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论文_徐敏英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论文_徐敏英

身份证号码:13012619850220XXXX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质量问题,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1 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质量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为特殊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施工现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质量控制难度更大,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更高。目前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以下几种:(1)蜂窝。即由于配合比选取不当、原材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空隙的现象。(2)麻面。即由于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的现象。(3)孔洞。即由于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振捣不够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较大空隙,且钢筋外露的现象。(4)裂缝。即混凝土内形成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的现象,混凝土裂缝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等。

2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分析

2.1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2.2 建筑整体强度控制的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试验方法等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试验、试配,从而达到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的目的。在施工配料中如果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现象发生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砂石的含水率可能会与设计的配合比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同时,在混凝土现场施工环节,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强度检验,一旦发现水泥、砂、石的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于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2.3 建筑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梁柱节点箍筋一般施工措施存在的弊病主要表现为: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a.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b.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粱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同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4 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与振捣技术

2.4.1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混凝土浇筑: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退回搅拌站,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也要准确把握,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前提下才能浇筑,这样能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范围内,有效防止因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施工裂缝。实施混凝土浇筑还要注意气象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最好不要在天气剧烈变化的时候进行混凝土浇筑。

2.4.2 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振捣时应当将进行三道振捣,三道设置要求为: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坡顶。只有三道设置的位置符合要求,并进行合理地配合才可保证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必须要把握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以及振捣时间,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50mm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振捣棒要快插慢拔。当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再撒上5- 25mm碎石,终凝前用木抹搓平,次数最好在两遍以上。

总之,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于混凝土施工作业重视程度的提升,适时加强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加强监管。

3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缪正兵.浅谈混凝土结构建筑模板施工技术与方法[J].价值工程,2010,(07).

[2]沈士秒.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0,(09).

[3]钟国敏.谈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2).

[4]尉来邦,赵云.利用混凝土的松弛特性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J].山西建筑.2011,(32).

论文作者:徐敏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论文_徐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