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

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

李尚卫

(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摘 要: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注重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机制、注重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养与引进、重视质量评价监督和社会支持,特殊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特色初显。同时,海南省特殊教育保障与支持体系仍不健全,仍面临一些“历史沉疴”和“现实阻隔”,特殊教育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区域特色不突出等局限。因此,海南省需进一步总结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教训,积极营造“无障碍”特殊教育生态、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及地方特色。

关键词: 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特殊教育规章制度与决策方案,特殊教育保障与支持体系日趋完善,特殊教育取得明显进步。但是,相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海南省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迟、发展缓慢,特殊教育在机构数量、办学规模、专任教师素质、基础设施诸方面不能很好满足特殊儿童少年的成长需求。同时,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海南省特殊教育研究,已经论及了海南省特殊教育、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等相关问题,但未对建省以来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做深入研究与反思。本文试图总结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30年的经验与教训,为海南省未来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决策与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一、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重视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集中阐明了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构想,对海南省特殊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与理论指引,极大推动了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初创时期(1986—1992年)

此阶段,海南省着眼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恢复与重建。建省以前,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海南汉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努力发展盲、聋、哑、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区拟复办一所聋哑学校,力争1987年招生”;1987年1月5日,海南行政区公署教育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分别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考试工作的通知》,规定“1986年底,从事教育工作不满20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农业中学、职业中学、盲聋哑学校、工读学校,以及省、市(地)、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公办、民办教师;凡1968年至1980年高中毕业的小学教师,均须参加考核合格证书的考试”。1988年4月,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建立,同年10月成立了海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1991年,颁布了《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明确提出,“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使盲、聋、哑、弱智和其他残疾儿童受到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任教的教师应比普通教师应享受更优惠的待遇”,“对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的子女免收杂费”。

1989年,海南省开始筹建海南聋哑学校;1991年,海南聋哑学校(后来相继更名为海南盲聋学校、海南特殊教育学校)恢复招生。据统计,1992年海南聋哑学校已有在校生104人,教职工33人(1) 文中数据主要参见中国教育部、残疾人联合国会和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 。

考虑WSNs存在不稳定性,如果节点j是正常节点,将会以0.98~1.00的几率完成网内各项交互与采集任务。如果节点j是恶意节点,将会以0.8~1.0的几率展开选择性转发与发送虚假监测数据。i、j的共同邻节点均为正常节点,并提供真实的推荐信任,所有节点的信任初值均为0.5。4个信任因素的权重为 w1+w2+w3+w4=1,直接、间接信任的权重为φ=θ=0.5。

(二)发展时期(1993—2009 年)

此阶段,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提高“三类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兼顾“随班就读”和“特殊儿童少年非义务教育”。比如,《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3)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将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规划”,“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幼儿”;《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2000)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海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纲要(2001-2005年)》(2001)提出,“十五”期间将“积极推广随班就读,使可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分别达到85%”;《海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提出,“十一五”期间“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残疾人高级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第四,决策督导不足。决策督导是指对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决策制定、执行、评价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过程,它是实现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海南省至今没有建立专业性专家团队与组织机构,不仅没有形成健全的特殊教育督导机制,而且对决策文件宣传不力、对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指导不足。

(三)深化改革时期(2010年至今)

第五,社会支持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社会对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参与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仍十分有限,残疾少年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完教育后不能完全融入社会;特殊教育机构数量少、学位少,残疾儿童遭受歧视、随班就读质量低,特教教师招不来、留不住(10) 侯赛等:《海南特教何以破解5个少》,《海南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5版。 等等。

2010年以后,澄迈、儋州、乐东、三亚、琼海、东方、陵水、万宁等地相继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截止2018年底,海南省已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1317人,教职工506人(4) 迄今为止,海南省共有12所特殊教育学校,五指山特殊教育学校将于2019年9月招生。 ;特殊儿童康复机构15个,在读特殊儿童1551人,教职工377人;另有“随班就读”学生约2657人。

总之,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关注重点逐步从“三类特殊儿童少年”“特殊儿童义务教育”过渡到“每个特殊需要学生”、兼顾“非义务特殊教育”,特殊教育逐步从“隔离”走向“融合”、“全纳”。

二、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不断完善保障与支持体系、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地方特色逐渐彰显。

(一)保障与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海南省三十年来致力于“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师教育、强化质量评价监控和社会支持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特殊教育生态环境。

