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论文_毛建林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论文_毛建林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施工技术及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顺利进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的应对措施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

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具备一套好的管理模式,是一个优秀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仅凭物质基础与技术实力,而管理工作上不去,企业早晚要在竞争中被淘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加强改进是创新管理模式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大举措之一,更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全面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重大作用。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运用管理职能及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有效开展,督促施工工程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技术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和决定,把工程各项技术工作科学的组织起来。建立起良好的技术秩序,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与规程,符合技术规律要求,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施工工程任务。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条件及工程特点,来选用适用技术工种及合理有效施工方法,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必将有利于用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实际运用,有利于对工程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技术能力及技术管理素质。从更进一步来讲,降低生产成本,将有利于施工方案优化及施工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不断的总结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科学技术方法。

二、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1、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1.1挖孔桩

挖孔桩主要分为机械开孔和人工挖掘开孔。在人工挖土时,如挖到深度为0.9-1.0m,应对混凝土护壁实施浇灌或者喷射圈,其中在上、下圈间应用插筋来进行连接。当挖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浇灌混凝土和安装钢筋笼,挖孔桩的直径应大于1m。当深度在1.5m时,桩径应大于1.2-1.4m,桩身长度最好控制在30m范围以内。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如果浅层土质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形承载力以及变形的需求,同时又不能采取地基基础措施时,应考虑把下部的岩层或坚实层作为特力层等深基础。目前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深基础类型主要有地下连续墙、沉井以及桩基础等。

1.2沉管灌注桩

进行沉管灌注桩施工时,常用锤击振动和振动冲击等方法来进行沉管开孔。锤击沉管灌注桩的直径通常是300-500mm,桩长在20m内,能打到中、粗砂层或者硬粘土。若桩直径为340mm或者480mm,锤质量是1t与2-3.5t的时候,单桩的轴向承载力通常为250-350kN与500-700kN。虽然这种施工技术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打桩速度也比较快,成本较低,但是其容易出现断桩、混凝土离析、局部夹长、缩颈以及强度不足等质量问题,因此一般不予以推荐使用。其中由于缩颈一般发生在软、弱土层处或者软、硬土层交界处,因此,在拔管时,其速度必须要慢。

2、防水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的施工

混凝土的施工必须要严格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规范要求来实施,留置施工缝,并处理好施工缝,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坡度的控制。在浇筑时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从坡脚处向上进行浇筑,先整体振捣,接着均匀振点。为了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可采用微型平板振动器按照1/3的搭接,从下自上地实施振捣,直到混凝土表面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沉、气泡以及泛出灰浆等。

2.2防水施工

第一,抹平压光防水基层,不能存在松动、凹凸不平以及起砂掉灰等现象,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来设计排水坡度,其中地漏部位处的排水口应该比整个防水层要低,这样才能有效地排除积水,而在阴角处应将其作小圆角,这样便于涂料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二,在涂膜防水施工之前,应清理干净基层表面的杂物,重点清理管道根部、地漏、阴阳角以及排水口等部位,尽量做到牢固、干净和无明水。第三,在涂刷时应按先低后高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实施涂刷,第一层的土层不能过厚或者过薄,一般为盖住基层或者基层无暴露点为宜,大面积部位可滚涂,而管道根部、排水口、地漏以及阴阳角等部位可利用漆刷涂。第四,所有的排水部件、地漏以及管道必须要安装牢固,以此保证接缝的严密性以及收头的圆滑,不会出现任何松动现象。

3、预应力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为经过对混凝土结构实施钢筋的合理布置,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进行钢筋张拉,从而产生一种与外荷载效应相反的等效荷载。这种等效荷载能抵消部分或者全部的外荷载,使结构受到的实际荷载有所减少,以此实现当挡梁板所受的外荷载和跨度相同时,截面尺寸会有所减少,当截面尺寸和所受的外荷载相同时,其结构的跨越度就会逐渐增大的目的。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

1.人员的管理

在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将人员管理放在首位,将“以人为本”作为其战略思想,构建相应的人才激烈体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到工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来。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构建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工程各级人员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责任,并对工程施工相关人员实施岗位前的培训,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质量意识。同时进行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具有针对性地来开展管理工作,在施工前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工作,确定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重点与难点。此外,在施工时,针对岗位的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实施相关的资质检查,确保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施工。

2.材料的质量管理

全方位和全过程地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的需求。首先,加强对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材料符合施工要求以及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还要实施多方面的比较,选择实力强、性价比高以及信誉好的材料供应商。其次,对进场的材料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合格证件以及说明书以外,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将其清理出场,从源头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此外,在施工现场还要做好材料的储存工作,加强对其使用过程的管理,以此避免在施工现场因材料保管不妥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严格按施工要求来使用材料,充分发挥其性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

3.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其中还要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机械设备的管理。在现场管理过程中,针对机械设备的具体特征,进行机械设备组织工作,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加强其使用性能,同时还应加大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在提高其操作水平的同时,增强其质量安全意识。此外,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正确地操作,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地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4.施工方案的管理

决定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关键就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制定和选择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物资准备、施工进度以及技术组织等情况,确定在施工中所需的施工机具以及施工工艺,合理地进行单位工程、分项工程以及分部工程等施工顺序的安排。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若情况有所变化,应对施工方案及时进行修改并完善,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与管理而言,只有从整体管理施工现场,提升技术,加快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才能够展现出最佳的房屋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姚洪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15(11):63-65.

[2]江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江西建材,2016(02):02-04.

[3]胡雷业.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34-36.

论文作者:毛建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论文_毛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