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企业大学建设的路径分析
——以临港创新管理学院为例
□杨 兴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管理学院(简称“临港学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与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临港集团”)于2017年3 月21 日创立的企业大学。在集团内训、园区服务、生态创新、行业交流等维度,秉承“临港学院,大家的学院”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大家”二字,一方面服务于临港集团全员,从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的角度,充分融合组织、业务、员工的需求,聚焦问题,以解决问题、改善绩效、提升能力为目标,通过学习推动组织、业务、员工共同发展;另外一方面创立“中国园区联合大学”“中国园区EDP 中心”和园区案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面授、体验式培训、案例教学、行动学习、在线学习、师带徒等方式,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引入名师大家,开发精品课程,引领学习型组织建设。
一、临港学院的顶层设计
1.临港学院的定位。 一是使命宗旨。通过提供系统化学习解决方案,培养临港集团事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提升全员素质,助推临港集团转型发展。二是功能定位。员工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加油站,成为锻造队伍、培养骨干的孵化器,成为临港发展经验和精神传承的主战场,成为交流经验、研讨思想、激发智慧的重要阵地。三是培养对象。临港集团系统内干部员工、开发区行业内外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四是发展愿景。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大学,成为培养开发区人才的“黄埔军校”。
2.人员配置。 临港学院受到领导高度重视。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临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任临港学院名誉院长,临港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任临港学院院长兼临港集团教育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由执行院长、副院长负责,下设部门包括教务部、教研室、对外合作部、综合管理部、科研与咨询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14 名。
近年来,榆阳区在以能源开发为前提的能源基地建设带动下,榆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呈现出跳跃式的发展,而榆阳的农民年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却始终低于全国农民平均年收入水平。研究和解决榆阳“三农”问题,是摆在榆阳区这个经济增长率超常规发展地区最大的社会课题。
纵观中外教师形象差异时,可以发现西方更加强调教师智慧,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启迪,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中国则更加强调教师师德,“德高为师”这是这一形象的生动写照。从苏格拉底“产婆术”,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第斯多惠“教师终身自我教育以及孔子的“有教无类”,陶行知“生活教育”都折射出教师智慧的运用。执教于西南大学近50年的黄希庭教授,堪称“凝心静气做学问,为人师表带学生”教书育人楷模,半个世纪的潜心耕耘,教书、育人、科研“三位一体”,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闪耀的光芒,他在为师、为人、为学方面彰显了师者风范。
4.与业务单元的协同机制。 临港集团教育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由集团党委的主要领导兼任,成员包括临港学院执行院长、集团公司各部门行政第一负责人、各子公司分管培训的副总经理。每年年底,由临港学院根据集团系统各公司的需要和员工的特点,以书面形式,研究提出下一年度内部培训计划, 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备案,经临港集团教育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各公司和部门负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需要提出员工教育培训需求计划及培训预算;配合临港学院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和培训经费管理;协助确定本单位学员和内部培训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各公司和部门开展培训学习的情况纳入部门综合评价体系。员工应当服从培训工作安排,并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情况将计入个人培训档案。学员个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将作为员工年度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对于内部培训完成较好的学员,将优先考虑选送参加外派培训。培训期间,员工不得无故缺席,如因故不能参加者,需履行请假手续。无正当理由而未能完成培训任务的,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等级。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按照都市型农业定位,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壮大水产、畜牧、蔬菜、林果四大支柱产业;加速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农民创业担保体系,扶持农民创业就业。加强鄂州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副产品,提高农民收入,采用现代手段,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提高农业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农民收入。