第一,管理制度与机制更加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南省先后颁布了《海南特教发展意见》《海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实施方案》《海南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方案》等二十余个特殊教育决策文件(5) 参见海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厅、残疾人联合会官网。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管理制度与机制,为海南省特殊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海南省(市县)政府、教育厅(局)和残疾人联合会协同谋划特殊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与管理机制。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一直致力于“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率不断提高。

表一 海南省 2015-2018年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一览表

表二 海南省 2014-2018年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一览表

第三,特教教师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一方面,通过培训班、研讨会、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特教师资专业素养。调查显示, 2014 年以来,海南省教育厅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特校教师每年赴外省培训学习的人次占总教师数的50%以上,开展省级、市级特殊教育教学比武、论文评选、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公开日活动等各类活动36次,培养出了1 名特级教师、4 名省级十 多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特教师资培养。调查显示,海南师范大学2016年设立特殊教育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二百余名,目前正在着力发展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琼台师范学院等高校正在筹建特殊教育专业。

第四,质量评价监控机制逐步形成。调查显示,2015年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组建海南省特殊教育教研队伍,制订了全省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计划,深入特殊教育学校、服务学校教学或随班就读教学,开展教育科研、举办专题讲座、编写教学资料,组织开展全省教研活动、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目前,海南省正在着手筹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等,以期更好地指导与推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实践。

第二,形式与类型更加多样。调查显示,海南省特殊教育对象安置方式主要有特殊教育学校(包括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6) 调查显示,2017年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为贫困特殊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共有185人次。 等多种形式;特殊教育主要有学前特殊教育、初等特殊教育、普通中学特殊教育、初中等职业特殊教育,公办与民办特殊教育等多种类型,适龄特殊儿童少年不仅能顺利获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而且能获得多种形式的资助、从而获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非义务教育机会。

(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注重经费投入。调查显示,2015—2018年,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13259万元用于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900万元用于资助特殊儿童少年学习(见表一)。据此,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与辅助用房、图书等基础设施都得到持续改善(见表二),许多家庭贫困的特殊教育儿童少年顺利实现了“求学梦”“成才梦”。

第一,规模不断扩大。调查显示,1989年,海南省开始筹建海南聋哑学校(即现在的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1991年正式招生,仅有在校生45人。2018年底,海南省已有特殊教育学校11所,在校生1317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约2657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个,在校生120人;特殊儿童康复机构15个,在读特殊儿童1551人。

第五,社会支持日益增多。调查显示, 2013年,海南省成立海南省残疾人基金会,先后开展了“心之海爱心助残解困”“助梦启航,关爱听障儿童”“情暖万家——家电捐赠”“爱心助行”等公益项目;2013—2016年,海南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建立三十余个康复机构、六百多个社区康复站;2018年5月26日,海口市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并举行了国家孤独症康复机构联盟启动仪式,至今已举办两届国际孤独症康复学术研讨会;等等。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特殊教育资源,而且扩大了社会影响,为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支持。

2.2.1.2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有机肥来源复杂,常含有大量的菟丝子种子,必须经过50~70℃高温堆沤处理2~3周,才能杀死有活力的菟丝子种子。

与亲密关系丧失不同的是,死亡凸显还会额外导致高自尊者职业情感的降低,这一效应可能是由死亡凸显所引发的无意义感所导致,而亲密关系丧失不具备这一心理效应。 人是活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中,但死亡却否定一切意义,凸显了我们作为自然界中一个普通生物体的存在,给个体带来了恐惧、虚无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也许正是这些消极情绪的蔓延削弱了高自尊者的职业情感。

信息化水平评价,也称为信息化评估或信息化测评。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进行评估,建立信息化标杆单位,对比企业内部单位和标杆的差距,为企业制定登高计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实践方案,对企业信息化基本发展状况形成标准、客观及定量的分析结论,为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从而有依据性的衡量、统筹及指导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成为促进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工具。进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可以深化公司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推动信息化企业建设,进而提升现代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普及水平不断提升。调查显示,海南省特殊教育机构主要有聋哑学校、盲校、培智学校与特殊儿童康复机构等,不仅招收听障、视障、智障学生,而且招收语言障碍、自闭症、脑瘫等特殊需要学生;2013年,适龄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仅有70.28%,2017年底已达85%。

