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血虚风燥型湿疹;中西医结合;荆防四物汤;瘙痒程度;复发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具有瘙痒剧烈、多形性、对称性特点,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苔藓样变、浸润肥厚等,且病灶多表现出对称性[1]。血虚风燥型湿疹为慢性湿疹常见证型,这一疾病由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所致。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再加上外界因子(eg、食物、生活环境、各种化学物质等)诱发或加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灶。目前西医对该病主要是通过抗炎、止痒等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患者治疗后的复发风险较高[2]。中医认为血虚风燥型湿疹是因患者久病,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而生燥、生风,导致肌肤失却濡养,最终引发疾病。在治疗中应遵循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的方法。近年来,我科对此类疾病患者将中西医疗法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64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患者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同意,且能配合医护人员指导完成各项检查,能遵医嘱用药。排除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排除近期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46.35±3.28)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30±0.54)年;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1~69岁,平均(46.41±3.36)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2.41±0.87)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分布均衡,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依巴斯汀片 10mg口服(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19),每次1次。同时予卤米松乳膏(澳美制药,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00039)在皮损处涂抹,每日2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荆防四物汤:方药组成为:防风15g,荆芥15g,白芍15g,当归12g,生地20g,川芎15g。随症加减,若血虚明显者,加黄精、制首乌各20g;皮损肥厚者,加鸡血藤、丹参15g以养血活血;瘙痒剧烈者,加乌梢蛇、乌梅各10g以祛风敛阴止痒。诸药每日1剂,将药材先浸泡半小时,之后行3次煎煮,每次煮20min,将所得滤液充分混匀后浓缩,分早晚2次用药。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根据皮肤病疗效判断标准,分析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瘙痒感彻底消失,皮损彻底消失;改善:瘙痒明显减轻,皮损面积缩小至少30%;无效:不符合前两项标准。以治愈、改善为总有效。(2)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3]评估患者瘙痒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瘙痒越严重。(3)随访1年,统计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不同时间瘙痒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瘙痒程度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见表1。
表2:不同时间瘙痒程度评分(±s,分)
2.3复发情况分析
随访1年,两组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5例,占比15.63%;观察组复发0例,占比0.00%;两组复发率差异显著(=5.424,P=0.020)。
3 讨论
西医治疗慢性湿疹,可用药物较多。依巴斯汀片是高选择性、高效、长效组胺H1受体阻断剂。其肝首过效应较多,代谢产物具有更强的抗组胺作用,具有迅速而长效的组胺抑制作用,且对组胺H1受体有超亲和力。且口服给药,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受体没有拮抗作用,无镇静作用。卤米松乳膏对皮肤病有良好抗炎效果,目前常被用于各种非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之中,如湿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均可运用这一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对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单独的西医治疗往往不能根治,且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若能联合中药治疗,则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中医理论中,湿疹病因是禀赋不耐,脾脏失其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加之外感风湿热邪,两邪相搏,阻于腠理,浸淫肌肤而致。血虚风燥型患者中,湿热蕴久,伤阴耗血,血虚则生燥,肌肤失养,因此患者有肥厚皲裂表现,且疾病缠绵难愈[4]。在对血虚风燥型湿疹治疗时,应遵循养血润肤、祛风止痒的原则。荆防四物汤出自《张皆春眼科证治》,是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良方,该方既可养血祛风,又能防病既变。其中荆芥与防风有祛风之功,当归、生地、川芎及白芍有养血活血之功,以补伤后之虚、行血脉之瘀。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加用一些对症中药,能够切中病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将中医理念和西医疗法联合起来应用,可先以西医来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疾病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之后借助中医缓慢发挥药效的特点,逐渐调理身体,可以更好的巩固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相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从中可见,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尽早康复。另一方面,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正是因为中西医疗法能够更为彻底的改善机体的内在病因,实现更彻底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因医院收治患者数量有限,选取样本较少,后期可扩大样本量,展开大面积临床研究,获得更全面的结果。
综上所述,为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瘙痒程度,且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梓贤. 针药结合对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生活质量影响分析[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2]陈建宏. 皮肤解毒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14):140-142.
[3]李伟, 李丽. 中药熏洗配合耳穴治疗慢性肛门湿疹血虚风燥型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5,20(A01):96-97.
[4]杨荞熏. 滋阴除湿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与疗效观察[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5]马薇. 中医综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36例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14(5):5-5.
论文作者:彭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4
标签:血虚论文; 湿疹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程度论文; 西医论文; 疗效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21期论文;