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制造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子电器产品数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势头,但电子废弃产品、垃圾产品等也非常多,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威胁。电子产品再制造是实现资源重复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减缓电子垃圾的重要手段。但电子产品再制造如何赢得市场,如何赢得消费者,其关键与核心在于提升电子产品再制造的质量。本文将着重分析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虽然再制造工程起源于汽车、工程机械、机床以及大型装备制造领域,并且现在人们看好的也主要是这些制造成本高、耗材多、周期长的产品的再制造。但其实电子产品再制造也发展的如火如荼,电子产品的再制造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避免电子产品的浪费,同时也能够减少电子垃圾,缓解我们的资源和能源不足的问题,规避废弃电子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电子产品属于精密性产品,人们对于再制造的电子产品质量的认可度是决定电子产品再制造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电子产品再制造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其质量控制,运用科学的策略,不断优化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电子产品再制造的模式分析
电子产品的再制造与机械产品的再制造,可能在经济效益上并不突出,但不可否认电子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日益丰富,而且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相对比较短,新旧产品之间的更新换代特备快,这些都给电子产品再制造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当前电子产品再制造具有三种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电子整机再制造
在电子产品中,部分元件可以通过整机再制造来实现重复利用。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冰箱,就属于大件类的电子产品。这部分电子产品的市场应用率比较高,但它们在技术更新方面并没有时效性,往往几年才进行更新换代,再加上当前我国制造业原材料价格猛烈上涨的势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产品再制造的深化发展。同时,在生活中常见的电子开关等独立的元件,它们的使用寿命比较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作用,所以它们发生故障或者损毁的几率非常高,而开关所控制的核心元件的使用寿命则相对比较长,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更换带来的浪费,急需对开关这类独立的电子产品进行再制造。
(二)电子零部件拆解
这本身就属于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电子产品再制造,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电子元件的拆解,然后重点利用内部的零部件,仅仅是一种被动性的利用。比如变压器,人们在使用变压器的过程中,发现变压器内部零部件发生故障或问题,将其拆卸完毕后,找出问题区域,然后通过更换零部件的方式来进行重复利用。但在新形势下,这种电子产品的再制造被提上了环保的序列。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子产品的再制造,在电子产品初期设计过程中,就应该着眼于后期电子产品再制造的便利,提前设计好科学的拆解工艺方法,那么未来这种再利用将更加容易并且具有好的再利用价值。
(三)电子材料的回收
在电子产品中,包含着丰富的电子材料,部分电子材料的市场价值很高,部分电子材料属于稀有材料,这些材料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回收价值,也是电子产品再制造的主要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这些电子材料的回收与利用,能够极大程度地优化资源的利用率。当然由于这些稀有材料的质地非常特殊,在回收和利用的过程中,切不可盲目实施,否则不仅无法提升其利用价值,还会造成材料的损毁。基于此,在这些贵重材料的回收过程中,应该运用专业化的回收技术,运用智能化的大型设备,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优化,以此来提升电子产品再制造的质量把控。
二、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策略
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属于精密度特别高的制造过程,为了保障电子产品再制造的市场认可度,必须全面保障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的质量,运用科学的质量控制策略来优化电子产品再制造的整体质量。
(一)装配偏差控制
电子产品的很多零部件都有标准度非常高的尺寸,若零部件存在质量偏差,特别是零部件的尺度存在偏差,那么将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整体精密度,最终也会影响电子产品再制造的质量。首先,应该控制零部件可能产生的偏差问题。电子产品中的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必须规范它的尺寸,运用精密度高的刻度线来准确衡量电子产品的尺寸,同时对于电子产品的质地、电子产品的性能等,也应该按照统一的规范来科学处理。其次,在电子产品再制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产品的核心性能。对于电子产品的质量控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使用寿命、使用周期等控制方面,而应该实现产品多寿命周期的使用。
(二)装配偏差度控制
在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中,回收利用的电子元件的尺寸其实已经偏离了原先规范的尺寸,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风蚀、氧化等作用,都会使得电子元件脱离于原先设定好的公称尺寸。在再制造的过程中,若对零部件进行全面的熔炉或者熔化后再进行利用,势必会破坏原先电子零部件的核心性能,同时也造成再制造的成本上升。因此,在电子产品再制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电子元件的实际尺寸,做好装配偏差度的合理控制。已经“服役”的电子零部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需要匹配其装配偏差度一致的部分,然后基于这部分的考量,进行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精准分级,建立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的质量约束条件。在实践作用中,往往借助于函数方程式来确定零部件的偏差度。
(三)全过程把控质量信息
在电子产品再制造的过程中,电子零部件是经过使用的,是存在一定的质量信息的,但在实际利用过程中,电子零部件的质量信息会发生严重的偏差,为了优化其质量控制,必须实施全过程中的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但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影响质量信息的因素也是众多的,因此需要划分区域来进行质量状态的判断,将复杂化、全局化的质量控制区域,转变为动态化、快速化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形成矩阵,以此来全面控制电子产品再制造过程的质量。
总结:
电子产品再制造是电子产品得以重复利用的关键,也是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为了提升再制造电子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优化再制造电子产品的质量,必须运用科学的质量控制策略,全面优化电子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玉娜等,复杂机械产品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164-165.
[2]张永绕,汽车电子产品再制造零件的检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23-23.
论文作者:张国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电子产品论文; 零部件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质量论文; 电子论文; 偏差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