(三)“地方”特色初步形成

随着特殊教育结构、保障与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海南省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发展新模式,在办学理念、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诸方面形成了一些“地方”特色。

第一,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自2008 年以来,海南省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教育扶贫模式,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现了教育、扶贫、生态三者协同发展的目标,对于区域推进教育扶贫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 范涌峰等:《“三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0期。 。目前,海南省提出全面实施“1+1+N”特殊教育发展模式,尝试依托1所特殊教育学校,成立1个市县指导中心,在N个乡镇中心学校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点,让指导中心统管教学点,每个教学点安排2至4名特殊教育教师,所有特殊孩子全部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管理,在所有乡镇教学点建立资源教室,每个资源教室拨付50万元建设资金。

第二,不断凝练特殊教育“校本”模式。海南省不仅从宏观层面探索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而且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创新办学模式,打造“校本”特色。比如,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听障、视障、智障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在职业教育、艺体教育和改善学习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了鲜明特色;儋州特殊教育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让特殊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融入社会”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教育康复并重,体育艺术齐鸣”的办学特色,使残疾少年儿童得到和谐发展。

三、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局限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仍存在保障与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与“特区”特色不够突出等局限,不能充分满足特殊儿童少年的多样化需求。

(一)保障与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第一,管理制度与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海南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育事权、人权、财权的制度性问题比较突出,人事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职称评审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教育管理核心制度的改革亟需破题,教师管理权限分割、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民办教育政策尚不完善,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支持政策需要加强(8) 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参见 http:∥edu.hainan.gov.cn/news-article-18471-1.html,2017-04-28。 ;特殊教育决策方案仍存在将“特殊教育”窄化为“残疾人教育”(9) 笔者认为,特殊教育发展决策方案使用“残疾”不仅用语不规范(比如,智力残疾等),而且语义狭窄,容易导致语意上的“歧视”。 “简单复制”与“盲目删减”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相关指标“自相矛盾”、关注学术前沿不足、联系本地实际不充分等局限,相关管理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

第二,特殊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调查显示,2017年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等基础设施分别只占全国总数的0.63%、0.52%、0.60%,远远低于我国其它省(直辖市、自治区),办学条件和随班就读资源不能满足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见表三);海南省2015—2018年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有所下滑(见表一),目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特殊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比较缓慢。

表三 全国与海南省 2013— 2017年特校办学条件对比表

第三,师资培养与引进不足、专业水平不高。调查显示,2017年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1.22%、52.03%、45.93%,研究生、本科学历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数2.23%、65.42%,不仅数量少、学历层次低(见表四);同时,至今为止只有一所高校招收特殊教育本科学生,特殊教育专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

表四 全国与海南省 2013— 2017年特校专任教师学历对比表

第四,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监督指导不力。调查显示,迄今为止,海南省仍未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中心等专业团队与机构,没有建立地方特殊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较少组织有效的实践指导活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缺乏专业性引领与督导。

总的来说,在任何给定训练或比赛日,没有人能对环境做太多的事情。但是一些行为上、生理上的策略,可以为在极端环境条件下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做好准备。关键是细致规划和提前准备。高温高湿环境、高海拔环境、旅行疲劳和2 h以上的时差对精英足球运动员的表现有显著的消极影响,需要积极应对和处理。补液、降温和改变训练可以减少高温高湿环境对足球运动员的影响;提前适应和改变训练安排可以帮助足球运动员应对高海拔环境的压力;在应对旅行疲劳和时差方面,则可以采取提前适应法、分段适应法、事后补偿法,而改变训练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此阶段,海南省更加注重特殊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注重义务与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不同层次特殊教育的协调发展。比如,《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0,以下简称《海南特教发展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经济发达的市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中等的市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市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海南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2010)指出,2020年“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市县都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海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2)提出,“十二五”期间“普及学前康复教育”,“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跨区域招生等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率先实现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12年免费教育”等。

