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济南 264100)
【摘要】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本文针对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方法,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心理干预及药物干预等阐述了目前有效的干预措施,为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及支持。
【关键词】社交焦虑;干预;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01-02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被看做性格上的内向、羞怯,曾被错诊为“害羞”[1]。局限于特定的社交场合,导致恐惧或回避。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SAD是一种跨越文化范围的疾病[2]。目前SAD干预方法研究从单一的干预方式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综合干预方案,但鲜有文章进行综述。现对社交焦虑障碍的干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心理卫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心理干预
1.1 认知行为干预
认知行为干预(CBI)是SAD最有效的干预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提高、改善患者的功能水平[3]。在其众多干预元素中最有效的是将认知重建与行为暴露相结合,也是认知行为干预中最主要的方法。国内外一些个案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均表明CBI方法的有效性[4]。接受此方法进行干预的儿童有效降低了社交焦虑、广泛性焦虑的水平,且有效性在一年后依然显著[5]。
1.2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
与个体形式的干预相比,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以给患者提供安全、同质的环境,在集体中进行有效、真实的暴露,这是适用于SAD患者的最大优势,且效果优于个体治疗。国内研究者发现GCBI能够显著减轻焦虑症状,帮助患者形成合理的认知行为模式,通过提高自信心减轻社交情景时的紧张;Davidson对SAD患者进行分组,将药物组和安慰剂组分别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进行匹配,发现安慰组患者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6];当将GCBI与其他方法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时,发现该方法依然能够有效降低社交焦虑水平,GCBI再一次得到认可。
此外,GCBI对SAD的治疗可以维持长期有效性:有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显著降低高中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且5个月后测量显示出干预效果的持久性[7];GCBI在广泛性SAD患者中的应用在日本也得到证实,1年后随访测得社交恐惧得分和社交焦虑得分有效率达0.68%和0.76%[8];在西方国家,Meta-分析结果显示GCBI对非广泛性SAD各种亚型的长期有效性也是很显著的[9]。
1.3 其他心理干预的应用
以CBI为基础的各种形式的干预方法逐渐涌现。其中,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对SAD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认可[10]。一些与CBI联合的干预方法也被证实有效,用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生物反馈、家庭治疗、认知偏倚修正等,能够降低社交焦虑水平,改变错误认知[11.12]。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心理干预方法外,其他干预方法也有应用。比如音乐疗法、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的交往焦虑、交流恐惧、社交回避与苦恼等产生积极的作用[13]。程序性知识在SAD个案中的应用,森田疗法在改善大学生面试焦虑中取得的成效,还有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治疗、互动式心理干预训练等方法[14]。
2.药物干预
临床实践中对于症状较重、不能单纯靠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缓解病情的患者来说,联合采用药物治疗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研究证明有效的药物有:
2.1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常见用药有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在改善社交焦虑症状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Sheehan残疾量表评定的结果还显示此类药还有助于患者社会职业功能的提高。
2.2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目前临床上已将它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作为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一线用药。
2.3 苯二氮卓类药物
以氯硝西泮为代表,当患者对以上两种药不敏感或不能耐受时常用此类药物,一般用来治疗急性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是一类有效的抗抑郁药,包括苯乙肼、吗氯贝胺等,由于该类药能引起失眠、直立性低血压、拟交感神经作用等不良反应,故常用作药物治疗SAD的二线选择、甚至三线选择。
2.5 β受体阻断剂
对治疗SAD有明显的疗效,其通过缓解周围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出汗等而发挥作用。有研究证实使用帕罗西汀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不仅起效快,且安全性高 [15]。
3.药物、心理联合干预
研究发现将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结合用于SAD患者中,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16]。联合干预的临床意义在于大多数患者使用药物治疗2周后焦虑、恐惧水平下降,此时患者依从性提高,更易实施心理干预。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青少年群里。目前,关于该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研究及干预方法研究已日渐成熟,本文仅综合了近几年国内外对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随着心理学技术的更新,今后将纳入新的研究成果。为心理学发展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及支持。
【参考文献】
[1] T.Demir,et al.Prevalence and some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an urban population of Turkis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Eur Psychiatry.2013;28(1):64-69.
[2] Van Ameringen M,et al.WCA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social phobia.CNS Spectr.2003;8(1):40-52.
[3]王建平,王晓菁,唐苏勤.从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看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2):933-936.
[4]刘兴华,钱铭怡.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431-435.
[5] Spence SH,et al.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social phobia:the effectiveness of a social skills training-based,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with and without parental involvement.J Child Psuchiatry,2000;41(6):713-726.
[6] Davidson JR,et al.Comprehensiv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and placebo in generalized social phobia.Arch Gen Psychiatry 2004,61(10):1005-1031.
[7]龙卿志.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干预的初步探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60-464.
[8]Kawaguchi A,et al.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in Japan: outcomes at 1-year follow up and outcome predictors.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3;9:267-275.
[9] Acarturk C,et al.Psychological treat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a meta-analysis.Psychol Med.2009;39(2):241-245.
[10] Hedman E,et al.Internet-bas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vs. cognitive 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for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2011;6 (3):1-10.
[11]王周烨,肖泽萍.社交焦虑障碍药物治疗的循证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4):251-253.
[12] Boerrcher J,et al. Combining attention training with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in Internet-based self-help for social anxiety: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2013;14(68):1-8.
[13]郝蕊,王忆军,王燕,王国华,刘文慧,葛万龙.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合并生物反馈疗法对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0):874-875.
[14]倪士光,伍新春,张岿.森田疗法取向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面试焦虑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5):375-379.
[15]卢金燕,车春颖.帕罗西汀合并心得安治疗社交焦虑症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3):282-283.
[16]蔡艳.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59-60.
论文作者:栾雅淞,李密(通讯作者),高占玲,宋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社交论文; 焦虑论文; 认知论文; 方法论文; 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