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论文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论文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黄德桥,杜文静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99)

摘 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既能提高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优势,又能保障旅行社企业低成本获取经营场地和优质专业人才供给。在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面临供实训教学功能单一、“教”与“需”脱节、“教”“产”矛盾、利益诉求不一致等问题。高职院校通过整合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让教学实践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保障“教”“产”协调运转,深化合作共赢内涵来推动旅行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 旅行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诗和远方,旅游已成为人们的普通消费项目。旅游休闲市场不断扩大,促使很多城市、区县顺势相继打出“旅游牌”,“全域旅游”、“共享旅游”、“ARIVE 旅游”、“流量旅游”、“养生旅游”、“定制旅游”、“旅游+”等热词频现,旅游方式正在逐步摆脱最初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形式,游客越来越追求旅游质量,这对旅行社发展既是契机也是对旅行社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要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作为旅游人才的“蓄水池”,就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从制度上做好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工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合作共建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旅行社岗位需求对接,破解地方旅行社企业专业人才短缺瓶颈。

一、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实践出真知。为了让学生尽早与旅行社企业接轨,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定点定岗、定点轮岗实践学习,熟悉旅行社门店、营销、景区、酒店、IT产品销售业务,在实践岗位上体验不一样的实践教育。根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完成教学设计、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学习、实训、实习”过程中实现“识岗、融岗、跟岗、顶岗”的价值提升,真正使实践教学起到应有的效果,从源头上解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建设“双导师制”孵化基地

“双导师制”是指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兼任教学任务协同育人模式。实训基地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与求职就业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既具有教师素质的共性特征,同时又有实训基地教师的个性特征,应该注重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潜移默化地贯串于整个训练教学过程中。[1]作为校内专业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外参加作为运营功能的实践学习,或作为校企互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人员,直接参与旅行社生产运营,积累旅行社运营经验,提升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完成“企业孵化”。企业定期派驻骨干兼任教学任务,既让学生在校就能学习到最新的旅行社运营知识和技能,提前了解旅行社企业行情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又能提升企业骨干自身素质和协同育人水平。

新东站集石济客专、济青高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形式于一体,设计充满现代感,各种设施已投入使用,乘车检票通道畅通无阻。随着各种设施的逐步启用,“国际级重要交通枢纽”的形象呼之欲出。

(三)建立互利合作长效机制。

合作的前提条件是能满足各参与方的现实需求。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既能保障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又能保障企业生产运营和参与实践教学。利用校企合作契机,成立校企合作定制班等模式,为企业进行“定单式”人才培养,旨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合作,实现校企资源有效结合和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用共同利益保障双方互利合作。

二、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功能单一

11月16日的广州车展上,Polestar 1首次在华南地区亮相,这款车的灵感来自于2013年的沃尔沃概念轿跑车。“Polestar 1限定订购,仅生产500辆,但Polestar 2背后的雄心是要生产数千辆。”不过,Polestar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英格拉特表示,“对于未来五年的计划,我们还是偏向于务实”。

国内大多高院院校旅行社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受财力、场地及专业人才短缺的制约,建设规模小,实训教学功能也比较单一,覆盖面不广。因为业务有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无法为实训学生提供高层次岗位锻炼,就连提供全面、系统的实训岗位都很难满足,特别是旅行社营业部实训基地更是如此。[2]旅行社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具备岗位技能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学校实训教学功能的单一性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岗位要求差异较大。例如旅行社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和导游服务能力,适应计调、门市、销售、产品设计、客户关系管理、导游等岗位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虽然有些院校通过实景及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规模的旅行社开办条件及基本模式、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模拟旅行社业务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如组团、报价、团队操作管理、导游人员管理、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等,让学生了解旅行社业务操作的基本流程,熟悉旅行社的业务。但像关键岗位如业务部的定制旅游线路、线路推广、同业(行)销售、导游等没有开展实践化、标准化技能训练,并且这些岗位具有联动性,需要具备运营功能的旅行社实体企业进行多岗位综合实训练习,才能让学生熟旅行社业务流程。

(二)“教”与“需”脱节

在产教融合机遇上,各高职院校加快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和进程。但还是存在“校热企冷”现象,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合作旅行社企业的利益诉求问题。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利益诉求体现在获得廉价劳动力、运营场地、运营设备、客户资源及高职院校智力资源。而高职院校更关注充分利用旅行社企业的资源,如实践设备、运营模式、行业经验、实践岗位、骨干兼教等自身所欠缺的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和职业技能同步培养。利益出发点的“错位”或双方利益诉求协调不一致,往往会导致管理混乱、产教融合成效不显著,逐渐导致双方继续合作意愿消退甚至合作中断。

(三)“教”“产”矛盾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开展好校内实训教学,才能完成从基础能力训练过渡到实战性质的独立操作训练,完成部分在校外不宜实施的专业关键能力训练[5]。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方面与企业一线员工的岗位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建在开发区里,才知道开发区人才需求的动向,知道需求,才能提供供给。高职旅行社专业学生要面向的是旅行社企业经营的第一线岗位,他们必须熟悉整个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了解生产运营的情况及行业运营技巧。所以很多的知识是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或者说课堂学习是不足的,需要到实训基地去进行真实的实践教学或以“员工”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旅行社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才能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