(二)整体水平不高

第一,特殊教育发展不充分。据统计,2018年我国已建特殊教育学校2152所,在校生66.59万人(11) 参见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340/mtbd/201902/t20190227_371426.html, 2019-02-26。 ;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只有11所,在校生约3918人(含随班就读学生数)分别占全国特校与在校生数的0.51%、0.59%,特殊教育学校数量、规模都远远低于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同年,海南省至少有残疾人58.69万人、0-18岁残疾儿童12.19万人、0-14岁残疾儿童少年9.27万人(12) 根据我国第一、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1987年,我国总人口10.93亿人,残疾人口5173.10万人、占总人口数4.73%,0-18岁残疾儿童107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0.76%,0-14岁残疾儿童人数为817.35万、占残疾人总数15.8%(参见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0711/t20071121_387536.shtml,2007-11-21);2006年,全国总人口13.14亿人,残疾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0-18岁残疾儿童1722.25万人(按20.76%),0-14岁残疾儿童人数为1310.77万(按15.8%)(参见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0711/t20071121_387540.shtml,2007-11-21)。 。因此,2020年实现“全省人口30 万以上及接近30万人口的市县(区)都有1 所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预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海南省特殊教育机构地区分布不均衡,市县特殊教育资源差异明显。调查显示,海南省现有特殊儿童康复机构主要集中在海口市,定安、屯昌等8个市县仍未建特殊教育学校,海口市、儋州市等8个人口在50万以上的市县只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中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机构少、规模小,特殊教育地区、城乡、民族差异十分明显(见表五)。

表五 海南省 2018年特殊教育机构分布情况一览表

另一方面,海南省特殊教育层次与类型发展不均衡。调查显示,海南省不仅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在校生与专任教师数量明显低于普通学校(见表六),而且特殊教育学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十分缓慢,义务与非义务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

表六 海南省 2014-2017年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校情况对比表

第三,特殊教育普及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海南省公办特殊教育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师资不足,自闭症、脑瘫、智障孩子等入学难,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易受歧视、随班就读质量低;学前康复教育主要是私立微型幼儿园,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少、短期职业培训为主;2016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仅为85%,低于全国总入学率5个百分点。

(三)“区域”特色不够突出

第一,特区特色不突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南省尽管提出了 “三位一体” 的教育扶贫模式、

“1+1+N”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等,但是,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未能有机融合,特区特色与优势未能充分彰显,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民族特色不突出。调查显示,海南省是黎族、苗族、回族和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36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 17.26%,6个自治县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但是,琼中县、保亭县、白沙县、昌江县等少数民族地区仍未建特殊教育学校,三亚市、乐东县等人口超过50万、却仅有1 所特校(见表四)。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数量少、发展慢,而且“民族特色”未能充分显现。

第三,校本特色不突出。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尽管在办学模式、理念、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校本”特色。但是,许多特殊教育机构未能将特殊教育与区域优势、民族文化特色、职业教育密切融合起来,在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教研方式、教师专业发展诸方面仍存在许多局限。

四、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制约因素

教育改革发展常常受经济、文化、人口、地理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目前仍面临“历史沉疴”“现实阻隔”两维度诸因素的制约。

(一)历史沉疴

它是指因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形成的文化积淀对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地域局限、传统理念与经济文化基础等因素。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病变的过程涉及整个关节,病变结果通常最终导致关节功能丧失。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OA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00~2001年英国、加拿大OA的年发病率为14.6‰,2008~2009年,发病率每年上升2.5%~3.3%[1]。目前认为骨关节炎病理的关键是关节软骨细胞功能的改变,II型胶原丢失,金属蛋白酶使三股螺旋降解变性[2],其机制与Notch、Wnt信号通路息息相关。

第一,地域局限。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分界、与大陆隔海相望,内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古代因为海南岛“孤悬海外”、交通阻隔,常常被历代封建王朝作为“贬谪流放罪臣之地”,因而素有“蛮荒之地”之称。目前,海南省尽管已开通环岛高铁,沿海市县水陆交通比较便利;但是,中部地区海拔偏高、山区分布集中,白沙、琼中、五指山、保亭四个贫困县和屯昌县、定安县交通仍不方便。正是由于独特地形条件,中部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与更新速度慢,教学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禀赋差、教育欠账多、办学条件不足(13) 应验等:《扶教育之贫大有可为——谈海南教育扶贫的对策建议》,《今日海南》2017年第2期。 。