3.培训管理体系的纵向职责划分。 临港集团员工培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培训教育工作由临港集团教育管理委员会领导,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 临港学院和各级人力资源部共同实施。临港集团教育管理委员会是集团培训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为:审议并决定集团干部员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审定集团系统干部员工年度教育工作培训的方向及教育主题;审定集团人力资源部和临港学院的年度培训计划、培养对象、培训方式及培训费用;研究确立集团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集团人力资源部是集团培训教育工作的主管机构,其职责为: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临港集团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根据集团年度任务和发展需要, 统一制订集团干部和员工的年度培训计划;会同财务金融部编制培训经费预算,对培训经费的使用进行调配和监督。各级人力资源部是外派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其职责为:根据公司年度任务和发展需要,制订公司干部和员工的年度外派培训计划;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各类外派培训,并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审批、实施、档案建立等管理职能。临港学院是内部培训的主要实施部门,其职责为:根据集团年度任务和发展需要,贯彻落实集团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做好各阶段的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年度内部培训课表; 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各类内部培训;集团公司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师资选配与管理;建立、培养和管理集团公司内部培训师队伍;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并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审批、实施、档案建立等管理职能。
二、经费保障体系
根据《临港集团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员工教育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一般每年按照不高于本公司上一年度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5%计提。各公司外派培训和临港学院的培训预算分配比例, 根据集团财务金融部按受益原则形成的预算执行文件确定。从用工、对外合作、培训经费管理结算等方面考虑,设立一家独立公司,作为临港学院的经营实体,临港学院执行院长兼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化运营有其便利性,可以缩短管理流程,保障对外合作权益。《临港集团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培训奖励措施。建立员工培训教育奖励基金,按全年培训教育经费的1%提取,累积留存和滚动使用。主要用于奖励培训工作开展得较为出色的部门、培训取得显著成效的个人以及积极支持和参与集团开展培训教育工作的员工。
三、师资队伍建设
外部讲师包括临港学院客座教授、外部合作机构的讲师。其中客座教授由临港学院根据培训需要,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中选聘。外部合作机构的讲师由外部合作机构管理,临港学院对教师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结合临港集团人才发展战略和培训需要,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要求规划和建设,其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择优选聘、科学培养;合理使用、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充分激励。根据内部讲师具备的关键素质和知识贡献,讲师分为内聘讲师和内聘教授。内部讲师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聘任一次。每年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内部讲师培训工作,帮助内部讲师提高授课水平。培训方式包括:外聘讲师授课或外派学习,提升讲师关键素质;组织内部讲师沙龙进行交流研讨、经验分享、集体学习或备课等;为讲师提供授课、课程开发和行动学习方面的资源与支持。
四、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临港集团总监、副总监、总监助理、部门经理、核心员工以及新员工,开设新晋干部启航班、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 中青干部提高班、“实战商学院”、Mini-MBA、“YOUNG 计划”等领导力与企业管理课程。在通用技能及专业能力培训方面,富有园区开发类国企的特色。临港学院联合各职能部门, 共同开发并举办了招商精英专题班、财务金融标准化课堂、数字化转型、统计与数据治理、规划系列讲座、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安全、招商机会分析、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 公文写作与档案管理等业务素质类培训。在党建方面,临港学院先后承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报告会、 临港集团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总监研讨班、 集团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副总监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党建专题讲座——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培训。在园区服务方面,围绕区域发展总体目标,聚焦临港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企业的发展需求, 临港学院逐步构建起临港地区企业技术、人才交流、跨界合作平台。一是针对临港集团系统内员工和入驻园区的广大企业员工的兴趣和需求, 开设了“临港名师大讲坛”“阳光星期五”“思享汇”等公共服务课程。二是先后承接举办临港经贸人才高级研修班、“临港杰出青年人才培训班”、 第13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等临港管委会政府委托项目。三是为园区入驻单位提供定制化教育服务。四是合并接收了临港高技能人才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定期举办地区技能比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在行业培训方面,临港学院增进与长三角联动、杭州湾联动、周边地区园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互动, 充分发挥中国开发区协会培训中心的全国性效应,研发以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培训课程,输出临港园区开发的理念与经验。
(作者单位: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 周 俊
标签:管理学院论文; 企业大学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路径分析论文; 大学建设论文; 创新论文; 大型国有企业论文; 产业园区论文;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