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茜 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 518100
【摘要】提升小学生习作中想象能力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只要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加以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也会不断提高。教师要想教好小学生习作,就必须合理善诱,慢慢培养小学生情景想象能力,再加上兴趣爱好的推动,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习作能力也会大大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43-01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写作课中经常性地会发现很多学生都存在作文恐惧症,一旦涉及作文就愁眉苦脸、啃笔头,冥思苦想不知如何下手,教师也是对此缺少良策。其实只要教师转换一下思路,就可能豁然开朗。
一、充分重视想象能力对小学生习作的重要作用
1.1想象为习作提供更多素材,增添文章艺术魅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想象的修饰,正如一位美人穿上华丽的服饰,这就奠定了想象的地位。由于想象是十分抽象的,因为要具体的描绘出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们只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就可以帮助小学生合理地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而想象的内容,则来源广泛,上到天文宇宙,下至细胞微生物,包括他们的运动轨迹,细胞分裂的过程,都可以作为想象的内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教他们习作的层次、习作的范围、习作的方式。
1.2想象为习作拓展思路
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遇到思路不同,感觉无事可写,无物可写。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想象能力。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多将注意力放在既有图文信息上,这就容易画地为牢,如果善于想象,既可打破限制,联想过去,又可预见未来,还可将现在与未来联系在一起,将不同本质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得各种要素产生联系,这样思维发散了,习作思路也就容易形成了。
1.3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写作的前提,学生的兴趣一旦被充分调动,就容易写出好的文章。想象将学生从“牢笼”中解脱出来,让思想冲出家门,冲出校门,将记忆中或现实中的表象加以组合,进而达到心中有物、言而有实、文思泉涌的体验。学生感受到的这种体验就如学生在解数学难题在久而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突然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一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极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慢慢会爱上写作,乐于写作,产生创作欲望。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及原因
2.1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
布置的题目和学生实际脱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水平的提高,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家里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对他们非常疼爱,都是在父母的羽冀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虽然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是生活经历却大大减少,如果教师不能过深入的引导学生,只是写下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去体验、去习作,大多数的学生肯定不会为了这个题目去体验生活,他们只会生搬硬套,或者到网上抄习作文。作指导形式单一沉闷:一节习作课的步骤是:
明确要求—选材—练习—讲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周的习作课程主要是两节课,前一堂课的主要任务是讲评上一周学生的习作情况,有好的文章的话就让学生读一两篇。其次是明确这节课作文的题目及要求,简单粗略的向学生说明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的是要求写什么的帮助学生选材。
2.2形成习作教学中问题的原因
在教学理念上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赫尔巴特的“旧三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对教师仍然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失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情境中,教师仍旧是管理者角色,学生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没有充分的自由,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不能够完全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影响,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因此学生习作文时不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怕被教师叫去训话,为什么要有这种思想。
三、小学语文习作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措施
3.1注重积累激发习作灵感的素材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唯有此,方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比如,教师要多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不同体裁的文章。通过引导学生汲取选文的优秀语句和表达方式、写作技法等,切实感悟文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在脑海中还原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以及作者着意塑造的人物形象。再如,在习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入手,由此及彼,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但是要注意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例如,低龄段的学生更适合直观性的想象,高龄段逐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2充分利用教材的想象因素,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一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包罗万象,引人遐想。但是图片是静止的、平面的、无声的,要想把图片写“活”,就需要借助想象来推演画面情节。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材对邱少云在烈火中被烧时的描写比较简略,为了充分体现邱少云的崇高形象,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描写烈火中的邱少云进行练笔,这不仅锻炼学生看图习作的能力,更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好素材。另一方面,小学生天生富于幻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进行课文续写,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欲。
3.3描述情境,拓宽想象思路
同一位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情境中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学生处于积极美好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美好事物的意愿,就会自觉地调动自身智慧,选取正能量的言语来描述情境,抒发美好向上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跃跃欲试情境中的角色的愿望,不仅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触感心灵,让内心情感跃然纸上。
结语:
当然,提升小学生习作中想象能力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只要教师经常潜意识地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越来越丰富,创造力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娜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5:95.
[2]李海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114.
论文作者:卢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