第二,传统观念约束。一方面,我国传统大众文化的“惯性”。我国特殊教育学科建设及管理在学科环境上,世人对特殊教育尚未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没有形成和“融合”“全纳”相匹配的教育观(14) 杨运强:《无果的花园: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243页。 ;随班就读实践建立在不成熟的现代主义文化之上,受到精英教育文化的限制,传统儒家文化消解了权利观念、阻碍了随班就读实践的发展,中国弱势群体文化不利于残疾人的社会融合(15)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67-91页。 。另一方面,本土文化的“定势”。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人民长期劳动、生活在封闭的天地,与外界交往少、对外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知之甚少,眼界不开阔、思想守旧,想问题、办事情都局限在封闭的山区里(16) 齐见龙等:《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与民族教育》,《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如回族重商风气造成回族女性过早涉足商业、弃学经商,淡化了学校教育、宗教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冲突,扰乱了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17) 李小敏等:《海南回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模式探讨》,《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等。

网络形式是企业引进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中心,且网络支付是创新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网络环境也并非如想象般安全,潜在的很多不安定因素将会给企业创新带来大量的问题。例如,不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将会给黑客等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对网络安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外,企业网络方面的优秀人才和过硬的软件管理技术的匮乏也将可能提高网络环境的危险程度。更为严重的是,在中国没有制定相应的网络法律条文,在法制时代下,没有法律的约束,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危险将大大提高。所以,企业需要创新网络财务管理制度,着重提高网络技术,雇佣相应的网络技术人才。国家也需要尽快建立专门的网络法律法规约束不法分子,加强对网络的保护。

第三,经济文化底子薄。一方面,地域局限、落后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海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基础薄弱。有研究表明,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舒适的自然条件常常使当地居民养成“与世无争,安于现状”的态度、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形成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重男轻女风俗导致家长缺乏责任感、较少关注孩子的教育与未来(18) 王兰春:《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调查及分析》,《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祖辈积累下来的观念具有一定的传统性与保守性,中部地区各市县的规划比较封闭,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经济发展较慢,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确定(19) 徐明霞:《海南省贫困地区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成因与对策分析》,海口: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9-20页。 。另一方面,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造就了落后的教育基础。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海南教育发展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教育氛围不浓、基础较差、质量较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20) 范涌峰等:《“三位一体”教育扶贫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10期。 ,贫困落后地区师资待遇偏低,性别、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21) 应验等:《扶教育之贫大有可为——谈海南教育扶贫的对策建议》,《今日海南》2017年第2期。 。

(二)现实阻隔

“全纳教育”(Inclusion education)关注每一个儿童,容纳多样和差异,反对歧视与排斥(30) 李拉:《“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关系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5期。 ;其核心是接纳、归属感、社区感、发展和公平,是对融合教育的突破和超越(31) 董奇等:《从融合到全纳:面向2030的融合教育新视野》,《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10期。 。当前,海南省需着力构建“全纳”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

第一,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机制是指教育决策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客观地反映着决策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健全的决策机制是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由南到北、由东到西依次推进,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模式(22) 薄文广等:《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对地方政府的启示》,《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但是,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仍主要实行“自上而下”模式,常常导致决策权力过份集中、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阵、盲目决策甚或错误决策等不良现象。

第二,决策主体的缺位。决策主体是特殊教育决策、规划、实施方案的直接制定者,是特殊教育发展战略设计质量的决定者。调查显示,海南省部分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不够,改革、开放与创新精神不足,国际化意识比较薄弱(23) 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参见 http:∥edu.hainan.gov.cn/news-article-18471 -1.html,2017-04-28. ;部分市县(区)对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不到位,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24) 海南省教育厅等:《海南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实施方案》,参见http:∥xxgk.hainan. gov.cn/hi/HI0108/201712/t20171213_ 2499797.htm,2017-12-21。 ;个别领导为了应付国家“30万人口的市县必须建一所特校”的要求,把特校校址放到偏远农村(25) 吴若江:《我憧憬的海南特殊教育的美好未来》,《新教育》2017年第22期。 等。

第三,决策执行的缺失。决策执行是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环节,特殊教育教师则是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调查显示,海南省特殊教育师资数量少、学历层次低,自闭症、脑瘫等专业师资缺乏,“随班就读”缺乏教师指导、质量低,“送教上门”任务重、困难多,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利用率低。可以说,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海南省特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

1999年、2001年,文昌市、临高县相继建立特殊教育学校,2000年海口市建立海口市培智学校(2) 2009年11月经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原海南特殊教育学校和原海口市培智学校进行合并,学校再次更名为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 。此外,在琼海市、万宁市、定安县和乐东县建立特教班,全省各地广泛开展随班就读。2009年底,海南省已建立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603人,教职工144人),特殊教育班50个,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共有2926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所,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21个(3) 陈丽兰等:《海南省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

