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德莱尔《腐尸》的风格与翻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莱尔论文,风格论文,论波德论文,腐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戴望舒曾就翻译波德莱尔诗歌说过:“波德莱尔所给与我们的苦难,又比其他外国诗人更难以克服。”①主要是因为波诗的延展性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腐尸》最具波诗的特点,它的翻译也就提升了难度。
1924年徐志摩首先将《Une Charogne》译成中文,题为《死尸》,“同时,金满成也在《文学旬刊》第57期(1924年12月)上发表了他翻译的《死尸》。……《文学旬刊》又在59期上发表了由张人权重译的同一首诗,题为《腐尸》。”②学衡派代表之一李思纯也用古体诗翻译了这首诗,题名《腐烂之女尸》。三、四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前,特殊的中国国情使得翻译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而波德莱尔受到了前所未有冷遇,更何况《腐尸》这首诗了,但是王力、钱春绮等学者仍坚持翻译工作,他们的译著在80年代才得以出版。新时期波德莱尔译诗版本繁多,较好的有郭宏安、郑克鲁、胡小跃等人的译本。
刘波和尹丽撰写的《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很充分的资料依据;大量评价《腐尸》恶中之美的文学理论文章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然而要想真正了解《腐尸》的内涵,对于不懂法语的人来说译诗是惟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深浅和翻译观的不同而使译文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在众多的译本中哪一个最好,哪一个最符合原诗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原诗的分析入手,比较5个译本——徐志摩译本、王了一译本、钱春绮译本、郑克鲁译本和郭宏安译本——与原文风格的出入,在解答译本优劣问题的基础上,探寻翻译波德莱尔诗歌的特殊性。
《腐尸》具有很显著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这对翻译者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正确并深入理解该诗才是关键之所在。
从形式和韵律上分析,《腐尸》打破了十四行诗写爱情的传统,以12音节和8音节诗行交替出现,且采用偶数行缩进几格的版式,使整首诗看上去既整齐又富于变化。在格律方面,“波诗的音乐,往往堂而皇之地配合在精心选择的时刻招来发挥作用的种种感觉,以及充分展开的意象、均衡的诗行和以明显而有效的方式运用的准押韵与押头韵的手法”③。波德莱尔将音乐融入诗歌的每个词、每个意象、每个诗句中,不着雕饰。
从内容上看,《腐尸》体现了查尔斯·查德威克所谓的人事的象征主义和超验的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象征主义诗歌特点。人事的象征主义即指由叙事到抒情的传统诗叙述方式,《腐尸》从对尸体的大篇幅描述到抒发对恋人将会死去的痛惜即是如此;结尾四行诗短小精炼,将诗人的爱痛死别升华为对爱的本质的追求,成为一切爱情诗的总纲。
从审美角度分析《腐尸》,它充分体现了波德莱尔恶中之美的观念。他认为:“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特权之一。”④整首诗在对避之而无不及的尸体的描述中挖掘出人心向往之的爱情,波德莱尔从最丑的、最恶的事物中发现了最美的本质。不仅如此,诗中细微之处也独具匠心。诗人用superbe(美好的,漂亮的,美妙的)来形容la carcasse(尸体,骨架),这是少有的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但这还不够,诗人进一步用开放的花朵来形容尸体的腐烂。
一般地认为《腐尸》的意义在于它凝练了波德莱尔的诗歌创作理论和美学理想,但随着“现代性”概念的提出,它已远远超越了传统诗歌理念,具有了现代诗的启示意义。波德莱尔认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⑤全诗以pourtant(但是)摆脱对恶臭尸体的描述转入对恋人美好爱情的抒发,又使用alors(那么)结束了对恋人的絮语,引出了自己对真爱的追求。
由于翻译条件和翻译者自身素质的不同导致译本形成了同中存异的风格。
《Une Charogne》在徐志摩笔下虽体现出了波德莱尔的某些风格,但是更明显的是译者语言风格的影响。五四新文学时期文学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翻译文学也不例外,“论者总是将目标指向他所要构筑的某种‘主义’,要解决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学中一些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问题。”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为了改变白话诗无诗意的状态开展了诗歌格律化运动,提出“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死尸》正符合徐志摩的诗歌理念。在诗的形式上仿照原诗,采取长短诗行错落分布的格式,保留了整齐且灵活的诗形特点;选词造句上尽量使用文雅辞藻译美而不译恶;原诗的音乐性被徐志摩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诗的音调与色彩像是夕阳余烬里反射出来的青芒——辽远的、惨淡的,往下沉的。……诗的真妙处不在它的字义里,却在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译诗没有采取原诗隔行押韵的韵式,而以白话口语的乐感为韵,更符合汉语韵律规则,读来乐感自生。但正如徐志摩自己所说:“他的原诗我只能诵而不能懂”⑦,他没有译出原诗的深刻内涵,言语间透露出他的浪漫才子气。
因此,我爱呀,吩咐那趑趄的虫蠕,
他来亲吻你的生命,吞噬你的体肤,
说我的心永远葆着你的妙影,
即使你的肉化群蛆!
