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院接受待分娩的7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和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产后出血例数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DS、S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并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妇;心理状态;产后出血;影响【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145-02
前言产后出血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除上述因素外,产妇精神因素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产科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以人为本模式的转变,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孕妇在怀孕到分娩的过程中,由于角色的转变,常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产后出血也是其常见症状,这对产妇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压力[1]。此时,如果家人和医护人员不及时帮助其排解心理困惑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就会增加产妇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其产后出血量会增多,出血时间延长、影响身体恢复。而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产后出血,所以需对产妇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其产后出血情况和心理状态[2]。本文研究了护理干预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和产后出血的影响,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待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产妇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为40岁,平均年龄为(24.87±2.94)岁;最短孕周为35周,最长孕周为41周,平均孕周(36.92±2.17)周;初产妇20例,经产妇15例。对照组产妇的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为39岁,平均年龄为(24.79±2.81)岁;最短孕周为36周,最长孕周为40周,平均孕周(36.97±2.15)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3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发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如产妇入院后,医护人员要热情诚恳地向其介绍医院规章制度、饮食方案和病房情况;告知产妇及其家属安全防范知识和产后注意事项等。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1) 健康宣教: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项,并指导产妇学习缓解宫缩痛的方法。为产妇提供学习手册,使其更好地认识分娩过程和临床护理的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和家属如有不明情况或特殊问题,应及时询问医护人员。
2)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干净整洁、温度适宜、采光及通风性良好的病房;让产妇选择喜欢的音乐并播放,以平复产妇紧张的情绪。提醒产妇及其家属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聒噪的休息环境。
3)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根据产妇所担心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使产妇对产程有所了解,正确对待分娩过程对其身体带来的不适感,帮助产妇增强信心,主动配合分娩,使胎儿顺利娩出。护理人员对产妇应持和蔼、友好的态度,面带微笑并配合肢体语言,使产妇消除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感,以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关心产妇的情绪变化,积极了解其心理及生理状态,疏导产妇的疑惑,并对其鼓励以增强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产妇在分娩期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最强,医护人员切不可表现出烦躁的心理,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分娩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现象,积极地与产妇交流,以达到分散产妇注意力、降低其心理恐惧感的目的。
4) 产时护理: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一般情况,注意水分及营养的补充,避免产妇疲劳,必要时可酌情肌注哌替啶,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重视第二产程处理,指导产妇适时用力及正确使用腹压。对有宫收缩乏力,缓慢静脉滴注催产素,当胎儿前肩娩出,既肌注催产素10单位,同时催产素20单位加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脉滴注,以增加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检查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检查有无软产道有无撕裂或血肿,子宫收缩情况,可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胎盘娩出后,继续观察生命体征,阴道出血,子宫收缩情况。
5) 产后护理:胎儿娩出后,应尽快将其抱到母亲身边进行身体接触,并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知识。产妇在分娩后体质虚弱,应指导其家属及时对其进行营养补给。医护人员应经常与产妇沟通,了解其身体恢复状况和心理状态,积极开导和帮助产妇使其更好的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采用SAS、SDS评分表对两组产妇在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产后出血情况。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分评估产妇焦虑情绪,抑郁自评表(SDS)评分评估抑郁情绪,其评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对组间进行检验,采用对组间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2.1两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SAS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DS评分为(23.45±12.02)分,SAS评分为(20.17±9.89)分;对照组SDS评分为(43.01±10.89)分,SAS评分为(42.75±9.17)分。观察组产妇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分娩后出血情况对比观察组中有1例产妇分娩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2.86 %,24小时内产后出血量为(209.17±30.87)ml;对照组中有7例产妇分娩后出血,产后出血率为 20.00%,24小时内产后出血量为(341.02±31.87)ml。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怀孕期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使其极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上很多初产妇对分娩过程并不熟悉,心理上常常会感到不安和恐惧[4]。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给予产妇基础护理,还应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如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产时护理,产后护理等。通过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其对妊娠和分娩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生活护理可使其拥有一个良好的分娩环境;而心理护理不但可排解产妇恐惧、不安等压力,提高其自信心,还能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产后护理则可促进其心理和生理更好地恢复健康[5]。
为了深入了解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故对在我院接受待分娩的70例产妇做了研究。分析表明,观察组出血率为2.86%,出血量为(209.17±30.87)ml,对照组出血率为20.00%,出血量为(341.02±31.87)m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发现观察组SDS评分为(23.45±12.02)分,SAS评分为(20.17±9.89)分,对照组SDS评分为(43.01±10.89)分,SAS评分为(42.75±9.17)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1]张艳芬.分析探讨干预性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以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4,8(24):215-216.[2]郭姗姗.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作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5(55):185.[3]莫凤.心理干预对临产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06):1468-1469.[4]李小贤.产妇心理状况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9):207-208.[5]姬文莉.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5(05):257-258.
论文作者:蔺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状态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