五、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标志着我国“全纳式”特殊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基于本地现实、借鉴国内外理论成果与先进经验,海南省需营造“无障碍”教育生态,构建“全纳”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彰显特殊教育的地方特色与优势。

(一)进一步优化保障与支持体系,营造“无障碍”特殊教育生态

目前,海南省需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管理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师教育、加强质量监测与扩大社会支持,构建“无障碍”特殊教育生态。

第一,优化管理制度与机制,构建“全纳”特殊教育管理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制度建设和特殊教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建立了盲聋哑教育处、特殊教育处、特殊教育管理办公室等管理机构,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从“隔离”“融合”向“全纳”的新跨越。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特殊教育规章制度,海南省教育厅与残疾人联合会协同谋划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发展战略体系,但是,仍需更新特殊教育理念,及时将“全纳教育”“终身教育”“智慧教育”等先进理念溶入特殊教育决策方案之中,以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引领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加强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专业化团队与机构建设,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和全纳特殊教育管理体系。

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无障碍”生态环境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2011,以下简称《特校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12)、《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特殊教育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15)、《无障碍环境建设“十三五”实施方案》(2016)等规章制度,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注重经费投入,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但是,还需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加强对特校、无障碍环境、资源教室等国家标准的宣传与落实,形成有效的特殊教育经费管理机制;拓展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加快标准化特殊教育机构和“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增加资源教室数量和提高其使用效率,切实为特殊儿童少年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提供“无障碍环境”。

第三,构建“全纳”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充足、优质“全纳”特教教师。全纳教师教育意味着将新教师训练成“全纳”实践者与学科专家,使他们能提供有效教学服务(26) Watkins, A. & Donnelly, V.: Core values as the basis for 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 , Global Education Review , 2014, Vol 1 (1): P.76-92.;它不仅能丰富受教育者的“全纳”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全纳”态度与价值观(27)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orld Report on Disability , Geneva: WHO Press, 2011, P.2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2015)、《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规章制度,为特教教师管理、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目前,我国已有五十余所高校设立特殊教育学位点,许多高校注重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职业道德与全纳教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全纳特殊教育体系(28) Li, S. W.: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special education degree plans between Czech Republic and Mainland China, Olomouc: Palacky University, 2017, P.108. 。建省以来,海南省十分重视特教教师的培训与引进,但是,仍需进一步加强特教教师、特教教师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教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特教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加强高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引进,加快全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进程,自觉将全纳教育理念溶入特教教师培养与培训之中,从而为特殊教育培养高质、充足的“全纳”教师(29) 李尚卫:《论海南省全纳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

第四,构建“全纳”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强化特殊教育质量督导。70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2006)、《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2007)、《特校标准》(2011)、《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2016)、《盲校、聋校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等一系列规章,建立了特校(包括资源教室)、特师、特校课程等国家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决策文件十分重视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但是,还需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监督机制,明确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监测的主体、职责与规程;加强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加快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建设进程,建立适合本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全纳特殊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程、学生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指引与智慧支持。

3.1.1 EOLDs的第一原则:即患者可以自主决定,并在医生告知病情、预后等情况下,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必须尊重患者自由表达对治疗和护理的意愿[21]。鉴于危重患者在疾病的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无法自主决定[22],可由代理人替患者做EOLDs。代理人是指患者授权的代理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兄弟姐妹,此为大多数国家对患者代理人顺序的规定[23]。各个国家法律不同,导致EOLDs具体实践不同。

第五,强化社会舆论宣传与指导,构建“全纳”社会支持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特殊教育社会支持环境建设,先后提出“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和“办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政策不仅被纳入国家顶层的政策话语体系之中,而且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社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家庭与个人参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纳”社会支持体系逐步形成。建省以来,海南省特殊教育决策方案十分重视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但是,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管理制度,明确社会支持的主体及职责范围,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支持管理机制;加强舆论宣传与指导,丰富社会舆论宣传的形式与内容,构建“全纳”社会支持体系,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的“全纳”社会支持氛围。

