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纲领,辉煌的未来--学习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经验_党的纲领论文

宏伟的纲领,辉煌的未来--学习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经验_党的纲领论文

宏伟的纲领 光辉的前程——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宏伟论文,纲领论文,前程论文,光辉论文,十四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明了我国今后15年特别是本世纪末最后5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是一个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它充分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前程,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要原原本本地学习、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要从将什么样的中国带进21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它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上。

从承前和继往来说,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八五”计划即将全面完成并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这是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计划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

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先后编制和实行过八个五年计划。从1990年到今年,实行的是第八个五年计划。“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勃勃生机,在六个方面发生了突出变化:一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建国以来最高,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1.7%,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将于今年提前完成。二是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是对外经济迅猛发展,年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在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有机接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四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储蓄今年可望突破3万亿元,基本解决了12 亿人的温饱问题。五是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六是产业结构有较大改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趋于合理。“八五”期间上述六个方面的突出变化表明,“八五”计划的预定目标在许多方面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这既为实施新的五年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八五”计划即将结束之际,在“八五”成就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第九个五年计划。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首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也就决定了五中全会的主题,重点是制定“九五”计划。

五中全会召开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历史背景,就是启后和开来,即着眼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纪之交。再过5年, 我们就要跨入一个新的世纪了。因此,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世纪转折前夕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便具有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进21世纪,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的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而在100年前的19世纪末期, 由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的腐败和没落,中国是带着民族的奇耻大辱狼狈跨进20世纪的。众所周知,恰好是在100年前的1895年,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屈辱的《马关条约》。在甲午战败后的第五年即1900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又联合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兵进北京,迫使清王朝在新世纪发端的1901年,签订了一个更加屈辱的《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

自鸦片战争以来,为了避免落后挨打的民族悲剧不再一幕幕上演,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并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排名第七位。但中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起点低,我国至今仍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现有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2%,日本的2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85美元,因此,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 如何在一个新的世纪将要来临时加快发展,使我国胜利地跨进21世纪,不再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就成为一个具有重大挑战意味的现实问题。就是说,中国今后5年和15年的发展状况,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21世纪。

就是在上述的继往开来、承前启后这样具有两方面深刻含义的重要时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肩负着全党全国人民的重托和期望,在北京召开了,会议讨论通过了事关中国今后15年发展状况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因而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要明确我国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共约两万字,分为六大部分,40条。《建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就应该明确我国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并自觉为实现《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五中全会《建议》对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是分为两个阶段来描绘的,即分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两部分。其中,“九五”计划是重点,2010年远景目标是轮廓式的。

“九五”计划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从经济总量着眼,要求到2000年,在人口增长三亿的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大大高于原定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二是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眼,要求到2000年基本消灭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三是从生产关系的变革角度着眼,要求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即15年后的远景目标是:为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内容也相应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在经济总量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在人民生活上要求使小康生活更加宽裕;三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要求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对上述“九五”奋斗目标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奋斗目标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贯穿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紧扣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第二,奋斗目标是把“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衔接起来统筹规划的,它充分考虑到了新旧世纪的衔接问题和第二步与第三步战略目标之间的衔接问题,既重点考虑“九五”计划,同时又着眼于下世纪最初的十年,增强了计划的预见性、科学性。

第三,奋斗目标突出了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对“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既有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增加的要求,同时又有深化改革、建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成熟程度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第四,奋斗目标突出了经济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提出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应不断提高。

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既鼓舞人心,又考虑到了主要奋斗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个引导全党全国人民胜利跨进21世纪的宏伟蓝图。实现了这一宏伟蓝图,到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将跃居世界前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跨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呢?是不是一个现实可行的目标呢?应该说,通过对国际国内的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我国当前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有利条件,因而能够通过努力顺利实现奋斗目标。

首先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尽管我国也面临着挑战和压力,但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面临着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国际和平环境可望继续保持。二是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将更加密切。三是世界经济将在起伏中进一步增长,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活跃。

其次,从国内环境来看,我们更具有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是:①经过建国以来46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规模已相当可观,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我国有较高的储蓄率,近年来储蓄率达35%,能够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必要的投资资金;③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起飞阶段,具有旺盛的投资需求和广阔的国内市场;④反映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完成;⑤最重要的是,经过17年的探索,我们党已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有步骤实现现代化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策。

国际国内形势表明,未来15年我国仍然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奋发努力,是能够实现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

三、要全面把握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树立起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思想

有了切实可行的宏伟蓝图,还要将宏伟蓝图付诸实践,坚持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了正确地贯彻执行五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主要任务,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20字大政方针指导下,贯彻执行好九条重要方针,江泽民同志在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十二个重大关系。五中全会提出的九条重要方针和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都是我们在贯彻执行五中全会精神时所应遵循的。而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以下三个至关重要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在三者的有机统一和相互协调中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复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是目的,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是动力,必须以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在基本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发展与改革实现更高层次的稳定。

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做好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生产力两篇相互联系的大文章。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个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另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改革,后一个是讲生产力如何发展,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就是说,经济增长方式要在改革中深化,而改革成果的巩固也需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要通过对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充分认识实现这两个转变的重大意义,并在各自的工作中,自觉把这两个转变落到实处。

三是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五中全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此,五中全会强调,要控制人口增长、调节社会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保护;提出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强反腐败斗争。

总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时刻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讨论通过的《建议》,是一个引导中国胜利迈进21世纪的宏伟纲领。我们要通过对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端正思路,为顺利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标签:;  ;  ;  ;  ;  

宏伟的纲领,辉煌的未来--学习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经验_党的纲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