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问题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问题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中国特色论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民主”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字眼。古往今来,尽管人们对它的理解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它始终是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乃至整个人类所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世界上也许没有比“民主”这个字眼更能引起人类的苦苦追求了。

人类需要民主,如同鱼儿需要水。民主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最好盾牌。这是人类在几万年的生存斗争中得出的最宝贵的结论。然而,自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5)把“人民”和“权力”结合起来,构成“民主”这个概念以来,从古代雅典民主到中世纪城市民主,再到近现代的资本主义民主,没有哪一种民主真正称得上“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政权”和“多数人的统治”。只是在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之后,才使得“民主”第一次真正成为“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政权”和“多数人的统治”。这种民主是有史以来作为国家形态的最高类型的民主,它比资本主义民主要高出一整个历史发展阶段。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取代资本主义民主,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

争取民主,建设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引起了中国革命的根本性变化。中国共产党认定:“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a)因此,她一诞生就举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旗帜,确定了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并开始了组织和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伟大斗争。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而实现了“争取民主”的斗争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广大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权力和民主权利。我们实行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共同奋斗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文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等。所有这些,表明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尽管我们的政治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是它经过自我改革和发展,一定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提供充分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前景。

(二)

民主是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一定的民主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联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因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如同经济建设一样,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符合中国情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在团结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步发展,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民主,而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永恒的、抽象的民主。首先,民主是相对的。它是在与专政、集中、权威、法制、纪律的统一中存在着的。我们也只有在民主与专政、集中、权威、法制、纪律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民主。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主张无权威、无命令、无服从、无裁决的绝对民主。事实上,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不受限制的民主。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的界限。其次,民主是历史的。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它以确认和保障民主主体的民主权利为核心,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民主既有出现的必然性,也有其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否认民主的历史性,把民主视为从来就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显然是不对的。再次,民主是具体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只有奴隶制民主、封建制民主(中世纪城市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奴隶制民主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文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末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①封建制民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民主。国家“实行共和制时,从地主当中选举出来的人多少可以参政。”②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③社会主义民主“在世界上第一次把民主给了群众,给了劳动者,给了工人和小农。”④社会主义民主制“是供工人和农民享受的最高限度的民主制。”⑤如此等等。世界上只有这些具体的民主,根本不存在什么超阶级、超社会形态的抽象的民主。所以,邓小平一再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概念不同。”“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⑥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民主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它之所以是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总是与一定的时代相联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首先,一定的民主总是同一定社会的政治发展状况相联系、相适应的。民主与政治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民主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作为政治之一部分的民主自然是在同各种政治因素的相互联系之中而存在和发展的。例如民主与国体。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决定着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实际上也就是决定着民主主体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国体是判别该社会是否具有民主性质以及民主广泛程度的首要标准。再如民主与政体。它们之间关系最为直接。民主与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政体或者进而说其国体的性质。作为政体的民主又是民主的最基本体现。又如民主与政局。民主是以建立起民主的国家政体为前提的。在专制制度下,人民致力于推翻旧政权。而一旦民主的新政权建立起来,就必须维护政局的稳定。政局不稳,民主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民主政体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结果只能是灾难。其次,一定的民主总是同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相适应的。民主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归根结底,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决定政治,社会的经济关系制约和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而,经济因素是民主的最深层的决定力量,是民主的始发动力。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与之相适应的只能是专制主义。而近代民主只有在商品经济形态下才能产生。在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之所出现了一些实行民主政体的国家,也是由于商品生产和海上贸易发达的原因所致。但就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的整体而言,民主制度则始终未能获得占统治地位的长足发展。再次,一定的民主也总是同一定社会的文化发展状况相联系、相适应的。在一个教育落后、文盲充斥的国度里,是绝不可能建设高度民主的。

由于民主是相对的、历史的、具体的,一定的民主必然与一定的时代相联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之路。从国情出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首先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上来考虑。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政治,只能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逐步实现建设高度民主的目标,以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而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从政治上看,我们虽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基本制度,但在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还没有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从经济上看,我国的生产力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相当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绝大多数群众的时间和精力主要用在解决温饱问题上。从文化上看,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虽有了相当发展,但仍未摆脱落后的状况,尚有近1/4的人口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而且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相当一部分人们还缺乏民主意识。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能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此外,我国又是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较长,缺乏民主和法制传统;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又处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也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所以,我们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充分考虑历史的与现实的,自然的与社会的,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环境和条件,以确定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保证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进行。所以,邓小平反复强调指出:民主与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⑦“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⑧但“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⑨不能脱离我们的国情匆匆忙忙地搞,更不能照搬西方民主那一套。因此,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符合我国的情况,在团结稳定的前提下,有领导、有秩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积极而又稳妥地向前推进。

(三)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根本的是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益等等。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不仅要建立和完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且必须建立和实行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即社会主义新型民主制。其实质和核心就是政权转归劳动者,由人民当家作主。没有这种新型民主制,离开人民当家作主,就决不会是完全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历史还不长,且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则很少,再加上建国以后我们缺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没有系统地建立起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法律和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一些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妨碍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生活的民主化和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妨碍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充分实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虽然着手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使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但发展民主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我们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好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可靠保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方面。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1)d)当然,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等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人民政协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它就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体现了发扬民主同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统一。虽然它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也不是已经完美无缺,但它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的独创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历史的证实。因此,我们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就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巩固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

再次,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最好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加强各民族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富强。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侨务政策,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复次,要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科学和民主是不可分的。没有民主,谈不到真正发展科学。没有科学,也无从建立真正的民主。同样,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不可分。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够大大完善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此外,还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要强化法律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这些也都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又次,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⑩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教训来看,民主制度上存在的某些缺陷,从而民主制度不能充分有效地实施,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以至发生象“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丧失殆尽的情况,无不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因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要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要加强政法部门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民主法制实践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总之,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3页。

③《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7卷,第70页。

④《列宁全集》中文第2自动第35卷,第244页。

⑤《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第295页。

⑥《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2卷,第172页。

⑦《邓小平同志论民主与法制》第79、82、10页。

⑧《邓小平同志论民主与法制》,第6页。

⑨《邓小平同志论民主与法制》,第88页。

⑩《邓小平同志论民主与法制》,第6-7页。

(1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541页。

(1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19页。 WW潘力

标签:;  ;  ;  ;  ;  ;  ;  ;  ;  ;  ;  ;  ;  ;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问题_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