综上,充分的对资源整合并合理的利用,对管理会计的制度、理论、技术与人才等各个方面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促使企业在数据时代中如鱼得水,实现更好的发展,达到共赢局面。

超声波雾化器电路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为交流电源、变压整流、水位控制和振荡换能[4-6],如图2所示。超声波雾化器是本设计系统的核心器件,基于共振原理实现空气温湿度自动调节。电路中产生的振荡信号经大功率三极管放大后,传递给超声晶片,超声波晶片将电能转化为超声波能量,超声波能量在常温下将各种水溶液物化成小雾粒,从而实现超声雾化功能。设计时,在水位控制开关处连接了智能控制模块,可以实现雾化功能的智能化。

(二)构建“全纳”教育体系,大力促进特殊教育的“普及化”

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不仅受地域特点、传统理念与经济文化基础等“历史沉疴”的影响,而且受决策机制、决策主体、决策执行与监督等“现实因素”的制约。

第一,教育对象“全纳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扩大特殊教育规模、在校生日益多样,教育对象实现了从关注 “三类残疾”到注重“多类残疾”再到全纳“所有特殊需要个体”的三次质的飞跃;2016年,我国三类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0%以上。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适龄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但是,仍需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基础设施,丰富特殊教育资源,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机构的“全纳”意识与能力;不断拓宽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全面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真正使每个适龄特殊儿童少年获得适宜的教育。

第二,教育布局“均衡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关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的协调发展,能根据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与不发达地区的实际设计不同的战略目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与类型特殊教育逐步实现了“差异化”均衡发展。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有2152所、特殊儿童普通高中102所、残疾人职业中学校133所,共有在校生66.59万人;全国有11154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87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特殊教育布局日趋合理。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重视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特殊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仍需进一步调整特殊教育机构布局,强化学前、职业、高等特殊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实现义务与非义务特殊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沿海与中部地区、城乡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教育时段“终身化”。“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一词来源于终身教育之父、法国的著名教育家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75)一书,它意味着将个体、社会和专业发展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以期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和提高个体与社会的整体生活质量 (32) Lengrand, P.: An Introduction to Lifelong Education , London: Croom Helm Ltd, 1975, P.74-7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自1995年《教育法》提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以来,特殊教育发展的重心逐渐从“普及初等特殊教育”“普及九年义务特殊教育”转移到“义务与非义务特殊教育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形成学前、初等、中等与高等特殊教育一体化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实现了特殊教育的“终身化”。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注重不同层次特殊教育的协调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初等特殊教育、中等特殊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需强化“终身教育”意识与能力,密切义务特殊教育与非义务特殊教育的联系;大力发展学前、中等职业和高等特殊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时空,将校内外教育、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特殊儿童、青少年的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教育内容“综合化”。特殊教育既是“成人”之教育、又是“成才”之教育,特殊儿童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普通文化基础知识,而且需要职业技能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撑。研究表明,美国十分注重慈善—道德模式、医学—心理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学校改进模式、课程改进模式等多种特殊教育理念与发展模式,注重道德、哲学、医学、心理、教育、政治等不同领域思想观点与实践的博弈(33) 黄建辉:《公平与卓越的追求:美国特殊教育发展与变革研究》,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26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不断完善、充实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普职融通”“医教康结合”。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重视“普职融通”“医教康结合”,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日益多样,残疾人职业教育得到初步发展。但是,仍需进一步加强职业特殊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普职”的深度融合;加强特殊教育、心理学、医学、康复学等课程体系建设,促进特殊教育知识技能的多元化,使特殊儿童少年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而且学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隔24 h取30 mL污泥,将污泥置于1 200 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6 min,取过滤后的水样来测定其氨氮、磷酸盐和COD的浓度,同时做荧光光谱的扫描。将收集的污泥经冷冻干燥12 h后用于中红外光谱分析。

第五,教育形式“多样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注重特殊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先后提出特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资源教室等多种安置方式,提倡个别教学、差异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全日制”“非全日制”等学习方式,班级授课、小组研讨、个别辅导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为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持与理念引领。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重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安置方式的多样化,但是,仍需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管理,提高特教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借助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方式,为特殊儿童少年提供个别化教育、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没有什么进展,蒋海峰心里乱糟糟的。约她俩散步,紫云借故不参加,水仙芝也不去。课余时间,蒋海峰窜到水仙芝的座位上,看见一本相册,随手翻了几页,发现了一张发黄的毕业照,他家也有,他的父亲就在合影里。