(四)利益诉求不同

学校的实训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技能需求的脱节,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旅行社利润的组成部分来自旅游的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就这六大要素相关的单位及企业来说,旅行社与他们之间合作确实是比较紧密且各有相应的合同约定相关合作内容和方式,而这些具有“商业机密”的合作内容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教师因缺乏旅行社履历所欠缺的,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的实训教学。随着旅行社不断开发新产品,这就需要具有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开发特色的或者主题性的产品定制师,目前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教学缺少这方面的培养。另外,旅行社积累有优质的食住行游购娱的资源和丰富的带团经验,这些技巧和资源是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教师所不具备和传授给学生的关键能力因素,学生到旅行社企业工作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在岗位上用不上或不一样,培养学生技能与旅行社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或高度契合就有较大的差距。

三、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一体化

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双重功能,即教学功能和企业生产运营功能。职业院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办学方向,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资本和技术,分享企业资源,创设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进而更好地履行学校的职能。[3]教学功能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该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将实践教学与行业岗位密切对接,将本专业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达到专业实践教学和企业需求无线对接,提升旅行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生产功能是指基于真实生产运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而不是仿真操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对外承接“订单“,开展业务运营的实体。实训基地双功能必须得到合理安排并以相应合同作为权利保障,让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有序运转,才能从本质上保障双方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机运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通过校企双方的资源整合和市场化运作,从而达到实践教学和盈利的双重目的。[4]

(二)教学实践与岗位需求对接

高职院校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方教学时间与企业运营非一致性造成经营管理的矛盾。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功能包括以旅行社产品策划、门市、销售、计调、客服、财务六大部门为基础,同时也具备一个独立旅行社企业运营实体,既可开展模拟仿真教学也可开展真实运营操作,彻底突破了以往学校旅行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单一性,让学生通过对旅行社的门市接待、销售管理、计调操作、团队管理、客户服务、产品设计等各项业务流程的实践操作,达到全方位掌握旅行社业务工作的教学目的,是一个全面展现现代旅行社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教学实训环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由于具有育人功能与企业市场化运营功能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校方为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而强化教学实践功能,会连续占用实训基地及实训资源开展旅行社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实践教学,就会弱化企业作为生产实体追求利润的机会成本,如定制旅游业务,需要将旅行社将线路设计、产品策划、酒店景点预定、交通安排及预订、找地接或地陪等相关旅游要素协调起来,操作时间长、涉及实训内容多,会大大地压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营业时间并弱化其生产功能,造成生产运营流于形式。

(三)“教”“产”协调运转

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持久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作为校方关注的“教学”功能与企业方关注的“生产”功能能否协调运转。高职院校必须把最根本、最原始的教学功能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宗旨放在首位,需要教育者退化经济利益导向,回归到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的轨道上来,否则产教融合中的“教”功能就失去本色。依托实训基地扎实开展实践教学,结合旅行社企业的优势资源,在校企双方协同育人过程中,专业课程要引入旅行社企业生产标准,修订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与行业岗位任务对接,学生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实训基地发挥教学功能,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生产”的功能,相反,校企双方协商在生产性基地建设完成后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通过对外承接“业务”——生产经营或服务,要让企业在实训基地运营中体现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通过营业保障旅行社企业能获取经济效益。用制度化解双方在教学时间与企业运营非一致性造成的“教”“产”矛盾,实现校企双方教学与生产功能协调运转和深度合作。

所谓的法律认同,是一国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尊重并认可另一国的法律制度、规则、理念。以法律认同的方式作为一国法律文化变化的诱因,进而实现自主的法律趋同既是理论的最优方案,也是实践中的最佳选择。

(四)深化合作共赢内涵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在共赢基础上才能有合作的深化。必须充分考虑到产教融合参与各方的利益需求,既要保障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与人才资源的需要,这也是旅行社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始动力和持续合作的最有效途径。对旅行社企业而言,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式能获取低成本经营场地并能有效获得高职院校供给的紧缺人才,减少了资金投入,弥补了自身产能和技术研发力量的不足,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是高职院校与旅行社企业融合之契合点。对高职院校而言,通过整合实训基地建设参与方各种软硬件资源,培养旅行社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让他们熟悉真实的工作情景,提前接触企业文化,使学生尽量缩短与企业距离,快速融入企业,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激发旅行社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需要创造更多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在吉本斯之后,华盛顿大学教授伊莱亚斯·卡拉扬尼斯,又提出了知识生产的“模式三”。这种模式以多层次、多形态、多节点和多边界为特征,并以联合演进、联合专属化和共同竞合为逻辑运作机理,多维协同创新系统,着重点在知识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辉,樊泽恒,孔垂谦.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定位与特色追求[J].江苏高教,2007(03).

[2]李小娟.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3]杜训柏,胡杰,廖华.利益平衡视角下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4]唐子蛟.新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5]向成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体系建设的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4).

Abstract: The intramur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vocational practical skill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vel agenc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t also guarantee the travel agency enterprises to obtain operating sites at low cost and supply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al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in travel agency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ed with such problems as single teaching function,disconnection between"teaching"and"demand","teaching","production"contradiction and inconsistent interest deman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in travel agencies by integrating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functions,linking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ensuring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teaching"and"production",and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win-win cooperation.

Keywords: travel agenc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ampus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00X(2019)06-0176-03

*基金项目: 国家旅游局2017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编号:WMYC201730083),主持人:黄德桥;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17-GX-175),主持人:黄德桥

作者简介: 黄德桥(1983-),男,汉族,广西藤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职业教育;杜文静(1985-),女,汉族,河南汝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俗学,旅游管理。

标签:;  ;  ;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旅行社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