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语言在语法上发生的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法论文,报刊论文,语言论文,发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纪之交,我们对报刊语言进行回顾性的审视,就会发现:报刊语言发生了许多奇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社会语言发展嬗变的典型反映。本文拟从语法角度,对报刊语言的变化趋向进行描写和总结,分析这些变化对社会语用产生的影响;另外,从时代的高度,论述对报刊语言的变化应持什么态度,这就涉及语言规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适应新世纪社会语言发展变化的问题。
1、报刊语言在语法上的变化
(1)“动宾式双音节词+宾语”句式的大量出现
语法是语言中最为稳固的部分,但是近年来,在“求新趋异”思想的影响下,现代汉语语法的某些部分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譬如现代汉语里的多数动宾式合成词后边一般不能带宾语,这似乎已形成了一条规律。例如按照语法规则,我们可以说“与国际接轨”“向海外投资”“对厂家进行投诉”“为天津献策”“向中国挑衅”等,但不宜说成“接轨国际”“投资海外”“投诉厂家”“献策天津”“挑衅中国”等。但是,近年来许多动宾式的合成词都可以带宾语了,例如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我们会经常看到“动宾式的双音节词+宾语”式的新闻标题,例如:
接轨国际 投资海外 投诉厂家 献策天津 恋战冲绳 抱憾平局 献身环保 落户博鳌 挑衅中国 解密彩陶 把脉嘉宾 放歌京华 眼馋敌将 抢滩天交会 观灯和平路 握手大胡同 青睐原始股 落户保税区 倾情东亚运 决战马其顿 曝光豆腐渣 叫板白岩松 寻秘大海道 惊艳联合国 竞技铜锣湾 分流下岗职工 捐款希望工程 聚集反腐前线 质疑《纳米世纪》 钟情“海河之春” 坐庄海航B股 挑战南美诸雄 领跑纳米时代 领军朝韩联队 引爆A股牛市 染指基层政权 聚焦一周新闻 投保机动车保险
(2)不及物动词支配宾语的句子也不少见
所谓“不及物动词”就是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例如“休息”“送行”“着想”“决战”等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老人家休息”,却不说“休息老人家”;说“为老同学送行”,却不说“送行老同学”;说“为下一代着想”,却不说“着想下一代”;说“与敌人决战”,却不说“决战敌人”等等。但是,在近年报刊的标题上,“不及物动词”带受事宾语的现象却不少见,请看:
惊奇纳米塑料 解读俄罗斯 决战韩国队 基金青睐什么股 目击票贩撞网翻船
(3)“副词+名词”的普遍使用
汉语的副词不能和名词连用,似乎已成为一条金科玉律;但是近年来副词放在名词前面的用法已屡见不鲜,例如在报刊新闻语言里,“副词+名词”的用法已相当普遍:
很中国 很学术 很绅士 很大陆
很女性 很时尚 很市民 很生活
很传统 很理性 很专业 很个性
很马列 很风度 很性感 很权威
最本色 最心腹 最中国 最马列
最个性 特农民 特青春 特艺术
太亚洲 太孔雀 太理性 不环保
不奶油 更风度 更新潮 更死党
其实,上面引例中副词后面的名词,在词义上已经向形容词的性质倾斜了,所以在理解上并不会出现误解或歧解。
(4)词类活用现象屡见不鲜
新闻标题中,名词用如动词或名词用如形容词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
①《笑傲江湖》插曲很另类(《每日新报》2001.3.26)
②亚洲杯啊,你为什么那么亚洲!(《天津青年报》2000.11.3)
③女作家不能肆意女下去(《今晚报》2001.7.12)
④七日长假火了影楼生意(《每日新报》2001.1.29)
例①的“另类”,例②的“亚洲”是名词用如形容词;例③的“女”,例④的“火”是名词用如动词。
2、如何看待这些违规出格的语言现象
(1)语法规则是相对的、弹性的
从历时来观察,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纯理性的产物,而是动态的、感性的,永远处于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语法规则只是相对的、弹性的,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数学公式。语法规则的正确性,在于大家都这么用,却不在于点水不露、无懈可击、放之四海而皆准。正如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所说:“语法里只有习惯,没有天经地义。”语言学家对于报刊中出现的逾规出格但又广泛流行的习惯用法,不应动不动就套用语法规则去批评、加以禁止;而应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从这些似乎无理的形式中寻找出隐含着的某种合理的因素,并加以中肯的解释。胡适先生说:“在语言文字的沿革史上,往往小百姓是革新家,而学者文人却是顽固党……促进语言文字的革新,须要学者文人明白他们的职务是观察小百姓语言的趋势,选择他们的改革(方)案,给他们正式的承认。”语法修辞学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扮演“语言警察”或“语言法官”;倒可以充任“语言导游”或“语言参谋”,把人们带进绚丽多彩的语言世界,在灵活运用中去分享其中的乐趣。
(2)语言规范工作观念的转轨
现在,一些学者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规范就是服务”的口号,就是把语言规范工作的立足点和目标,定位在为人们的交际、思想和认知服务上。对待社会语言里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词语、新用法,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思想认识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处理。邢福义先生说得好:“汉语语言学家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和揭示汉语的规律,研究好对待新现象的对策。一味指责,无济于事;一棍子打死,不是科学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是‘病句’。不要动不动就是‘语言的污染’。不要动不动就是‘洋化’。”于根元先生进一步指出:“为了有效的服务,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语言观。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要合乎某种所谓的‘规范’而妨碍语言的发展,妨碍人们的交际、思维和认知。”“规范就是服务”的提法对长期存在的种种偏执的思想认识,不啻为一剂醍醐灌顶的清凉药。这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多年来在语言规范工作似乎已成定势的思维进行深刻的检讨、反思之后形成的思想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摧陷廓清,功莫大焉。
标签:副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