译诗没有翻译出原诗中对爱的本质的追求,而停留在抒情的表层阶段,但译诗中却隐隐绰绰地显出《再别康桥》的柔情和《沙扬娜拉》中淡淡的别愁和那一低头的曼妙。
王了一(王力)先生认为只有意译才能译出诗味来,因此采用五言古体翻译,题名《死兽》。“意译重在‘译意’,……侧重点在‘译’,即在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用译入语正确地阐释出来;……意译在忠实原文之外,更注重译文本身的晓畅和原文意义的传达”⑧。王力先生深厚的古文功底将译作本身升华为完美的诗歌再创作,而且将诗中蕴藏的象征意义也传达出来了:
吾体虽分解,
吾心保精华。
译诗已点出诗中超验象征主义部分的内涵,这一点值得肯定。但五言古体诗的特点——一行即一句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将原诗断裂性、偶然性的现代性特征湮没了。
随着国内对波德莱尔的翻译和介绍越来越详尽,译者们也逐渐深入了解到《Une Charogne》的特点,译诗水平大大提升,尤其是钱春绮、郑克鲁和郭宏安三个译本可圈可点。
钱春绮译诗基本符合原诗的韵律,只有个别诗句为了押韵的方便或汉语习惯而对原诗的分行情况稍加改动。相比之下,郑克鲁译诗的优点在于他以一个汉字对应一个法语音节,每行12个字和8个字相交替,更传达出原诗音韵和诗形的神韵,但某些辞藻选用欠妥当,例如:…nous regardait d'un oeil fché,郑克鲁翻译为“愤怒地朝我们观看”,“观看”一词确是regarder的中文意思,但在此处,它不能完全涵盖母狗对“我们”既怕又厌恶还焦急地盼着“我们”离开继续吃尸体的肉的复杂心情,选词不够精确。郭宏安译诗集众家之所长,以自己对波德莱尔美学的深刻理解译出了较完美的诗歌。
在韵律、内容等方面几乎翻译得无可指责的情况下比较三个译本,仅以一行诗为例:
Qui vous mangera de baisers
那些吻你吃你的蛆子——钱春绮译
它们吻你时吞噬你——郑克鲁译
接吻似的把您啃噬——郭宏安译
对这句诗的理解三个译本都没问题,但是郭宏安的翻译明显高出一筹。在法语中manger de quelque chose句型的意思是de后的quelque chose(名词)修饰动词manger(吃),同时名词所含有的动词意思与manger还有同时发生的含义,baisers(接吻,吻)修饰“吃”并暗含接吻和吃同时发生,如果直译,那么郑克鲁的翻译可称为佳,但考虑到诗歌的审美效果,郭宏安用“接吻”这一美妙的词来形容蛆虫啃噬尸体的丑恶场面正是体现了波德莱尔所谓的恶中之美,他的意译让整首诗更贴近了原诗的风格。
经过对5个译本的分析和比较,每首译诗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翻译最符合原诗风格的当属郭宏安的译本,总结如下:
波德莱尔在翻译爱伦·坡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寻觅已久而未果的东西,甚至在一篇评论戈蒂耶的文章中到了忘我的地步,分不清是坡的语言还是自己的话语,统统拿来使用。作为翻译家的波德莱尔为我们树起了典范,我们不妨从他的翻译工作中寻找翻译他的诗歌的路径。
首先,翻译者要寻找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家、作品定为自己的翻译对象。波德莱尔反叛传统思想和诗歌创作理念,不仅提出了在恶中发掘美的独特美学观还提出了现代性的概念。他的大胆创新必然引起众多翻译者的兴趣,不论是他的诗歌、散文诗还是他的画评、乐评都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被翻译到世界各国。
