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梅 广西梧州岑溪市马路镇丰平小学 543200
【摘要】动手操作是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有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加深记忆,深刻理解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在实践生活中有着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对未来数学学习起着培养数学思维、激发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实践生活;数学思维;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79-01
“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言简意赅的道出了动手操作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另一位知名教育家杜威先生,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占其核心地位的就是“活动”,他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转化成实验,用实践活动来证明或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此来感受接触各种事实,学生对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所产生的结果有了正确的认知并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最重要的当然是理解为首,而学生要理解掌握知识就必须要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拟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其实不管大人或小孩,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而做过了,印象就深刻了。不管什么时候问起,都能记得起来。因此,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性,动手操作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参与,让他们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且能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如:让一个刚入学的学生算3加5得几,他可能半天算不出来,可你让他先拿出三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摆摆,他却会高兴地脱口而出:“8根”。其实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硬梆梆的数学激活,本来一年级的学生就好动,那么让他们动手摆摆就能简简单单获得答案,学生才会对课堂更感兴趣,才有信心去学好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我要求以4人为以小组,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体、印泥),在白纸上印出不同的图形,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说自己印出的形状。玩印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在轻松的玩乐中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并体会了“面在体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得到的知识才能被他们所接受和更好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动手操作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而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借助自己手上的工具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自己的数学书的长和宽以及厚度,以及自己课桌的长、宽和高度。课后布置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家具和电器的长度和高度。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不仅对抽象的长度单位有了直观的认识,能用所学知识的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动手操作立足表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
皮亚杰曾说,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实际操作活动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很弱的,我们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这就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各种表象,从而来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认位置>>中,教师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的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五、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地制宜,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已有教具或制作的教具,演示和让学生亲自操作等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参与的机会,达到使学生眼看手动,思维和动口相结合。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自己推出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了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操作是孩子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动手去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杨海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观念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