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冶》到“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的智慧论文_陈慧

从《园冶》到“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的智慧论文_陈慧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00000

摘要:《园冶》是明末由著名的江南造园师,画家计成所著。也是中国历史上园林经典著作之一,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内容,此书不仅限于理论讨论且大部分是来自作者计成的造园实践经验总结,漆设计思想仍对现在设计界和建筑界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活动,本文将《园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并总结《园冶》对现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造时的启示,汲取古代时先民的造园智慧,为人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改造乡村服务,从而满足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需求和愿望,提取其中一部分哲学思想和建造思想作为建设新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借鉴。

关键词:园冶;美丽农村建设;造园;哲学思想;生态文明;新农村

一、因地制宜,尊重各地区的差异性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丰富,地貌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农村占中国的百分之三,解决好中国的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就解决好了中国问题。从字面上说,"园"可以被解读为"场所、地域","冶"就是"规划,营建",乡村建设就是造一个个的“园”,建造农村家园,农民家园。"冶"是把现代精神和古代智慧相结合,把文化精神和物质文明相结合融入新农村中。“园有异宜,无成法”,农村建设需考虑各种差异。《园冶》提出 “地势有高低”“如方如圆”“假如基地偏缺,邻嵌何必欲求其齐,其屋架何必拘三五间”,这些道理和农村建设想通,在建造之前考虑地形地势的差异以及周围的环境是最基础的工作。大型村镇和小型村镇相结合,不拘泥于具体的村落规模,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人口多寡,经济形态等来设定乡村的大小,建造的形式,顺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表地势,河流山川,和社会环境。有些地方适合大规模集中建造房屋,有些地形则可能比较复杂,需要迁移。在尊重地形的基础上划分好功能区,充分考虑住宿,农作,商业交换等的便利性和可行性。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留现有的自然要素和现有特色产业,大致的地形地貌,森林水源,农田原野,特色工艺等。在建筑形式上,满足农民生活基本生活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生产农作情况,考虑圈养及牲畜的安置,每个地区饲养家畜的种类不相同,不同的养殖工具和存储物料也不相同。当然,这些是具体的形式举例,并不局限于此。现代的农村生活方式改变了很多,有的家庭就有现代化的农耕机械设备,在建造新民居时,就需要考虑它们的停放及安全,考虑周围的交通,路况,合理规划路线,惠及更多家庭。从前繁荣的农村“阡陌相通”,现代农村也有“村村通公路”的政策,公路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在《园冶》一书中,也时常提到“精而合宜”,在建设美丽农村的时候,宗旨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幸福,居住舒适,建造形式上并不应该是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合适的当地特色与具体情况才是最好的。

二、尊重差异,打造特色民俗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不仅少数民族众多,即使同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域也存在差异性。民俗文化根植于当地风俗、地域、传统,存在于农村生产、生活、休闲的方方面面,大到节日传统,婚丧嫁娶,祭祀礼仪,语言习惯,小到饮食习惯,服饰装扮。费孝通说“美人之美,各美其美”,以自信的文化心态去理清自己本地区,本村镇的优势,才有可能建设出独具特色,风情各异的美丽乡村,而非千篇一律的模式。更不能按照城市的模板直接复制,给所有的农村 “城里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出行方式和都市外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传统文化受到强烈冲击,要现代文明和乡村民俗文化结合,做到“各有特色”“百花齐放”。在规划之初就应该充分挖掘那些能反映当地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保证地域性、风俗性得到的延续与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园林设计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来的生态平衡,保留原来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民俗传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美好生活,引导健康人文精神

宜居的生活环境不仅包括客观外部环境,也包括人的主观精神环境,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真正畅快的享受生活。《园冶》中多处引用典故,传达追求高尚精神品德、脱俗政治理想以及完美个人修养等。如“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中提到陶渊明思想和大庾岭梅关的隐逸思想。在屋宇一节中,多处提到不同屋宇寄予主人不同生活需求,很大部分是精神文化的需求,比如堂、阁、斋、楼等都体现了做人处事的原则和学问。计成写到“堂者,当也”,就是建屋要敞亮高大,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室内的呈设,骈文诗句,藏书画卷,牌匾屏风等更是直观对人的教育意义、健康追求和远大志向。文明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愉悦。良好的文化氛围营造是实现美丽乡村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重视的。修身养性,教化民风不可或缺。“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古时候重视幽静雅致,一草一木,一池一石,都精心布置安排,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能够与自己内心追求和审美品位相适宜的环境,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雅致超脱的气质、生态理论与现代美丽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之间有许多内在联系。新型农村聚落模式代表我国今后农村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

四、尊重自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发展的主题。在建设美丽农村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一指导原则,城市建设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应注意,避免重蹈覆辙。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园冶》设计思想的精髓,也是现代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异曲同工,在工业文明时代也具蓬勃的生命力,蕴涵着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普世价值。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舒适的居住环境,顺应人们对美好家园的需求;《园冶》本质上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绿色的环境离不开树木花草的参与,植物种植需根据树种的生态习性在适当位置进行合理种植,每个地区都有特殊的情况,适宜种植什么样的植被也需要慎重对待。“橘生淮南则为橘”的例子给我们在农村绿化一些启示。计成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到了代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等植物,但个人认为,栽种这些植被应适当,不能因为这些植物有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就不分场合的加以种植。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和家庭收入仍旧是许多农民首要关心的,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作物是比较理想的绿植选择。

提高各级政府领导者的古典和现代风景园林理论水平,注重在规划设计建设各个环节营造协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同时加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撑。为中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输送良好的哲学修养,广博的建造知识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人才,做到有后有来者。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实际的情况,以大量的农村调研和数据来支撑,多维度多方位纵深考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非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王翔.“五个突出”推进新余“整洁美丽 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N].新余日报,2017-09-11.

[2]刘蔓.《园冶》的造园思想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2016(9):61-62.

[3]裴凌暄.《园冶》中的造园智慧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百家,2015(s2):309-311.

[4]陈任君.乡村规划思路的变革: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J].中外建筑,2017(7):115-119.

[5]李前进.《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J].现代园艺,2016(12).

作者简介:陈慧(1988-11-28),女,重庆市渝中区,研究生在读,单位:四川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设计历史与理论。

论文作者:陈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从《园冶》到“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的智慧论文_陈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