其次,深刻理解原诗的含义,全面把握诗人的思想。波德莱尔留给我们的虽然只有一部诗集和一部散文诗集,可他却有包含着深刻思想的大量关于绘画和音乐的评论,诗歌只是这些思想的映射,不了解他的美学思想,就会像徐志摩只抓住了原诗的音乐之魂、王了一只抓住了原诗的内容之髓一样翻译不出全诗风貌。随着国内对波德莱尔思想和生平等方面的翻译介绍的增多,尤其是郭宏安将波德莱尔几乎全部的文章都结集翻译出版,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和翻译范例。
第三,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将作品翻译出来。每一位翻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观,翻译作品时会被这一观念左右,所以译出的作品会显示出不同的风格,或偏离原诗或片面反映原诗风貌都是错误的翻译方法,一定要全面、忠实地反映原诗。在此基础上要注意译入语的表达,以既能体现原诗格律、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为最佳。
本人也试译了一首《Une Charogne》,附于文后,请大家指正。
我爱,记得我们见过的那东西
明媚夏日,温暖清晨,
小路拐弯处,一具恶性的尸体
在碎石子床上横陈。
高抬着腿,如浪荡妇一般放荡
热腾腾的毒气放出,
漫不经心地、厚颜无耻地敞开
它的充满臭气的腹。
太阳照射着这一具物已腐烂,
仿佛正好将它烤透,
想要成百倍地归还给大自然,
那整体是她已结构。
天空欣赏着这具尸体的美态,
如同一簇盛开花团,
臭气如此浓烈,以至你感觉快
昏厥倒在草地上边。
在这腐烂的尸体上苍蝇嗡嗡,
黑色蛆虫组成营部,
好像一股股浓稠的液体汇成,
沿着这活的死皮肤。
蛆虫们爬上爬下像层叠波涛,
劈啪作响,冲来撞去,
好像是尸体被一股气流吹饱,
复活甚至仍在生育。
一首怪异的乐曲在人世间降,
宛如水流以及风聚,
或像簸谷的人扬谷时的模样,
有节奏的摇转器具。
形式已经消失,惟有梦依旧,
一张晚来的草稿图,
遗忘的画布上,艺术家的成就
仅仅凭着记忆现出。
石头后躲着一只焦躁的母狗,
瞪着我们,满目怒火,
抓紧时间从尸体上取回那肉,
它刚放开,但仍想哆。
可是,您也将会像这堆破烂,
像这臭气遭人厌恶,
星星之于眼,太阳之于我本源,
您,我的天使,我的爱!
是的!您将如此,哦,优美的女王,
领过最后的圣事后,
您将在草地和鲜花下面安葬,
在白骨间慢慢腐臭。
然后,哦,我的美人!告诉那群虫,
接吻般啃您的蛆子,
我已保留,虽我的爱不再汇总,
爱的形式及其本质。
注释:
①戴望舒:《戴望舒译诗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第153页。
②刘波、尹丽:《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第2期。
③[英]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第24页。
④[法]波德莱尔:《浪漫派的艺术》,郭宏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第127页。
⑤[法]波德莱尔:《美学珍玩》,郭宏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第369页。
⑥王向远:《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第73页。
⑦徐志摩:《徐志摩全集(第七卷·翻译作品I)》,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第228页。
⑧王向远:《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第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