(三)创新特殊教育发展模式,打造特殊教育的“本土”特色

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在“多规合一”改革、省直管市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34)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参见http:∥cpc.people.com.cn /n1/2018/0414/c64094-29925838.html,2018-04-13. ;在特殊教育发展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目前,海南省仍需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不断彰显特殊教育的“特区”“民族”“校本”特色。

第一,彰显“特区”特色。区域就是指地球表面的特定地理单元、是人类活动的空间基础,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从落后向文明、从贫困向富裕、从冲突向和平的趋向和超越,人是区域发展的最终归宿、根本动力(35) 杨立新等:《论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地位》,《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年第9期。 ;特殊教育区域性指标体系应定位于“不确定性研究取向”,具有“区域性”“完备性”和“特殊性”(36) 刘福泉:《天津市特殊教育指标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端,物产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目前,海南省特殊教育决策方案较少关注“特区”优势,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特区”融合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在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上大胆创新,使海南成为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3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参见http:∥www.gov.cn/ zhengce/ 2018-04/14/content_5282456.htm,2018-04-14. ;充分吸纳本地与其它地区过去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区域优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使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与“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建设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Simonsen E等[8]通过研究认为,土体的弹性模量在经历一个完整的冻融循环后会降低20%~60%,而土颗粒的粗细程度会对冻融前后土弹性模量变化的幅度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土体强度的增大或者减小一方面常被认为是冻结过程土体密度的变化和冻融作用对土的结构性改变;另一方面跟土的状态和试验条件也有关,如果冻融导致土体含水量增大, 则土体强度就会降低,含水量不变时强度会增大。因此,在研究冻融循环引起土颗粒的强度变形等变化时,就不得不考虑含水率的影响。而在一些研究中也考虑了前期固结状态、冻结温度、冻融循环次数、围压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第二,彰显“民族”特色。海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地区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变异性与时代性、习得性等特点(38) 齐见龙等:《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民族教育》,《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黎族传统文化在服饰、民居、生产、交通、节庆、婚俗、医药、民间体育、音乐、工艺美术、舞蹈等方面特征十分鲜明,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块“活化石”(39) 徐嘉岑:《海南黎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以竹竿舞为例》,海口: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1页。 ;“儋州调声”是流传在海南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方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注重群体娱乐,表达了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取得明显进步,但是,仍需应进一步加强民族特殊教育研究,深入调查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不断探寻民族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全面支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市县特殊教育与本地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再现特殊教育的“民族”特色。

第三,打造“校本”特色。“校本”特色是特殊教育机构在办学模式、校园文化、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个性化教育计划等方面的独特性,它是特殊教育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机构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在办学模式、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些“校本”特色、赢得了较好社会声誉。但是,仍需加快市县特殊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地方文化与民族文化精髓;强化“品牌”意识,创新办学模式,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着力构建“基于本土”“关于本土”“为了本土”的教育模式,切实彰显特殊教育的“校本”特色。

综上所述,建省三十年来,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步,未来仍需不断吸纳国内外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优化保障与支持体系,营造“无障碍”特殊教育生态;加快“全纳”特殊教育体系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充分利用“经济特区”的区域优势,彰显特殊教育的“区域”“民族”与“校本”特色。

30Year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Review and Prospects

LI Shang-wei

(College of Education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China )

Abstract : In the past 30 year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Hainan Province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constantly improving i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paying attention to its fund investment, bettering school-running condition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of teacher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quality evaluation, supervision and social support. Therefore, the scale of special education has been expanding, while its level of popularization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i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gun to emerge. At the same time, the guarantee and support system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historical issues” and “realistic obstacles”, and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special education, such as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imbalance, and lack of distinctive regional traits. Therefore, Hainan needs to further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actively create a “barrier-free” special education milieu,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opularization leve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education.

Key words : Hainan Province; speci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310( 2019) 04-0015-08

基金项目: 海南省社科联2019年规划课题《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NSK(YB)19-30)阶段性成果;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教授(博士)科研启动资助项目《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5-09

作者简介: 李尚卫(1967—),男,四川达县人,哲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特殊教育决策、特殊儿童教师教育、基础特殊教育、特殊教育评价研究。

(责任编辑:李 莉)

标签:;  ;  ;  ;  

海南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