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拓展阅读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有的教师会从课文出发,给出很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阅读,但是这些内容之间逻辑不清、重点不明、质量和难易度参差不齐,看似是从基本阅读内容出发进行了拓展,但实际效果非常可疑,有时甚至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教师只知道拓展阅读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但在每次进行拓展阅读时却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造成实际操作上的混乱。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再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才算是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拓展阅读目的
如果向教师提问,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什么,绝大部分教师都会说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成长。但正如上文所说,这只是拓展阅读的作用,而不是目的。换句话说,这个作用应该是一个个比较具体的目的组合而成的,每次进行拓展阅读,都应该有一个相应的“小”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提供更多阅读素材或进行阅读指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才不会觉得迷茫。而且,教师应该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将这种目的传达给学生,争取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激发出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积极性。
例如,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文《落花生》。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花生,来传递一个深刻的做人方面的道理,小学生缺少生活阅历,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在这一课安排拓展阅读的时候,其目的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确了这一目的,教师在选择阅读素材的时候,就应该瞄准相应的能够阐述类似道理的内容,特别是从少年儿童角度出发、带有真实生活体验的内容。
二、尽量补充阅读素材
这里所说的“尽量补充阅读素材”,绝不是从课文出发、只要是与课文有关的都一股脑提供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整体上来看,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其能力水平会有较为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熏陶下,部分学生可能还会显得比较“早熟”。但是,身心成长的规律是不会变的,他们在本质上是没有太强的分辨能力的,面对大量阅读素材的突然出现,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困扰或烦躁,因为他们内心知道自己其实根本无法应付。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有深刻了解,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提供足够的阅读素材,而不能只关注课文。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将相和》,讲述了一个团队内部要精诚合作、做人要有宽大胸怀的道理,但是对于故事的背景学生并不是太了解,容易给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补充阅读素材的时候,要注意提供关于春秋战国、赵国、廉颇及蔺相如的相关介绍。但是,并不是说教师把这一大堆内容直接摆在学生面前就可以了,因为这段历史是非常纷繁复杂的,涉及到了大量的斗争,教师应该在提供给学生之前做好筛选和整理,让素材既丰富多样,又逻辑清晰,较为浅显易懂。
三、重视培养学生情感
上文已经多次提到了拓展阅读的作用。其实拓展阅读还有一个好处。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课文的阅读难度越来越高,其中大都蕴含有作者的丰富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相应的感情,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基本证据,也是语文学科素养所强调的。而拓展阅读就能够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对阅读内容的拓展,包括补充内容和引发联想,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共鸣铺平道路。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掘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能只是分析阅读中的字、词、修辞手法等,那样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内心情感无形中被压制。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父爱之舟》。这节课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除了要明确目的、提供适当的拓展阅读素材外,还要通过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回忆和感悟。因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男性的父爱是比较深沉或隐蔽的,不是那么明显,学生的体会不深。只有先引发学生去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才能领悟到自己原来并没有注意的伟大父爱,拓展阅读作用的发挥才有基础。
综上所述,相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拓展阅读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师生在拓展阅读中都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内容,并通过多种方式去引导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则要接受这些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实现师生双方的默契配合,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深刻理解,拓展阅读的作用才能真正落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何静娴.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D].苏州大学,2018.
[2]何淑芳.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75-76.
论文作者:庄永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目的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素材论文; 作用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