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 230022
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前列腺根治术是根治局限性前列腺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开放式、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等方法,但是RP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及尿道吻合口狭窄等,其中尿失禁的发生率最高,因尿失禁判断标准不统一,不同文献报道差异较大从10%至40%不等,平均2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自信心,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法选择的评价。我院目前多采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我们针对患者进行术前干预、积极了解患者采取不同具体术式、术后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本科施行LRP63例,患者年龄65~88岁,平均(70±3.72岁)。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9分,TNM分期:T1c~T3a。所有患者于术后14天至30天拔除导尿管。
1.2 评价方法
要求患者在入院时、拔除导尿管后24小时、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分别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进行评分;根据Gullen尿失禁分度法分别判断每个患者的分度,I度:咳嗽、打喷嚏、大便等腹压增加时偶有尿失禁;II度:屏气或用力时尿失禁;III度:直立时即有尿失禁;IV度:卧位时亦有尿失禁。
2 方法
2.1术前干预
2.1.1 心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入院时ICI-Q-SF得分及盆腔MRI结果等,对患者LRP术后可能发生尿失禁的几率,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尿失禁是LR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使其清晰稳定,解除患者患者恐惧心理,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使其感到被关心,有自尊。与患者子女及时联系沟通,共同解除患者负罪感,告知并不会造成家庭负担加重。
2.1.2 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主要包括:减少膀胱刺激、减少液体摄入、定期排尿和膀胱锻炼。指导患者改变使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慢性咳嗽、便秘等症状。训练膀胱功能要求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建立排尿日记,记录每日饮水及排尿的间隔时间,具体包括抑制逼尿肌收缩、控制括约肌,具体方法为每次如厕前站立不动,收缩盆底肌至紧迫感消失再放松,逐渐推迟排尿时间1分钟至15分钟,渐进性增加膀胱容量,减少如厕次数。指导患者注意控制体重,适当锻炼。
2.2 掌握患者具体手术方式
改进的手术方式对尿失禁的预防具有确定的预防作用,主要为保留膀胱颈部、膜部尿道、外括约肌、尿控神经和耻骨前列腺韧带等。患者在术中是否做出相应的改进手术方式由医师在术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措施,但护理人员需及时掌握患者具体的手术方式,并根据不同术式做出相应不同的术后康复护理计划,与患者与家属及时沟通,取得信任,有利于下一步术后康复护理顺利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术后康复护理
2.3.1 心理干预
对于RPL术后即出现尿失禁的患者,及时告知尿失禁的高发生率,解释患病引起的身体异味及外阴部皮损,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鼓励与人交流,鼓励外出病房,鼓励多饮水。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告知大部分患者在术后第一年内尿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部分患者在第二年内仍可能恢复。
2.3.2 盆底肌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该锻炼有效减少RPL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缩短尿控功能康复的时间,嘱患者将两腿分开,平静呼吸,进行肛门会阴收缩并上提盆底肌群,告知如同忍大便,收缩10秒,放松10秒,每次10组,每天3次,嘱患者取平卧位、坐位及站立位分别进行1次。评估是否正确的方法为:护理人员将手指插入患者肛门内能感受到收缩力为准。次训练于拔除导尿前1周开始。
2.3.3 排尿反射训练
拔除导尿管前5天时进行,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夹闭时间由2小时逐渐延长至4小时或患者有尿意。当患者有明显尿意时鼓励做排尿动作,护理人员协助缓慢开放导尿管,同时让陪护人员倒流液体,让患者听到流水声。拔除导尿管前随时反复进行上述反射训练。
2.3.4 术后膀胱训练
膀胱训练以增加膀胱总容量及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拔除导尿管后指导患者足量液体摄入量,每日至少口服2000~3000mL,排尿时限站立不动,收缩盆底肌肉直至紧迫感消失再放松,推迟排除尿液的时间1~15分钟(与术前行为治疗一样),渐减少每日排尿次数,记录每次排尿量、昼夜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量、每日总摄入水量及总排尿量。对鼓励患者对训练制定量化目标。
2.3.5 术后药物治疗
盐酸米多君是外周α1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尿失禁最常用的药物,因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大,治疗前应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青光眼等禁忌症,向患者解释该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心悸、视力模糊等,监测睡前血压,告知患者不能在睡前4小时内服用。
3 结果
63例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即刻出现I度~III度尿失禁为23例(36.5%),每日需使用尿垫1~12块,该部分患者3个月后有21例控尿功能控制恢复良好,每日需使用尿垫0~2块,术后6个月后仅1例(1.6%)仍需使用尿垫8块/天,其余62例均不需使用尿垫或仅需1块/天。
4 讨论
在我科的实践中,我们将LRP术后尿失禁的护理由术后护理发展至从入院后、术前开始,积极掌握每个患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到术后康复训练护理指导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从结果来看,随访6个月后仅1.6%(1例)患者的尿失禁症状未改善,与报道的10%患者症状无法改善[14]比较有显著提高,本结果也有可能与本组研究的样本太少有关。
综上所述,LRP术后尿失禁病因复杂,临床发生率高,目前尚无方法可以完全预防或治疗,但给以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能够缩短尿失禁的实践,尽快恢复患者的控尿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Xia S,Cui D,Jiang Q. An overview of prostate diseas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 to Asian men[J]. Asian J Androl,2012,14(3):458-64.
论文作者:张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尿失禁论文; 导尿管论文; 膀胱论文; 手术论文; 方法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