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在康复中重要作用的探讨论文_杨月明

优势视角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在康复中重要作用的探讨论文_杨月明

——以k市精神病院为例

杨月明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677000

摘要:中国的社会工作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总结经验。笔者首先分析家属通过“问题视角”看待精神病患者,从而导致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消极作用,后通过转换视角,以“优势视角”的观点去分析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在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希望精神病患者和家属可以透过“优势视角”看到康复希望,最终可以帮助患者康复。

关键词:优势视角 精神康复 家属 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精神康复的现状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在不断的变化调整,人们所承受的变化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的情况更加严重,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截止2002年,神经精神疾病越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排名中居首位,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2020年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普遍问题了。

精神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病进行治疗,而第二个阶段就是精神病的康复时期。一般来说,康复期需要患者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康复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也是患者恢复健康的一个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K市精神病院有着很长历史的民政部门管理下的精神病院。目前,这类精神病院是我国普遍存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福利式医院,里面的病人一般都是来自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以及社会上所谓的“三无”人员。

(二)家属在康复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家庭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与自我联系得最紧密的关系。家人的支持和照顾可以让一个人不断成长。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理论中认为社会结构本身“是好像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博文,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会发生联系”。但是对于精神病人来说他们的关系同心圆就很小,再加上现代化的推进,社会中以前盘大的家庭在不断的减小,转向核心家庭发展。所以,对于现在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们来说,家庭中的核心成员给予的支持和信任也就越来越珍贵和重要,因为他们的关系的同心圆变得越来越小了。显得家属在康复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精神康复服务经验丰富的欧美国家指出“家庭在康复中是病人最自然的伙伴”,但是,在我国,康复过程中的家庭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有的时候甚至因为家庭关系的恶化让精神病患者反复发病,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长期住院,无法康复

(三)家属习惯用缺点视角看待精神病患者

家庭资源没有能全面有效的发挥,是因为家属们总是把关注点放在“病”字上。“病”就意味着“有问题”,而他们的关注点都放在“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上面,从而忽视了患者的真正的需要。这样的以“问题”出发去认识事物的方法我们称为“缺点视角”或是“问题视角”。具体来说,缺点视角是聚焦于一个人作为人本身的问题,忽略了人在社会的生活中受到诸如文化、社会、经济、家庭以及社区等因素的影响,然后又认为人本身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的。笔者在K市精神病院中,与很多家属进行访谈,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家属看待精神病患者都是以问题视角来看待,他们对精神病患者能够康复都不抱有太大的希望,特别是那些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家属们对精神疾病的悲观看法具体的表现在:“我本来希望他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但是得了这个病后,这些希望都没有了。”“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好,不能让她有很好的治疗,只要她不出去给我惹麻烦就行。”“他回家以后就是整天担心他会出去惹麻烦,所以,就尽量把他留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他已经来这里住过好几次院了,一回家过段时间就发病,我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维持现状。”“他一回家,邻居们知道后都会减少与我们的来往。”“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现在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我们现在老了还可以照顾一下,将来等我们都不在了,就没有人来照顾他了。”

家属们对精神病患者悲观的想法会导致精神病患者失去很多康复的资源,具体来说:

1、精神病患者对康复失去信心,悲观想法严重。

精神病患者是作为一个人,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和生活。但是因为有“得病其他事情都不能实现”的悲观想法,所以对康复没有动力,总是安于现状。在访谈中有的长期住院的病人就说:“出去了又会被送回来的,已经经常想回家,但是现在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少了,因为每次回到家里更更不自由,家人都是放心不下,每次出门都要把我锁在家里。”由此可见,家人的缺点看法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消极影响。

2、焦点集中在“病”上,家人只关心“病”,不关心“我”。

在访谈中,家属都表示自己和病人的交流存在困难,病人则表示每次谈话的内容都只是在疾病上,这样心情会烦躁,时间久了,就不想和他们讲话了。笔者在做家属接待的工作时候经常会看到两种情景:一种是本来刚开始谈话的时候很和谐,但是讲到疾病,以及让病人好好听医院的话的时候,病人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另一种情况就是病人与家属谈话不会超过五分钟,吃完家属带来的零食就催着家属回去,自己要回病房了,这时候家属不愿意走,双方就这样不讲话的坐着。家属会很伤心的和笔者说:“他以前话很多,也愿意和我说话,都是因为这个病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从情景中可以看出,“病”的悲观想法存在与真个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对患者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3、社会大众的歧视和害怕。

在医院里的很多医生在安慰家属的时候总是会说“你就放心的把病人留在医院里吧,这里有吃的有住的,他不会出事的。”这样的观点会让家属产生的想法是“让患者住院比在家里好,希望可以住院时间长一点,患者在这里面衣食无忧,又可以治病了。”而有的长期住院的病人的想法就是“家人很忙没有时间看着我,所以医院这里很适合我。”这样一个缺点视角使得整个康复环境越来越差,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病人逐渐失去理想、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此可见,病人要康复,要得到更多的康复资源,我们就必须改变这样的悲观看法,特别是作为病人康复资源最重要的家属,改变他们的悲观想法对病人的康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转换视角,应用优势视角的观点,去寻找家属在康复中的优势资源,希望可以让家属和病人看到康复的希望。

