为准直64x2x0.6mm,层厚0.75mm,机架旋转0.28s,管电流320mAs,管电压为120kV。时相采集中心为每个R波后295ms,扫描时间为6~8s。扫描完成后分别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电脑上,应用三维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重建。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 ±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均可多方向地显示病变冠状动脉节段狭窄,同时也能准确测量管腔下在程度,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后,还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细节,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具体部位,测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观察组辐射剂量指数为(14.43±2.81)mGy,有效剂量为(4.03±1.02)mGy;对照组辐射剂量指数为(50.12±8.42)mGy,有效剂量为(12.03±3.92)mGy,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CT造影已经成为诊断冠心病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3]。常规CT血管造影诊断技术中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下临床上有大量的研究指出,常规CT的X线辐射不仅会对人体各项机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还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4]。所以如何通过影像技术检查准确地诊断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同时又能有效降低相关不良影响,是当下临床研究的重点。二代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新产物。该技术通过前瞻性心电触发非螺旋扫描可有效降低常规CT扫描所产生的电离辐射量,同时应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弥补了前者在心律要求方面的缺陷性,从而对于心律不齐患者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二代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中,不仅检查效果良好,同时辐射剂量低,对患者机体伤害小,更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等.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2-13.
[2]赵焱,陶定波.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50-56.
[3]张军,潘嘉伟,于向荣等.4D-CT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3):260-263.
[4]张军,王剑虹,刘军等.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在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2):97-101.
论文作者:王培玺,李顺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造影论文; 心律论文; 剂量论文; 序列论文; 适应性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