二、理论依据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优势视角”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一个很热门的概念,它颠覆了传统社会工作的如问题模式、病态模式、专业主义等,它强调的是“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优势视角”首先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问题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之后,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长远来看,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在现在的社会里,多数人对精神疾病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人们对它的认识中存在这或多或少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在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标签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精神病患者和家人对康复失去信心,认为这是不可能战胜的苦难。

在“优势视角”中的基本信念包括:第一,赋权。赋权意味着帮助个人,小组,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在这里,精神病患者以及家属都是需要赋权的对象,他们只有得到越来越多的资源才能够去除标签以及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进行康复。第二,成员资格。这个概念是指优势视角在大家共同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是一个种类的成员,就要享有与成员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这意味着,精神病患者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就应该具有成员资格,与其他人一样得到公平的对待,获得尊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第三,抗逆力。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使得人类的这样一个规则清晰可见——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在医院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患者的抗逆力能力很强,他们在经受了很多磨难之后,我相信他们的抗争能力比正常人都要强烈,只是没有人去感受到他们在患病的同时还坚强的活着,有的病人在医院里仍然很热爱生活,只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生病的表现。第四,合作与对话。在对话中,我们确认别人的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在患者康复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对话,然后一起讨论出康复计划,共同来完成这个计划,其中,患者和家属必然是这个康复计划的主导,只有这样,“裂缝”才可以弥合而不再开裂。

可见,转换视角,用优势视角去看待精神病患者康复和用问题视角去看待这件事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原来的失望变成了希望,原来的磨难可以带来抗逆力,原来的理想或许可以实现,原来的困难可以转换为资源。“一辈子都不会好的病”可以康复。这样把视角转换后,家属们对与精神病人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康复资源,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在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

对于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而言,可以利用的资源中,最容易获得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家属。笔者在医院里与患者交谈的时候问他们的愿望是什么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希望可以回家”,“我希望我的家人来医院看我”。可见,家属在精神病患者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支持。因此,家属资源在康复过程中尤其的重要,而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属最了解患者的情况,可以提供很多关于患者的信息从而全面的了解患者,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康复计划。在对患者进行康复之前,我们一定要对患者有全方面的理解,根据患者的生活,可以知晓患者的生态图,从而才能针对患者制定出相应的康复计划。而作为患者的家属,是与病人相处时间最长,最密切的人,所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寻找各种康复的资源。其次,为患者提供信息可以让家属自己去感受和体现患者的生活,从而转移对患者“病”的关注。所有家属在这个环节非常的重要。

第二。家属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是患者康复的巨大动力。家属是患者出生到到现在给与关爱最多最真实的人。自从患者生病以来,家属的关心变长了对病人的关心而不是作为亲人的关心,无论家属多么的关心和着急,都把焦点集中在“病”上,而不是集中在对患者本身的关心,这样患者是没有办法感受到关爱的。所以,家属应该转换视角,去关心亲人的生活、感受,把患者看成是一个和大家一样的正常人,一个社会中具有各项“资格”的成员。只要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就一定会有想要康复的目标和希望,从而给康复到来巨大的动力。

第三,家属与患者一起进行康复,相互合作与支持。优势视角指出“几乎所有的人在任何境遇下都有优势存在,无论是令人欣喜的成功,还是令人沮丧的失败。即使是困难和挫折,当人们与疾病、创伤、虐待、压迫等困难抗争时,尽管是在痛苦中挣扎,却会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中获取能源使自己生存下去。”在原理论中,强调社会工作者要与患者走在一起,一起合作进行康复,但是在中国的家庭结构中,社会的组成单位不是一个一个的人,而是以家庭作为单位的特殊结构,所以社会工作不能只是与患者走在一起,而是要与整个患者家庭走在一起,特别是在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其实已经处于很好的康复水平,但是唯一缺少的资源就是没有家人的陪伴。

第四,家属是患者与社会的连接点,患者通过家属可以了适应社会生活。康复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患者可以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过正常的生活。家庭本来就是人与社会的链接点。“优势视角在关注个人及处境优势时不能忽视了社会的结构性制约。”如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精神病患者想要康复,也必然会都受到社会结构性的影响,如何让精神病患者适应现在的社会成为康复中的一个难题,特别是长期因为住院而不能接触到社会的精神病患者。但是,我们看到了家庭能有让患者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强大资源,家属知道如何让患者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四、结语

有一句话说“健康的人不一定拥有幸福,生病的人不一定没有幸福”。要获得幸福关键不在于“病”,而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病”,选择从问题视角出发还是选择从优势视角出发。在如今越来越冷漠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乐观积极的去面对困境。我相信,只要精神病患者自己有信心,家属有信心,一定可以获得幸福。

参考文献

[1]殷大奎. 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全面推进新世纪精神卫生工作——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报告.[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6(1)

[2]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1

[3]张魏,闫晓霞. 比利时的精神康复新观点.[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1

[4]塞勒伯,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周沛,曲绍旭. 优势视角下残疾人康复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J].C残疾人研究.2011.08

[6 卢山. 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与反思.[J].中国社会学网. 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news/130740.htm

论文作者:杨月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优势视角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在康复中重要作用的探讨论文_杨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